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紫苏冻干茶(粉)及其冻干法在紫苏茶生产中的应用

紫苏冻干茶(粉)及其冻干法在紫苏茶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

技术领域:“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紫苏茶(粉)生产中的应用,是对传统制茶工艺的革新——变“火攻”制茶,为逆向思维的“冷处理”生产。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紫苏贮藏保鲜难,保质难,长期食用(疗)保健难。解决该问题的要点:采用冻干法,变鲜叶为干叶(茶),解决难贮藏的问题;采取“冷处理”,变“火攻”为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巧用,解决紫苏内涵成分流失而难以保质的问题;制成紫苏冻干茶(粉),解决长期食用(疗)保健难的问题。紫苏茶的主要用途:解毒,食疗,保健。早晨饮一杯——顺气,消痰,润肺;中午饮一杯——解鱼肉之毒,疏肝,益脾,和血;睡前饮一杯——开胃,下食,有助消化,使人的精神得到安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101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章熙秋;刘诗清;韩永斌;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38252.4

  • 发明设计人 章熙秋;刘诗清;韩永斌;

    申请日2005-01-26

  • 分类号A23F3/34;A23F3/26;A61K36/535;A61P1/14;A61P39/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中大街白酒巷06幢401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29: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3-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23F3/34 授权公告日:20100512 终止日期:20110126 申请日:200501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5-12

    授权

    授权

  • 2008-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8-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茶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绿茶”。若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红茶”。无论是绿茶,还是红茶,都离不开传统的制茶方法“火攻”。其有三点不足:一是茶叶质量不稳定,制茶火候多为工人凭经验控制,很难确保其最佳;二是茶叶制作过程不卫生,敝开式生产、手工制作均不能保证其卫生达标:三是茶叶内涵成分(微量元素)流失过多等等。如何改进这传统制茶工艺呢?我们的实践为:

技术领域

紫苏冻干茶(粉),是采集紫苏鲜叶加工而成。它具有“苏香、叶绿、汤明、味正”等特点,别具一格,风味独特。而加工的方法,则是借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在紫苏茶(紫苏冻干粉)生产中的应用。这一应用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内,是对制茶传统工艺的革新,更是制茶生产思维的创新。一是变鲜叶为干叶,解决了贮藏难的问题,延长了销售时间和空间。二是去涩味熏香气,解决了口感差的问题,扩大了消费群体和区域。三是变传统制茶工艺的烘干、翻炒等“火攻”,造成很多微量元素流失,为逆向思维的“冷处理”——把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到紫苏冻干茶(冻干粉)生产过程之中,使紫苏的内涵成分得以保存。让消费者饮用到货真价实的紫苏冻干茶(冻干粉),便于长期食疗保健。

背景技术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是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物品之一。紫苏,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野生或栽培,分布几遍中国。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长。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和茎枝(《本草经集注》)。其叶称紫苏叶,茎枝称苏梗,茎叶合用称全紫苏。叶片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紫苏,《中国本草全书》将此列于上品。本草汇言,它具有顺气、消痰、和血、开胃、下食、疏肝、润肺、发表、散寒、通心、益脾、解毒等功效。据医书记载,宋代仁宗皇帝曾令翰林院评定“汤饮”,翰林院回奏曰:“紫苏熟水第一”。

紫苏有皱紫苏和尖紫苏之分。现代医学分析,皱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内含紫苏醛约55%,左旋柠檬烯20-30%及α-蒎烯少量。还含精氨酸、枯酸、矢车菊素、葡萄糖甙。叶的挥发油中含异白苏烯酮等。尖紫苏全草含挥发油,内有异戊基-3-呋喃甲酮、紫苏醛、α-及β-蒎烯、紫苏醇、薄荷醇、薄荷酮、二氢紫苏醇、丁香油酚等。“基本为结论性成果”的〖现代药理研究〗(《历代本草药性汇解》)记载:紫苏的作用为——首先,解鱼蟹之毒;第二,解热镇痛;第三,镇咳、平喘;第四,有抗凝血和止血双重作用;第五,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及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第六,有局部抗痒、中度局麻、防腐及驱风作用,以及升高血糖作用;第七,有抗炎作用,紫苏叶汁给小鼠腹腔注射,可使腹腔渗出液中性粒细胞聚积,在注射6小时后,其中性粒细胞占渗出细胞的(89±6)%,并可使血中升高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下降50%-75%。其中,紫苏子中含有大量的α-亚麻酸。《中药大辞典》就紫苏的功用描述为: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理气,舒郁,止痛,安胎;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认为紫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

