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及采用该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

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及采用该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

摘要

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及采用该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以实现防护能力高、景观效果好、施工安装方便、后期养护成本低的优点,所述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包括道路护栏墙体和道路护栏墙体两端的搭接结构,多个道路护栏墙体沿道路的长度方向纵向连接设置,邻近面向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行驶车辆先经过的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一端为近端,后经过的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另一端为远端,所述近端设置近端搭接结构,所述远端设置远端搭接结构,所述近端搭接结构背向车流的一侧,相对于所述近端搭接结构面向车流的一侧,沿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方向向外部连体伸出设置,远端的所述远端搭接结构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与近端的所述近端搭接结构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120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中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82110.1

  • 发明设计人 马亮;

    申请日2015-02-15

  • 分类号E01F15/08;A01G9/02;

  • 代理机构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小灿

  • 地址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海鹰路1号院3号楼4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5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11

    授权

    授权

  • 2015-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F15/08 申请日:20150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护栏墙体,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及采用该护栏墙体 的道路护栏。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通车里程及车辆保有量 有了较大增长,其中大型车比例不断增加,行车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在目前我国道路交通 事故中,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驶入对向车道极易与对向车辆相撞,造成群死群上的恶性交 通事故,被国内外公认为最严重的交通事故形态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害。 而防撞护栏作为一种安全设施,在道路行车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防护作用,对于中央分隔 带护栏而言,防撞护栏应具备较高的防护等级。

目前,广泛采用的中央分隔带护栏形式包括波形梁护栏和混凝土护栏两种。其中低等 级波形梁护栏对于大型车防护能力有限,已多次发生车辆穿越中分带波形梁护栏驶入对向 车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若使波形梁护栏具备较高防护等级则须增加用钢量,建 设成本将大幅度增加,且后期维修更换量较大,养护成本较高,性价比较差。而混凝土护 栏作为刚性护栏,防护能力高、且在同防护等级条件下建设及养护成本均低于钢护栏,性 价比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外观基本一致、造型呆板、不通透、景观效果及行车 舒适性较差,易造成驾驶疲劳,对行车安全不利,应改善其景观效果。

一般的,预制安装混凝土护栏各节/段之间的连接主要包括型钢连接、企口连接和传力 杆(螺杆)连接。其中型钢连接、传力杆(螺杆)连接形式增加了护栏安装定位及后期更 换难度,同时由于采用钢结构,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特别是存在冬季采用融雪剂除雪 的区域,外漏型钢构件易被腐蚀,大大影响其力学性能,降低了护栏的整体防护能力,并 且由于腐蚀后的锈水流出会进一步破坏护栏景观效果。企口连接采用凸榫嵌入与包容凸榫 的嵌槽中的连接的形式,由于受到护栏墙体厚度的限制,一般凸榫及包容凸榫的嵌槽的尺 寸不能很大,造成其结构强度有限,成为护栏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一般仅适用于低防护等 级的混凝土护栏结构,对于高防护等级的护栏,由于护栏所需承载力较大,企口连接部分 易造成损坏,破坏了护栏整体性,使护栏达不到目标防护要求。此外,企口连接存在着施 工安装困难、损坏后不易维修等实际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景观效果较差、定位连接结构的定位连接强度不足, 无法满足道路护栏抗冲击的规范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及采用 该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以实现防护能力高、景观效果好、施工安装方便、后期养护成本 低的优点,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包括道路护栏墙体和道路护栏墙体两端的搭接结构,其特征 在于:多个道路护栏墙体沿道路的长度方向纵向连接设置,邻近面向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 行驶车辆先经过的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一端为近端,后经过的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另一端 为远端,所述近端设置近端搭接结构,所述远端设置远端搭接结构,所述近端搭接结构背 向车流的一侧,相对于所述近端搭接结构面向车流的一侧,沿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方 向向外部连体伸出设置,远端的所述远端搭接结构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与近端的所述近端 搭接结构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与另1个所述道路护栏 墙体的近端搭接连接,所述近端搭接结构包括设置近端斜面贴合面的近端搭接结构,或设 置近端凸缘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的近端搭接结构,所述远端搭接结构包括设置远端斜面贴 合面的远端搭接结构,或设置远端凸缘及远端凸缘根部端面的远端搭接结构,所述近端斜 面贴合面连接设置在所述近端面向车流的一侧与所述近端背向车流的一侧之间,所述近端 斜面贴合面从所述近端面向车流的一侧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外后方倾斜,所述近端斜面贴合 面连体设置在所述近端端面的下部或全部高度表面,所述近端斜面贴合面连体设置在所述 近端端面的下部的情况下,所述近端端面设置近端斜面贴合面的部位以外的端面部位设置 近端端面贴合面,所述近端端面贴合面位于所述近端斜面贴合面的上部,所述近端斜面贴 合面的全部或部分伸出设置在所述近端端面贴合面的外部,或设置在所述近端端面贴合面 的包容范围内部,所述远端斜面贴合面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与近端斜面贴合面的位置、形 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斜面贴合面与另1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近 端斜面贴合面贴合搭接连接,设置近端凸缘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的所述近端搭接结构包括 近端凸缘和近端凸缘根部端面,所述近端凸缘设置在所述近端的背向车流的一侧,所述近 端凸缘在所述近端沿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方向向外部连体伸出设置,所述近端凸缘根 部端面连接所述近端凸缘的根部与所述近端面向车流的一侧,所述近端凸缘伸出设置在所 述近端端面的下部或全部高度表面,所述近端凸缘伸出设置在所述近端端面的下部的情况 下,所述近端端面设置近端凸缘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的部位以外的端面部位设置近端端面 贴合面,所述近端端面贴合面位于所述近端凸缘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的上部,所述近端凸 缘的全部或部分伸出设置在所述近端端面贴合面的外部,或设置在所述近端端面贴合面的 包容范围内部,所述远端凸缘及远端凸缘根部端面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分别与近端凸缘 根部端面及近端凸缘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凸缘与另1 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近端凸缘根部端面贴合搭接连接,1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凸缘 根部端面与另1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近端凸缘贴合搭接连接。

