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分离读取头和写入头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传感器

利用分离读取头和写入头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传感器

摘要

本发明是带有分离读取头和写入头以进行垂直记录的一种磁传感器。该写入头具有从该返回极靴向着该主极靴延伸以在空气轴承表面处形成写入间隙的一尾部屏蔽。该尾部屏蔽的一实施例为带有一支座和一小得多的尖端部的两部分结构,该尖端部在该间隙处面向该主极靴。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读取头和磁通承载极靴之间的分隔间隙中置入由非磁性导电材料制成的散热器。优选地,该散热器由铜制成,并且不延伸至ABS。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11-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11B5/31 授权公告日:20060823 终止日期:20110923 申请日:200409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06-08-23

    授权

    授权

  • 2005-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5-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垂直记录的薄膜式磁传感器;更具体地说,涉及该传感器的感应式写入头部分;再具体地说,涉及该感应式写入头的极靴的设计。

发明背景

在常规现有技术的磁盘记录系统中,当包含用于读取和写入磁转变的磁传感器的滑块由一主轴电机带动旋转时,其悬空在该磁盘上。该磁盘包括多个薄膜和至少一个铁磁性薄膜,其中在该铁磁性薄膜上记录(写入)头记录在其中对信息进行了编码的磁转变。在介质中的磁畴可以沿纵向或沿垂直方向写入。利用薄膜处理技术,该滑块的读取头和写入头部分被内置于层中。通常,首先制造读取头,但也可以首先制造写入头。常规的写入头为感应式的。

在采用垂直记录的盘驱动器中,该记录头被设计成在基本垂直于该盘平面的方向上引导磁通通过记录层。通常,用于进行垂直记录的盘具有一硬磁记录层和一磁性软衬层。在利用单极式记录头进行记录操作过程中,引导磁通从该记录头的主磁极垂直通过该硬磁记录层,然后进入软衬层的平面,再返回该记录头的返回磁极。该主磁极和任何屏蔽的形状和尺寸是确定轨道宽度的主要因素。

在授予Mallary等人的美国专利RE33949中,说明了一种用于垂直记录的记录头,该记录头包括与写入极相隔一小间隙的“下游屏蔽”。该结构利用磁通返回部分阻挡大部分下游边缘磁通,从而该磁通返回部分起磁屏蔽的作用。由该磁屏蔽对下游边缘磁通进行的阻挡减小了颠倒或削弱先前记录的信息位的不希望的作用。该屏蔽的空气轴承表面(air-bearing surface,ABS)工作面被设计成该主(写入)极靴的工作面几倍大,从而在通入下游磁屏蔽中的磁通密度很低并且先前记录的图案没有被颠倒的情况下,从该主磁极尖端部发出的磁通密度足以进行垂直记录。

图1示出用于进行垂直记录的现有技术的磁头26及相应的介质27。该磁头在由M.Mallary,A.Torohi和M.Benakli公布在2002年7月“IEEETransactions on Maguetics”第38卷第4期的文章中作了说明。该磁头26具有一尾部屏蔽极33和侧屏蔽(未示出)。屏蔽36、37位于磁阻传感器35的两侧。该磁头可以一前导磁阻头结构(leading magnetoresistive head structure)工作,因为两个扁平线圈35A、35B用于保证读取头屏蔽36与尾部屏蔽磁极33和该介质27的软衬层29具有相同磁动势。磁通通道用线39表示,其示出在ABS处发出磁通的写入极,而该磁通穿过硬的铁磁性记录层28之后在尾部屏蔽极33和读取头屏蔽36之间被分开。这种设计的一个缺点是其需要两个扁平线圈。其还需要一相对较厚的返回极,而该磁极将必须由高磁矩材料制成以获得高写入场(write field)能力;并且需要该元件的喉部高度非常狭窄。该图还示出该设计将造成读取屏蔽的写入干扰。

