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药用食用鲜竹产品的生产方法

药用食用鲜竹产品的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鲜竹生产鲜竹汁、鲜竹汁粉和竹茹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采集鲜竹、剔桠、去节垢、清洗、压榨、分离、灭菌。这种方法比现有方法更能保持鲜竹原质,且能同时生产出多种鲜竹产品,该方法还具有生产条件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有利于鲜竹资源综合利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89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5-02-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罗福国;

    申请/专利号CN94111632.8

  • 发明设计人 罗福国;林龙惠;

    申请日1994-01-26

  • 分类号A61K35/78;A23L1/28;A23L1/48;

  • 代理机构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那顺贵

  •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西山东路40号丝厂职工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31: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9-03-25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0-03-22

    授权

    授权

  • 1995-02-22

    公开

    公开

  • 1995-02-08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鲜竹生产鲜竹汁、鲜竹汁粉、竹茹等药用食用鲜竹产品的方法。

竹子,是一种既有药用价值又有食用价值的天然绿色植物。在古代,竹子的药用价值就得到利用,如用竹子生产竹沥、竹茹等。但传统方法多为手工方法,且不利于资源综合利用。CN1036332A公开了一种“鲜竹沥的生产方法”,该法是由鲜竹粉碎、浸渍、二次渗漉、渗漉液处理灌装几个工艺过程构成;CN1057196A又公开了“一种中药鲜竹沥的制备方法”,其方法是以鲜竹杆为原料,将其切碎在常温下浸泡于水或含有10~50%醇的水中,再在50~120℃下热提、过滤,得淡黄色至淡红棕色的鲜竹沥。这两种处理鲜竹的方法均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鲜竹汁的药用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因为第一种方法有一个浸渍过程,浸渍时间太短必然降低有效成分的回收率,浸渍时间过长则大量的有效成分就会发酵、腐烂、变质;第二种方法的加醇加热过程更易使鲜竹汁中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等发生质变。同时,粉碎或切碎鲜竹再浸渍提取与压榨相比,既不经济,又不利于回收竹茹等副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经济、回收利用率又高,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更能保持原汁的药用食用鲜竹产品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药用食用鲜竹产品的生产方法,包括:

a、采集鲜竹,

b、剔桠、刮去竹节处表皮节垢,

c、清洗茎杆、竹桠、竹叶;

其特点是:清洗后的鲜竹茎杆、竹桠、竹叶经压榨→分离→灭菌即得鲜竹汁、鲜竹汁粉和竹茹等产品。

进一步的方案是压榨过程由压榨机实现。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分离过程由离心过滤机实现。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灭菌方法是采用r射线灭菌。

本发明的优点是保持了鲜竹汁、鲜竹汁粉和竹茹产品的原质,且生产条件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鲜竹的综合利用。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将砍下的鲜竹剔桠、去除竹节处表皮节垢,清洗茎杆、竹桠、竹叶,然后将清洗过的茎杆、竹桠、竹叶送入压榨机压榨,压榨后的水汁经离心分离机分离后,再用r射线灭菌,灭菌后的鲜竹汁,含有颗粒状物质的鲜竹汁粉既可药用,也可当保健食品食用。压榨后留下的渣经简单处理后,其中层淡黄色竹肉可当竹茹入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