2、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凸缘背向车流的表面与所述道路护栏 墙体的背向车流的表面平齐,所述近端凸缘的厚度不小于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最小厚度的 50%,所述近端凸缘的伸出长度范围是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最小厚度的50%至150%。

3、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斜面贴合面与所述道路护栏墙体长度 方向的夹角范围是35度至55度,所述近端斜面贴合面与所述道路表面垂直,所述远端斜 面贴合面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与所述近端斜面贴合面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所述 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斜面贴合面与另1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近端斜面贴合面贴合搭接连 接。

4、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凸缘伸出设置在所述近端端面的下部, 设置在下部的所述近端凸缘的上表面设置向上内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远端凸缘伸出设置 在所述远端端面的下部,设置在下部的所述远端凸缘的上表面设置向上内方向倾斜的斜面, 所述向上内方向倾斜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0度至60度,远端的所述远端凸缘及远 端凸缘根部端面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分别与近端的所述近端凸缘根部端面及近端凸缘的 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所述远端凸缘及远端凸缘根部端面分别 与另1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近端的所述近端凸缘根部端面及近端凸缘贴合搭接连接。

5、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背向车流的一侧连体设置近端增强凸 台,和/或所述远端背向车流的一侧连体设置远端增强凸台,所述近端增强凸台背向车流的 表面和/或远端增强凸台背向车流的表面,与所述道路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平行,所述 近端增强凸台和/或远端增强凸台背向车流的表面,与所述道路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的 间距范围为50毫米至100毫米,所述近端增强凸台自所述近端背向车流的一侧边缘起沿所 述道路护栏墙体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为200毫米至800毫米,所述远端增强凸台自所述远 端背向车流的一侧边缘起沿所述道路护栏墙体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是80毫米至800毫米。

6、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护栏墙体在上部和/或中部设置通孔, 所述通孔贯通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背向车流的表面和面向车流的表面,所述通孔的数量为1 个或多个,所述多个通孔以所述道路护栏墙体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均匀分布设置或沿所述 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方向不均匀分布设置。