对于超高密度的磁记录,垂直磁记录优越于纵向磁记录。对更高磁录密度需求的增加已相应地导致增加了对开发减小写入极靴宽度、增大写入场强度以及改善写入场梯度的方法的需求。实验证据和模型表明,尾部屏蔽单极写入头(SPT)设计可达到4~5dB的介质信噪比,这比利用未屏蔽磁极的尾部边缘写入优越,增大了记录头磁场的dHy/dx,减少了部分擦除,并改善了饱和度。这些特征可改善转变的精确度(线性分辨率)并允许更高矫顽磁场介质(改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磁感应器,其带有用于进行垂直记录的独立读取头和写入头。该写入头具有一尾部屏蔽,其从返回极靴向主极靴延伸,以在空气轴承表面形成的一写间隙。该尾部屏蔽的一个实施例为带有一支座和一更小的尖端部的两个部分的结构,该尖端部在该间隙处与该主极靴相对。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由非磁性导电材料制成的散热器被置于该读取头和支承磁通极靴之间的分隔间隙中。该散热器优选为由铜制成,并不延伸至ABS。

附图说明

图1为垂直空气轴承表面剖开的用于进行垂直记录的现有技术的记录头和介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记录头的截面示意图。该所剖开的截面垂直于该空气轴承表面。在该图中包括了用于进行垂直记录的介质,以帮助说明该记录头的功能。

图3为作为主晶粒角度函数的H-晶粒角度的示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记录头的截面示意图,其包括带切口的尾部屏蔽。该所剖开的截面垂直于该空气轴承表面。在该图中包括用于进行垂直记录的介质,以帮助说明该记录头的功能。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记录头的空气轴承表面的示意图,其包括一尾部屏蔽。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记录头的截面示意图,其包括一带切口的尾部屏蔽,在该尾部屏蔽与该返回极靴连接处该尾部屏蔽具有弯曲结合区域。在俯视图或平面图中,该所剖开的截面垂直于该空气轴承表面。在该图中包括用于进行垂直记录的介质,以帮助说明该记录头的功能。

图7为在该读取头和写入头之间包括一散热器/屏蔽的本发明的记录头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在俯视图或平面图中,该所剖开的截面垂直于空气轴承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记录头26A的截面示意图。该截面是垂直于ABS剖开的。在此包括的该图和其他图不是按比例作出的,部分地由于较小的零件和间隔将不清楚。如果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则将在相对大小和尺寸重要之处作出标记。图示的ABS不带薄膜保护涂层,而在正常情况下,在生产的记录头中将带有该涂层。在此所用术语ABS表示如图所示的平面,而不考虑是否有涂层。图2中未示出读取传感器及其屏蔽,但它们可位于写入头的任意一侧,该设计具有单一线圈35。磁轭由铁磁性极靴41、42、43和46及尾部屏蔽44组成。该尾部屏蔽44也可以被认为是一极靴。该磁记录介质从该主极靴42运动至尾部屏蔽44,因此标注“尾部”。极靴41为主极靴42提供铁磁材料所需要的质量,但不延伸至ABS。仅有该主磁极42的小面积出现在ABS上。该磁轭45的背面(通常称为“背间隙”)直接将该极靴42和41连接到返回极靴43。在这个设计中,该尾部屏蔽44的横截面为简单的矩形,但如后所述也可以为其他形状。该尾部屏蔽44从该返回磁极43的ABS末端向该主磁极42延伸。在这个设计中,当没有该尾部屏蔽时,该写入间隙受线圈35厚度的限制,其中线圈35在主极靴42和返回极靴43之间穿过。本发明的尾部屏蔽可使该写入间隙的长度独立地从线圈参数得以优化。