大量研究表明,紫苏是世界上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资源。美国心脏协会官方网站显示:α-亚麻酸具有以下作用----调节血压;调节血脂;抑制肿瘤;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视觉功能和学习行为活动起促进作用。

日本是最早对紫苏开展综合利用研究和大面积种植的国家之一。日本民间很早就有紫苏与鱼片一同食用以防鱼毒的习俗。日本对紫苏的研究、应用十分重视,不仅用于食品,而且广泛用于药品、食用油、调味品、防腐剂、食用色素等。

1990年美国防癌食品组织发布的《配方食品计划》中把紫苏提炼出来的紫苏油列为五类抗癌食品之一。

和日本一样,加拿大也很早就开始了对紫苏的研究,并大面积种植。加拿大还立法规定了儿童食品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α-亚麻酸,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食品与农业组织在国际会议上共同发表的《会议声明》——我们建议所

                             (1)有婴儿食品配方和成人食物应含有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α-亚麻酸是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母体)。

在我们中国,紫苏项目的开发研究被列入国家医药科技“星火计划”。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一些老领导都曾多次关心、过问相关项目的开发。发展紫苏,做大产业,势在必行,因为紫苏造福人类。

袋泡茶由于冲饮方便,溶性好又干净卫生,所以很适合现代生活方式,目前袋泡茶已成为西方各国主饮茶类之一。如在美国茶叶市场,有红茶袋泡茶、绿茶袋泡茶、花茶袋泡茶、药物茶袋泡茶等等,这些袋泡茶的销量,约占茶叶总销量的30%左右。据报道,当前西方国家的袋泡茶销售,每年都以10-15%的增幅递增。

紫苏解毒、保健,全世界公认。各个国家,开发紫苏,争先恐后。紫苏冻干袋泡茶在这一开发热潮中应运而生,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紫苏冻干茶,健康千万家。

发明内容

一、紫苏加工产品:紫苏袋泡茶,紫苏冻干袋泡茶(简称紫苏冻干茶),紫苏冻干粉。

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制作紫苏茶、紫苏粉生产中的应用。真空冷冻干燥法较传统制茶有三大优点:其一,品质保证。变“火攻”热反应导至微量元素流失,为“冷处理”保持生物本质,使紫苏叶天然内涵得以保存。其二,卫生保证。变机械(手工)敝开式烘、炒,为密闭箱内真空冷冻干燥,使紫苏叶生产卫生得以保证。其三,质量保证。变经验生产、人为把握,为科技导航、仪表控制,使优质紫苏叶产出精品得以保证。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而且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使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出口农业融为一体,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具体实施方式

紫苏冻干茶(冻干粉)生产工艺:采叶—清洗—预处理—杀青—真空冷冻干燥—粉碎—筛分—包装—成品—贮藏(注:紫苏冻干粉生产中不需要预处理和杀青两道程序)。具体方法为:

1苏叶采集:紫苏长出三到五天内的鲜叶,这时采摘为最佳。分级采摘。

2选剔:剔除杂质,虫、病叶,黄叶,腐烂叶等。

3清洗:流动水清洗五次,去除泥沙,虫卵。

4浸泡:用0.2-2%葡萄糖酸锌+0.2-2%的柠檬酸和乳酸混合液浸泡0.5到2小时。

5沥干:脱水机脱去紫苏叶表面湿润水分。

6蒸烫:在蒸烫箱中用95℃左右的蒸汽烫漂0.5到10分钟。(可省略)

7摊盘:均匀地摊放在不锈钢盘中,放入真空冷冻干燥箱内干燥16到28小时。

8粉碎:用粉碎机粉碎。

9筛分:用往复式振动筛分级,取15-60目段细度的紫苏。

10包装:用自动包装机包装,净含量的正负偏差控制在10%以下。

11贮藏:温度10-20℃,相对湿度70%以下,通风阴凉干燥的环境。

此外,关于真空冷冻干燥操作的步骤为:

1、进箱,冷冻3-5小时,温度降至-35-80℃;

2、抽真空1-2小时,真空度30-80帕;

3、加温到5-10℃(加热器),持续3-5小时;

4、加温到25℃,持续1-3小时,到物料箱内温度达到+5-9℃;

5、加温至50-78℃,当物料至40-60℃,保温2-6小时即可出料。

6、停机,放真空,出料。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