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3-04-24
授权
授权
2012-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C21/26 申请日:201106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1-12-21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址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农村事件上报的地址定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所有农村事件或农业现象都有具体的发生地,80%以上业务信息涉及地理位置,如突发事件应急、物流配送和规划选址等。在农村动物疫情、环境污染、暴力等事件上报或举报中,事件地点的空间位置信息确定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坐标信息、位置隐含的中文地址描述和相对位置描述等方式。利用GPS坐标信息可以在地图快速定位,但上报或举报信息很多是具体地址描述或相对位置描述(如位于某镇某村且距离某条路多少米的地方),但目前农村养殖场、企业和单位等的位置大多只有地址名称,没有地理坐标,只能满足一般的档案管理需要。因此,农村事件上报中事件地点的位置快速确定是一项技术难点,制约了对农村事件的快速响应。
目前,事件定位技术主要基于空间位置信息的定位和地址编码匹配两种方法。基于空间位置信息的定位一般需要专门的设备,且需要专门的培训过才会使用,对用户的要求较高。专门的定位设备包括专门的GPS接收机或手机等。专门设备定位有两种方式:基于GPS的定位,如专门的GPS接收机或带有GPS接收模块的智能手机,一般比较昂贵(尤其是米级或更高精度的GPS接收机);基于基站信息信号反馈确定手机所在位置的方式,由于涉及侵犯隐私,而未被广泛采用,仅限于公安技侦破案等特殊事件中使用。地址匹配是将文字性的描述地址与其空间的地理位置坐标建立起对应关系的过程,因此可以 不用空间位置信息,能用于中文描述地址的定位,但需要强大的地址编码数据库的支持,而当前我国,特别是农村基本没有地址编码数据库,且目前的地址编码方法也不能满足我国农村地址匹配的需要。如,基于道路编码是通过道路(街道)名和门牌号码实现地址定位,而基于区域编码是通过某一参考主题将整个区域分成全覆盖无叠加的若干个规则或不规则子区域,如邮政编码区、行政区等。每个子区域具有惟一的标识信息,根据地址中的标识信息,查找参考主题中具有相同标识的区域,并定位到该区域中。利用街道定位编码和规则格网定位编码是城市地址编码中两种主要利用方式,但农村道路网复杂且不规则,主干道不明显,而且地址在道路两则分布没有规律,因此简单的道路编码不能满足农村地址查询定位的需要。不像行政区或其他的专题分区,规则格网的边界不是以明显地物划分的,在实地很难确定所在地址属于哪个格网,因此也不适用于农村地址编码。另外,基于区域编码的方式只能定位到区域的中心,精度不高。动态分段定位只能用于线状地物(如道路)上的定位,而农村事件更多的不是发生的线状地物上或侧,因此用于农村事件的相对位置定位方法不成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农村事件定位的系统,以克服单一GPS定位系统无法适用于农村事件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农村事件上报的地址定位系统,所述地址定位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农村事件接收模块和事件地址匹配模块,
所述农村事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农村事件的位置信息数据及事件描述信息数据,并将所述位置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事件地址匹配模块;
所述事件地址匹配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农村事件接收模块发来的位置信息数据,对所述位置信息数据进行判断分类,并将分类后的位置信息数据分别进行处理,以确定所述农村事件的地理坐标,再将所述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优选地,所述地址定位系统还包括:事件地址显示模块,与所述农村事件接收模块和事件地址匹配模块分别连接,用于在地图上显示所述农村事件的地图投影坐标及事件描述信息数据。
优选地,所述事件地址匹配模块包括:信息分类子模块、GPS定位子模块、中文地址定位子模块、兴趣点定位子模块、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和地址编码数据库,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分别与所述GPS定位子模块、中文地址定位子模块、兴趣点定位子模块和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连接,所述地址编码数据库分别与所述中文地址定位子模块、兴趣点定位子模块和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连接;
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数据的数据格式将所述位置信息数据划分为四类:GPS地址数据、中文地址数据、兴趣点数据和相对地址数据,并按照划分的数据类型依次分配给所述GPS定位子模块、中文地址定位子模块、兴趣点定位子模块和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所述GPS地址数据包括经度和纬度,所述中文地址数据包括中文详细地址,所述兴趣点数据包括兴趣点名称,所述相对地址数据包括参考地址和相对位置,所述参考地址为中文详细地址、兴趣点坐标或地图投影坐标;
所述GPS定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分配来的GPS地址数据直接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所述中文地址定位子模块,用于对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分配来的中文地址数据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中文地址数据在所述地址编码数据库中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获得与所述中文地址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再将与所述中文地 址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所述兴趣点定位子模块,用于对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分配来的兴趣点数据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兴趣点数据在所述地址编码数据库中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获得与所述兴趣点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再将与所述兴趣点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所述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用于对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分配来的相对地址数据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参考地址进行判断,若参考地址为中文详细地址或兴趣点坐标,则在所述地址编码数据库中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确定参考地址的地理坐标,再将所述参考地址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根据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对所述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进行计算,以获得与所述相对地址数据相应的地图投影坐标,若参考地址为地图投影坐标,则根据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相对位置直接对所述地图投影坐标进行计算,以获得与所述相对地址数据相应的地图投影坐标;