对于典型的带单极写入头并且不带尾部屏蔽的垂直记录头,在ABS上的磁通通路是从该主磁极,通过硬的铁磁性记录层进入该介质的软衬层,再通过该记录层回到返回磁极。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设计,主磁通通路39返回更接近主极靴42的尾部屏蔽44。该尾部屏蔽44设计实现了更好的写入场梯度和更低介质噪声。该设计中的三个关键参数为:1)主磁极42和尾部屏蔽44之间的间隙;2)ABS至软衬层的间隔;以及3)该尾部屏蔽的厚度。该ABS至软衬层的间隔不是该记录头的特征,而是由在其中采用该记录头的存储装置的设计来确定的。

可利用Stoner-Wohlfarth模型来说明本发明的单极尾部屏蔽(SPT)设计相对于单极(SP)设计的改进。图3为作为主晶粒角度函数的H-晶粒角的示图。可以看出,为了分布晶粒角度,增加H和平均晶粒角度之间的角度可将切换磁场的分布减少1/2,从而可将有效场增加2X并降低跳动。

当从ABS至该软衬层29的距离等于写入间隙的长度(该尾部屏蔽44的末端和主极靴42之间的距离)时,可获得该设计中的最优磁场角度。当该屏蔽更接近写入极靴时,写入场被减小,因为部分磁通逐渐地在该介质的软衬层和该尾部屏蔽之间被分享。通过增加该尾部屏蔽的厚度并且使该主极靴42的喇叭口端点(flare point)更靠近ABS,就可改进该问题。该喇叭口端点(未示出)为主极靴42开始从ABS变宽(在俯视图中)的地方。这种记录头设计的优点如下:

1)增加dH/dX,

2)减少部分擦除,

3)改善饱和度,

4)减少介质噪声,

5)倾斜场使在S-W介质上容易写入。

为了最小化写入磁通损失并仍达到所希望的效果,从该ABS进入记录头的尾部屏蔽的厚度大致等于该主极靴42的轨道宽度的一半。因为为了达到较高的磁录密度,该轨道宽度收缩很厉害,因此制造该尾部屏蔽很困难。最终的尾部屏蔽厚度是由该ABS的排或单个滑块的重叠确定的。可利用电气重叠指导(electro-lapping-guide,ELGS)和/或记录头的读取头部上的条纹高度作为判据,来终结重叠过程。因为设计要求达到纳米级尺寸,这会弯曲或损坏该屏蔽。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对该尾部屏蔽进行两步骤设计。不采用连续的尾部屏蔽,而是将一“带缺口的”尾部屏蔽分成两个零件:一支座(主体)和一尖端部。该尾部屏蔽尖端部的制造是关键的,而该尾部屏蔽支座要求较宽松。这种两步骤的设计可在重叠过程中达到更高的结构强度,在平板印刷中要求较宽松,并可使该尾部屏蔽支座弯回该返回磁极。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记录头26B的截面示意图,其包括一带缺口的两部分尾部屏蔽。该缺口设计具有大于带缺口设计所能达到的最大写入场。有限元模型示出该写入场改善了8-10%。该所剖开的截面垂直于该空气轴承表面。该两部分的尾部屏蔽包括一支座44A和一尖端部44B,其中每个的横截面都为矩形。该尖端部44B的横截面较小,其给出了“带缺口的”外形的组合。图5为该记录头26B的ABS视图。该尖端部44B的横穿轨道宽度与在ABS处的该主极靴42的宽度相当,而该支座44A的宽度则比该尖端部的宽度大很多。

为了最小化从写入极靴至屏蔽的写入磁通损失,在y方向(与ABS正交)上该尖端部44B的高度优选为等于大约4个写入间隙。为了最小化写入磁通损失并仍达到所希望的效果,在x方向(横穿轨道)上该尖端部44B的宽度等于该主极靴42的记录轨道宽度的大约1/2。由于该支座44A进一步与该写入磁极隔开,因此它的制造要求较低使它离ABS(y方向)的厚度没有该尖端部44B那么重要。这可使该支座44A在其结合至该返回极靴43处为弯曲的或直线的。另外,这使得该尖端部制造更容易,可将对该尖端部的损坏降至最低并降低该尖端部平板印刷的要求。非磁性金属(例如起种子层作用的Rb或Ru)和写入间隙材料可以保留不动,而不需要去除种子层。由于该写入间隙厚度的控制和该尖端部的布置在这个设计中是关键参数,如果不需要除去种子层步骤,则金属间隙的使用可减小对该尖端部的损坏。

