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防摔康复行走训练器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防摔康复行走训练器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防摔康复行走训练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两组形状结构特征完全相同的载体,所述载体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气垫槽,所述气垫槽内滑动安装有气垫,所述气垫下方前后位置对称固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方固定于所述气垫槽下侧壁上,所述气垫槽下方连通有压力槽,所述压力槽下侧壁上固设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上方固设有压力杆,所述压力杆向上延伸至所述气垫槽内并与所述气垫铰接;当病人将要摔倒时,机器会判定为分常规行走,然后启动机器变形,首先后部弹出式支撑很迅速,随后打开能够坐下的布料,使得病人被保护起来,肩部弹出限制后倾状态的布,使得变形完成,保护好病人不被伤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536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余凤飞;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22786.3

  • 发明设计人 余凤飞;

    申请日2020-11-05

  • 分类号A61H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常胜路5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4:1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防摔康复行走训练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行走辅助器是其中一种康复治疗的器械,传统的行走辅助器有一下几个缺点:

1.手动支撑时间久了会有酸痛感,腋下会不舒服;

2.行走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不利于康复;

3.容易摔倒,时病人二次受伤;

4.没有一个及时报警的功能,导致救援不及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防摔康复行走训练器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防摔康复行走训练器,包括两组形状结构特征完全相同的载体,所述载体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气垫槽,所述气垫槽内滑动安装有气垫,所述气垫下方前后位置对称固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方固定于所述气垫槽下侧壁上,所述气垫槽下方连通有压力槽,所述压力槽下侧壁上固设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上方固设有压力杆,所述压力杆向上延伸至所述气垫槽内并与所述气垫铰接,所述载体左右侧面转动安装有左右位置对称的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之间固设有防护布,所述气垫槽下方设有开口向后且左右贯穿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支撑人体的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包括连通设置在所述凹槽上下侧壁内且位置对称的拉伸槽,所述拉伸槽内滑动安装有压缩柱,所述压缩柱上缠绕有第二弹簧,所述压缩柱之间固设有向后延伸的扶手,所述凹槽下方设有开口向后的压缩槽,所述扶手底面固设有延伸至所述压缩槽内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与所述压缩槽上下侧壁通过第四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压缩槽下方设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内滑动安装有锥形杆,所述载体下部转动设有压力槽,所述压力槽内设有开口向下的螺纹锥形槽,所述螺纹锥形槽内螺纹配合有与所述锥形杆固定连接的锥形螺纹块,所述锥形螺纹块与所述载体滑动配合,所述载体下方设有能够阻止载体倾倒的防摔机构,所述载体底面设有检测是否为常规接触的橡胶感应元件,所述载体之间设有能够为人提供支撑的支撑元件。

可选地,所述防摔机构包括左右位置对称设置于所述载体两侧的变形杆,所述变形杆顶面通过衔接柱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载体内左右贯穿设有与所述变形杆固定连接的扭动杆,所述扭动杆上通过第一扭簧于所述载体转动配合,所述载体内的所述扭动杆外表面内设有一面贯穿的限位槽,所述载体内设有能够与所述限位槽连通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控制销,所述连接槽内上侧壁固设有控制器,所述变形杆内设有开口向下的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侧壁设有气缸,所述气缸下方固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下方固设有与所述控制槽滑动配合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下方设有通过第二扭簧连接的支撑地脚。

可选地,橡胶感应元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载体下方底面的橡胶感应器,所述橡胶感应器下方固设有球体,所述橡胶感应器下方设有胶垫,所述胶垫内设有罩体,所述罩体和所述球体之间转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锥形杆两侧左右位置对称转动安装有限位板,所述伸缩杆内侧转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限位板内设有开口向后的联动槽,所述联动槽前侧壁上固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固设有棘轮,所述转动柱还固定有圆盘,所述圆盘前侧面上固设有导向柱,所述连接板前侧固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延伸至所述联动槽内,所述转动环上扭簧连接有能够抵住所述棘轮的限位条。

可选地,所述支撑元件包括所述两组载体通过铰接的拉伸杆连接,所述铰接拉伸杆前方两侧固定于内侧的所述变形杆上,所述铰接拉伸杆后方两侧固定于所述扶手内侧,所述铰接拉伸杆上固设有布料,所述载体外侧面固定有感应控制器,所述载体中部前侧面固设有报警器。