所述地址编码数据库,用于存储农村的中文详细地址、兴趣点名称和地理坐标这三种数据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所述的用于农村事件上报的地址定位系统的地址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农村事件的位置信息数据及事件描述信息数据;
S2:对所述位置信息数据进行判断分类,并将分类后的位置信息数据分别进行处理,以确定所述农村事件的地理坐标,再将所述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优选地,步骤S2之后还包括步骤:
S3:在地图上显示所述农村事件的地图投影坐标及事件描述信息数据。
优选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数据的数据格式将所述位置信息数据划分为四类:GPS地址数据、中文地址数据、兴趣点数据和相对地址数据,所述GPS地址数据包括经度和纬度,所述中文地址数据包括中文详细地址,所述兴趣点数据包括兴趣点名称,所述相对地址数据包括参考地址和相对位置,所述参考地址为中文详细地址、兴趣点坐标或地图投影坐标;
S22:若所述位置信息数据为GPS地址数据,则直接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若所述位置信息数据为中文地址数据,则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将所述中文地址数据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中文地址数据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获得与所述中文地址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再将与所述中文地址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若所述位置信息数据为兴趣点数据,则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将所述兴趣点数据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兴趣点数据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获得与所述兴趣点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再将与所述兴趣点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若所述位置信息数据为相对地址数据,则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将所述相对地址数据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参考地址进行判断,若参考地址为中文详细地址或兴趣点坐标,则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确定参考地址的地理坐标,再将所述参考地址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根据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对所述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进行计算,以获得与所述相对地址数据相应的地图投影坐标,若参考地址为地图投影坐标,则根据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相对位置直接对所述地图投影坐标进行计算,以获得与所述相对地址数据相应的 地图投影坐标。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农村事件上报或举报的定位的系统,通过设置的事件地址匹配模块将各种不同类型的位置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处理,能够精确的对农村事件进行定位,克服了单一GPS定位系统无法适用于农村事件定位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农村事件上报的地址定位系统;
图2是基于图1所示的用于农村事件上报的地址定位系统的地址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农村事件接收模块;2:事件地址匹配模块;3:事件地址显示模块;2-1:信息分类子模块;2-2:GPS定位子模块;2-3:中文地址定位子模块;2-4:兴趣点定位子模块;2-5: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2-6:地址编码数据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农村事件上报的地址定位系统,所述地址定位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农村事件接收模块1和事件地址匹配模块2,
所述农村事件接收模块1,用于接收农村事件的位置信息数据及事件描述信息数据,并将所述位置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事件地址匹配模块2;所述农村事件接收模块1主要面向上报者与举报者,通过智能手机等专门设备、台式计算机和举报监控中心上报农村事件的位置、类别(动物疫情、环境污染、暴力事件、火灾等)及其详细描述等信息。一般上报人员或举报者可以用台式机访问所述农村事件接收模块 1报送事件信息,或通过电话方式向举报监控中心,并由监控中心人员访问台式机上报与举报模块报送事件信息。利用智能手机等专门设备时,可以通过GSM/GPRS短消息发送到地址定位模块;也可以导出交换文件,并将交换文件导入基于台式机的所述农村事件接收模块1,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基于GPS坐标信息的农村事件定位。交换文件或短消息格式可以为“经度”+“,”+“纬度”+“|事件类别”+“|”+“事件描述”,经纬度采用带小数的度表示,如“117.358321,40.263123|动物疫病|一只鸡出现疑似禽流感症状”。
所述农村事件接收模块1可以首先选择地址信息类别,包括GPS地址数据、中文地址数据、兴趣点(POI)数据和相对地址数据等四类。其中选择GPS地址数据,可以导入上述交换文件,或直接输入地理坐标,直接输入的地理坐标格式有两种:一是度、分、秒方式,另一种是带小数的度。