可以将直的或弯曲的支座结合在该返回磁极上。由于要减小写入磁通损失,只有该尖端部制造是关键的,因此这种设计方法允许使该支座弯曲。优选为弯曲的支座。为了最小化在该写入间隙处的饱和度,该尖端部也可以由能高磁矩材料制成,而该支座可为较低力矩材料。

图6表示带有在与该返回极靴43结合的表面为弯曲的尾部屏蔽支座44C的记录头26C。优选为弯曲的尾部屏蔽支座。如果首先制造线圈并用硬烘烤方法保护,则由于该硬烘烤地方的收缩,该屏蔽结合将是弯曲的。

带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写入头的滑块可首先或第二制造读取头。这就意味着在存储装置工作中,根据设计方案,在该记录介质上的一个点可以首先在该读取头下通过或首先在该写入头下通过。如果在写入头后制造读取头,则S1屏蔽靠近该返回极靴43,这不会造成什么具体问题。然而,如果如图7中所示的记录头26D那样首先制造读取头,则S2屏蔽将靠近磁通承载极靴41。主磁极(或写入极)靠近传感器屏蔽并且仅有一个线圈的实施例的潜在问题是,在该传感器屏蔽和该介质的软衬层之间将出现一些不需要的磁场。另外,该屏蔽和该软衬层之间的总磁通与从该主磁极发出的磁通相叠加,而该总磁通必需从该软衬层返回该返回磁极,这会使该返回磁极上的不希望的磁场增大,如果该磁场太大,则可能擦去数据。为了使这种简单的几何关系起作用,可使在该主磁极和传感器屏蔽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以使在该屏蔽上的磁动力小于主磁极上的磁动力的约10%,这样,在该传感器上的不希望的磁场将小于写入场的10%。当该主磁极和该屏蔽之间的磁阻大约为该屏蔽和该软衬层之间的磁阻的9倍或更多时,就可满足该设计规则。作为粗略近似,两个基本上平行的磁元件之间的磁阻为它们之间的距离除以两元件的重叠面积。从而,该主磁极和该屏蔽之间的距离应大于9倍的{(记录头至衬层间隔)×(主磁极磁轭的长度)×1/2(在背面间隙处的主磁极磁轭宽度)/[(在空气轴承表面处传感器屏蔽的宽度)×(这些屏蔽的厚度)]}。该厚度上限的设定应考虑写入头和读取头之间的距离不应大到产生其他问题,例如读取头和写入头之间进行平板印刷时对不准)。换句话说,该厚度不应大于满足上述磁阻要求的值。

与该返回极靴相比,该写入极靴也产生更多局部热量。因此,最好在S2和极靴41之间的读/写分隔间隙中包括一个散热器52。该散热器52为非磁性导电材料(优选为铜)制成,并且也可用作导线连接的一部分,即从记录头的一个零件(例如读取传感器)至该记录头表面上的一个垫的电气通道的一部分。虽然,该散热器可以延伸至ABS,但优选为不延伸至ABS,以避免弄脏。图5用虚线表示该散热器52,因为其在这个实施例中没有延伸至ABS。优选地,该散热器伸出线圈边缘。在横穿轨道方向上,该散热器的宽度大约与S2屏蔽相同。除了从ABS凹陷以外,当平行于轨道线观察时,该散热器的外形优选为大致与S2相同。

已经针对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发明的铁磁性结构还可以有其他用途和应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