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防摔康复行走训练器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需要行走时手放在扶手上,腋下被气垫支撑,行走时通过气垫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使得腋下不会出现疼痛感,手给扶手压力后通过压缩柱压缩第二弹簧,使得行走时发作用力被分散,病人行走就不会吃力,有利于康复训练;第二步 当需要调节器械长度时,通过手动转动压力槽,锥形螺纹块带动锥形杆从锥形槽内滑出,同时伸缩杆从控制槽内滑出拉伸第三弹簧,以保持变形时不会出现问题;第三步 当橡胶感应器触碰胶垫后感应控制器判定是否为非常规触碰,如果是非常规触碰,报警器亮起红灯开始报警,然后控制器控制控制销向上移动脱离扭动杆,变形杆通过扭簧带动扭动杆一起转动,气缸推动第三弹簧,伸缩杆带动支撑地脚先接触地面,保持平衡,由于第二扭簧的作用使得支撑地脚保持竖直状态,气缸控制伸缩杆继续弹出,使得支撑地脚快速接触地面形成支撑,然后限位板和连接板相对转动,连接板带动转动环转动,通过圆盘带动棘轮转动,以为限位板转动,使得限位条接触棘轮相互抵住然后限制伸缩杆的相对位移,然后限制锥形杆和变形杆的相对位移,使得底部稳定支撑,通过变形杆的打开,使得铰接拉伸杆打开,布料展开,弧形杆会自行向上转动一定角度通过防护布阻挡病人上半身出向倾斜,病人坐在上面完成保护;第四步 等待救援后,病人通过帮助支撑扶手,通过第四弹簧给予的反作用力辅助起身,进行后续检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利用弹簧的减震作用,使得腋下与手部的冲击力大大减少;

2.当行走时产生的力也会被瘫痪吸收点大部分;

3.当病人将要摔倒时,机器会判定为分常规行走,然后启动机器变形,首先后部弹出式支撑很迅速,随后打开能够坐下的布料,使得病人被保护起来,肩部弹出限制后倾状态的布,使得变形完成,保护好病人不被伤害;

4.报警器通过终端信息数据通知医院,使得救援时间大大被缩短,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防摔康复行走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扭动杆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球体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限位板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C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防摔康复行走训练器,包括两组形状结构特征完全相同的载体10,所述载体10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气垫槽12,所述气垫槽12内滑动安装有气垫11,所述气垫11下方前后位置对称固设有第一弹簧23,所述第一弹簧23下方固定于所述气垫槽12下侧壁上,所述气垫槽12下方连通有压力槽54,所述压力槽54下侧壁上固设有第五弹簧56,所述第五弹簧56上方固设有压力杆55,所述压力杆55向上延伸至所述气垫槽12内并与所述气垫11铰接,所述载体10左右侧面转动安装有左右位置对称的弧形杆13,所述弧形杆13之间固设有防护布24,所述气垫槽12下方设有开口向后且左右贯穿的凹槽26,所述凹槽26内设有支撑人体的支撑元件104,所述支撑元件104包括连通设置在所述凹槽26上下侧壁内且位置对称的拉伸槽32,所述拉伸槽32内滑动安装有压缩柱30,所述压缩柱30上缠绕有第二弹簧31,所述压缩柱30之间固设有向后延伸的扶手25,所述凹槽26下方设有开口向后的压缩槽27,所述扶手25底面固设有延伸至所述压缩槽27内的滑动柱61,所述滑动柱61与所述压缩槽27上下侧壁通过第四弹簧28固定连接,所述压缩槽27下方设有锥形槽19,所述锥形槽19内滑动安装有锥形杆22,所述载体10下部转动设有压力槽54,所述压力槽54内设有开口向下的螺纹锥形槽20,所述螺纹锥形槽20内螺纹配合有与所述锥形杆22固定连接的锥形螺纹块21,所述锥形螺纹块21与所述载体10滑动配合,所述载体10下方设有能够阻止载体10倾倒的防摔机构102,所述载体10底面设有检测是否为常规接触的橡胶感应元件101,所述载体10之间设有能够为人提供支撑的支撑元件103。