对于相对位置地址要首先选定参考地址,可以是兴趣点名称(例如:典型的地名、村、或下述的村民小组),也可以是中文详细地址或地理坐标等。通过模糊或精确查询(如道路名称、河流名称、养殖场名称),或地图上选择的方式确定参考地址。基于参考地址输入的相对位置表达信息包括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上的偏移距离(如距离参考地址东100米、南50米处),或方位角及其方位角方向上的偏移距离(如45°方位角方向上偏移距离100米)。
所述事件地址匹配模块2,用于接收所述农村事件接收模块1发来的位置信息数据,对所述位置信息数据进行判断分类,并将分类后的位置信息数据分别进行处理,以确定所述农村事件的地理坐标,再将所述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所述事件地址匹配模块2包括:信息分类子模块2-1、GPS定位子模块2-2、中文地址定位子模块2-3、兴趣点定位子模块2-4、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2-5和地址编码数据库2-6,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2-1分别与所述GPS定位子模块2-2、中文 地址定位子模块2-3、兴趣点定位子模块2-4和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2-5连接,所述地址编码数据库2-6分别与所述中文地址定位子模块2-3、兴趣点定位子模块2-4和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2-5连接,
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2-1,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数据的数据格式将所述位置信息数据划分为四类:GPS地址数据、中文地址数据、兴趣点数据和相对地址数据,并按照划分的数据类型依次分配给所述GPS定位子模块2-2、中文地址定位子模块2-3、兴趣点定位子模块2-4和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2-5,所述GPS地址数据包括经度和纬度,所述中文地址数据包括中文详细地址,所述兴趣点数据包括兴趣点名称(如单位名称、典型地名等),所述相对地址数据包括参考地址和相对位置,所述参考地址为中文详细地址、兴趣点坐标或地图投影坐标;
所述GPS定位子模块2-2,用于将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2-1分配来的GPS地址数据直接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所述中文地址定位子模块2-3,用于对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2-1分配来的中文地址数据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中文地址数据在所述地址编码数据库2-6中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获得与所述中文地址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再将与所述中文地址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对于农村地址,一般按省级行政区名称-地市级行政区名称(下级单位为县时,可以省略)-区县级行政区名称-乡镇级行政区名称-行政村名称-村民小组名称。因此,对中文地址数据进行中文分词分解时,依据这一层次关系进行分解。提取上述分词后,剩余的中文地址作为中文地址串在详细地址项中进行模糊查找匹配,依据模糊匹配度最大值确定地理坐标,再将与所述中文地址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所述兴趣点定位子模块2-4,用于对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2-1分 配来的兴趣点数据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兴趣点数据在所述地址编码数据库2-6中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获得与所述兴趣点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再将与所述兴趣点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所述相对地址定位子模块2-5,用于对所述信息分类子模块2-1分配来的相对地址数据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参考地址进行判断,若参考地址为中文详细地址或兴趣点坐标,则在所述地址编码数据库2-6中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确定参考地址的地理坐标,再将所述参考地址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根据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对所述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进行计算,以获得与所述相对地址数据相应的地图投影坐标;通过模糊或精确查询(如道路名称、河流名称、养殖场名称),或地图上选择的方式确定参考地址的地理坐标后,将所述参考地址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若基于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输入的相对位置的表达信息为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上的偏距离,则农村事件的地图投影坐标计算公式如式(1)。
(x0,y0)为事件点地图投影坐标,(xr,yr)为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Dwe为东西向的偏移距离(东向为正,西向为负),Dns为南北向的偏移距离(南向为负,北向为正)。
若基于参考地址输入的相对位置的表达信息是方位角及其方位角方向上的偏移距离,则农村事件的地图投影坐标计算公式如式(2)。
θ为方位角(范围0-360°,其中正北方向为0°,按顺时针方向计算),S为方位角方向上的偏移距离。
若参考地址为地图投影坐标,则根据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相对位置直接对所述地图投影坐标进行计算(通过上述公式1和公式2),以获得与所述相对地址数据相应的地图投影坐标。
所述地址编码数据库,用于存储农村的中文详细地址、兴趣点名称和地理坐标这三种数据的映射关系;在地址编码数据库中,本发明以接近农村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真实过程的不规则管理区为定位区域单元,在区域内部结合道路或其他方式进行精细定位的地址编码,克服现有地址编码不稳定、定位不精确及不易记忆的问题。地址编码主要由绝对位置编码段、相对位置编码段和扩展码等三段构成,
绝对位置编码由邮政编码、乡镇编码、行政村级编码和宗地编码四个部分组成:
1)邮政编码为我国现行的邮政编码,即以行政区划为基础,采用六位数字编码。
2)乡镇编码可以以1位表示方位的字母和1位表示距离远近的字母构成的2位字母。以县(区或县级市)政府所在地为核心,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南两条线将整个(区或县级市)划分为东、南、西和北四个方位区,并将县(区或县级市)政府所在乡镇作为中心区,故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和中五个方位区。各乡镇依据其区域图形的质心在方位区内的离县(区或县级市)政府所在地的距离远近用字母按A、B、......、Z顺序编排,其中方位区分别用E、S、W、N和C字母编排。
3)行政村编码可以以1位表示方位的字母和1位表示距离远近的字母构成的2位字母。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核心,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南两条线将整个乡镇划分为东、南、西和北四个方位区,并将乡镇政府所在村作为中心区,故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和中五个方位区。各村依据其区域图形的质心在方位区内的离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距离远近用字母按A、B、......、Z顺序编排,其中方位区分别用 E、S、W、N和C字母编排。
4)宗地编码可以以1位表示方位的字母和1位表示距离远近的字母构成的2位字母。以行政村村委所在地为核心,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南两条线将整个行政村划分为东、南、西和北四个方位区,并将村委所在村民小组作为中心区,故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和中五个方位区。各宗地依据其参考地址在方位区内的离村委所在地的距离远近用字母按A、B、......、Z顺序编排,其中方位区分别用E、S、W、N和C字母编排。参考地址是宗地内部的最突出或较为稳定的建筑物所在的地址。地籍是土地的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利用现状等诸要素隶属关系的总称,而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单元——由权属界线所封闭的地块。一般宗地及道路、河流等公用宗地无缝地分割整个区域。在农村,行政村由若干村民小组构成,村民小组对土地有集体所有权,则农村中每一村民小组的土地即为一宗地。
相对位置编码采用目标地址与宗地内部参考地址间的两个方位及其偏移距离的二维编码。方向采用东、南、西和北四向,分别用E、S、W和N表示。距离用不定位数的数字表示,单位为10米,即小于5米按0米算,大于5米小于10米,按10米算。
扩展码用于表示专业信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可以以“-”开头,接着以字母编排,位数用户自定义。如可用于表示该地址属于什么专题类型,如可将养殖业的养殖场编为AA、农产品加工企业编为AB等。
例如:某养殖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南张华村王庄组区域内的参考地址东向400米和南向300米处。其中,榆垡镇位于大兴区最南端,张华村东邻榆垡镇政府所在村,王庄组是张华村村委所在地,扩展码中将养殖业的养殖场地址编为AA、农加工企业编为AB等。则其地址编码为“102603SDEACE40S30-AA”。
为清楚地观测农村事件的坐标,优选地,所述地址定位系统还包括:事件地址显示模块3,与所述农村事件接收模块1和事件地址匹配模块2分别连接,用于在地图上显示所述农村事件的地图投影坐标及事件描述信息数据。本实施方式还提供输出接口,为进行一步分析应用(如重大动物疫情中的疫区和威胁区确定)提供信息交换的接口。接口中输出参数包括事件点的地理坐标和标准化的地址编码,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当前输出的地址存入地址编码数据库。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所述的农村事件上报的地址定位系统的地址定位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农村事件的位置信息数据及事件描述信息数据;
S2:对所述位置信息数据进行判断分类,并将分类后的位置信息数据分别进行处理,以确定所述农村事件的地理坐标,再将所述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优选地,步骤S2之后还包括步骤:
S3:在地图上显示所述农村事件的地图投影坐标及事件描述信息数据。
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数据的数据格式将所述位置信息数据划分为四类:GPS地址数据、中文地址数据、兴趣点数据和相对地址数据,所述GPS地址数据包括经度和纬度,所述中文地址数据包括中文详细地址,所述兴趣点数据包括兴趣点名称,所述相对地址数据包括参考地址和相对位置,所述参考地址为中文详细地址、兴趣点坐标或地图投影坐标;
S22:若所述位置信息数据为GPS地址数据,则直接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若所述位置信息数据为中文地址数据,则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将 所述中文地址数据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中文地址数据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获得与所述中文地址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再将与所述中文地址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若所述位置信息数据为兴趣点数据,则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将所述兴趣点数据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兴趣点数据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获得与所述兴趣点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再将与所述兴趣点数据相应的地理坐标转换为地图投影坐标;
若所述位置信息数据为相对地址数据,则通过正向最大匹配法将所述相对地址数据进行中文分词分解,并对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参考地址进行判断,若参考地址为中文详细地址或兴趣点坐标,则通过模糊匹配度最大值法查找,以确定参考地址的地理坐标,再将所述参考地址的地理坐标投影转换为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根据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对所述参考地址的地图投影坐标进行计算,以获得与所述相对地址数据相应的地图投影坐标,若参考地址为地图投影坐标,则根据分解后的相对地址数据中的相对位置直接对所述地图投影坐标进行计算,以获得与所述相对地址数据相应的地图投影坐标。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机译: 地址事件信息管理方法,磁盘驱动器的访问方法,通过网络的地址事件信息管理方法,应用该方法的存储装置,计算机系统以及用于增加存储介质的访问性能的存储介质
机译: 用于基于媒体事件协议文件在生成系统中引导视频媒体事件的生成的方法和系统,以使视频媒体事件在用户从第一网页导航到第二网页时在第二网页的预定位置处保持可见。不涉及视频媒体事件的第二个网页
机译: 非侵入式事件定位系统和用于过热检测系统的事件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