优选地,所述防摔机构102包括左右位置对称设置于所述载体10两侧的变形杆14,所述变形杆14顶面通过衔接柱46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载体10内左右贯穿设有与所述变形杆14固定连接的扭动杆37,所述扭动杆37上通过第一扭簧36于所述载体10转动配合,所述载体10内的所述扭动杆37外表面内设有一面贯穿的限位槽17,所述载体10内设有能够与所述限位槽17连通的连接槽58,所述连接槽58内滑动连接有控制销35,所述连接槽58内上侧壁固设有控制器34,所述变形杆14内设有开口向下的控制槽44,所述控制槽44内侧壁设有气缸42,所述气缸42下方固设有第三弹簧43,所述第三弹簧43下方固设有与所述控制槽44滑动配合的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下方设有通过第二扭簧41连接的支撑地脚16,当需要变形时载体10会快速且平稳地展开进行支撑。

优选地,橡胶感应元件101包括固设于所述载体10底面的橡胶感应器38,所述橡胶感应器38下方固设有球体18,所述橡胶感应器38下方设有胶垫39,所述胶垫39内设有罩体40,所述罩体40和所述球体18之间转动配合,当橡胶感应器38接触胶垫39后橡胶感应器38做出判断,当下为需要变形防摔的状态,控制载体10变形。

优选地,所述锥形杆22两侧左右位置对称转动安装有限位板47,所述伸缩杆15内侧转动安装有连接板57,所述限位板47内设有开口向后的联动槽49,所述联动槽49前侧壁上固设有转动柱45,所述转动柱45上固设有棘轮53,所述转动柱45还固定有圆盘48,所述圆盘48前侧面上固设有导向柱52,所述连接板57前侧固设有转动环50,所述转动环50延伸至所述联动槽49内,所述转动环50上扭簧连接有能够抵住所述棘轮53的限位条51,棘轮53能够与限位条51配合制动限位板47和连接板57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元件103包括与所述两组载体10铰接的拉伸杆59,所述拉伸杆59前方两侧固定于内侧的所述变形杆14上,所述铰接拉伸杆59后方两侧固定于所述扶手25内侧,所述铰接拉伸杆59上固设有布料60,所述载体10外侧面固定有感应控制器33,所述载体10中部前侧面固设有报警器29,当需要变形时,变形杆14带动铰接拉伸杆59前侧移动,使得铰接拉伸杆59打开,布料60被拉开,然后人即可坐在布料60上面。

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防摔康复行走训练器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需要行走时手放在扶手25上,腋下被气垫11支撑,行走时通过气垫11对第一弹簧23进行压缩,使得腋下不会出现疼痛感,手给扶手25压力后通过压缩柱30压缩第二弹簧31,使得行走时发作用力被分散,病人行走就不会吃力,有利于康复训练;第二步 当需要调节器械长度时,通过手动转动压力槽54,锥形螺纹块21带动锥形杆22从锥形槽19内滑出,以保持变形时不会出现问题;第三步 当橡胶感应器38触碰胶垫39后感应控制器33判定是否为非常规触碰,如果是非常规触碰,报警器29亮起红灯开始报警,然后控制器34控制控制销35向上移动脱离扭动杆37,变形杆14通过扭簧36带动扭动杆37一起转动,气缸42推动第三弹簧43,伸缩杆15带动支撑地脚16先接触地面,保持平衡,由于第二扭簧41的作用使得支撑地脚16保持竖直状态,气缸42控制伸缩杆15继续弹出,使得支撑地脚16快速接触地面形成支撑,然后限位板47和连接板57相对转动,连接板57带动转动环50转动,通过圆盘48带动棘轮53转动,以为限位板47转动,使得限位条51接触棘轮53相互抵住然后限制伸缩杆15的相对位移,然后限制锥形杆22和变形杆14的相对位移,使得底部稳定支撑,通过变形杆14的打开,使得铰接拉伸杆59打开,布料60展开,弧形杆13会自行向上转动一定角度通过防护布24阻挡病人上半身出向倾斜,病人坐在上面完成保护;第四步 等待救援后,病人通过帮助支撑扶手25,通过第四弹簧28给予的反作用力辅助起身,进行后续检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