7、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通孔的横断面形状相 同或不相同,所述通孔的横断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所述长圆形为矩形的两端 分别外接半圆形,所述半圆形的直径等于所述矩形垂直方向的边长,所述椭圆形或长圆形 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8、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为预制混凝土道路护 栏墙体,或现浇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

9、设置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其特征在于:道路护栏设置在道路中央分隔 带处,多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沿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方向顺序串连排列,一个所述道 路护栏墙体的远端依次与顺序串联排列的另一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近端搭接连接,2列顺 序搭接连接的所述道路护栏墙体并列设置,所述2列道路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相对设 置,邻近面向每一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行驶车辆先经过其近端后经过其远端,所述2列道路 护栏,每个道路护栏墙体至少近端和远端的下部分别连接设置护栏基础块,每列所述护栏 基础块设置于道路路面的基层之上,每列所述护栏基础块单独设置,所述2列道路护栏墙 体背向车流的表面下部之间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杆状结构,所述支撑块两端的端面 与所述支撑块的轴线垂直,所述支撑块的端面与所述2列道路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下 部接触连接,每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内至少均匀分布设置3个所述支撑块,邻近所 述道路护栏墙体近端和远端的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护栏基础块上,所述2列道路护栏背 向车流的表面之间填充种植土(所述种植土的填充高度低于所述道路护栏墙体或道路护栏 墙体通孔下沿的高度)。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底部嵌入道路路面的面层内。

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及采用该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能取 得的技术效果是:1、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包括道路护栏墙体和道路护栏墙体两端的搭接 结构,多个道路护栏墙体沿道路的长度方向纵向连接设置,邻近面向道路护栏墙体的行驶 车辆先经过的道路护栏墙体的一端为近端,后经过的道路护栏墙体的另一端为远端,近端 设置近端搭接结构,远端设置远端搭接结构,近端搭接结构背向车流的一侧,相对于近端 搭接结构面向车流的一侧,沿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方向向外部连体伸出设置,远端的远端 搭接结构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与近端的近端搭接结构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道路 护栏墙体的远端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近端搭接连接,近端搭接结构包括设置近端斜面 贴合面的近端搭接结构,或设置近端凸缘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的近端搭接结构,远端搭接 结构包括设置远端斜面贴合面的远端搭接结构,或设置远端凸缘及远端凸缘根部端面的远 端搭接结构,近端斜面贴合面连接设置在近端面向车流的一侧与近端背向车流的一侧之间, 近端斜面贴合面从近端面向车流的一侧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外后方倾斜,可以以最简单的结 构实现近端搭接结构背向车流的一侧,相对于近端搭接结构面向车流的一侧,沿道路护栏 墙体的长度方向向外部连体伸出设置的目的,增大了护栏墙体搭接结构间的接触面,有利 于增强护栏墙体间搭接结构的强度,同时简化护栏墙体的制作工艺,方便护栏墙体的连接 设置,提高道路护栏的抗冲击性能。近端斜面贴合面连体设置在近端端面的下部或全部高 度表面,近端斜面贴合面连体设置在近端端面的下部的情况下,近端端面设置近端斜面贴 合面的部位以外的端面部位设置近端端面贴合面,近端端面贴合面位于近端斜面贴合面的 上部,近端斜面贴合面的全部或部分伸出设置在近端端面贴合面的外部,或设置在近端端 面贴合面的包容范围内部,组成道路护栏后,在提高护栏抗冲击性能的同时,对护栏墙体 沿竖直方向的位移起到约束作用,提高护栏墙体的稳定性,避免由于护栏抬起造成护栏断 面对车辆的拌阻。远端斜面贴合面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与近端斜面贴合面的位置、形状和 尺寸相适配,1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斜面贴合面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近端斜面贴合面 贴合搭接连接,设置近端凸缘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的近端搭接结构包括近端凸缘和近端凸 缘根部端面,近端凸缘设置在近端的背向车流的一侧,近端凸缘在所述近端沿道路护栏墙 体的长度方向向外部连体伸出设置,近端凸缘根部端面连接近端凸缘的根部与近端面向车 流的一侧,近端凸缘伸出设置在近端端面的下部或全部高度表面,近端凸缘伸出设置在近 端端面的下部的情况下,近端端面设置近端凸缘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的部位以外的端面部 位设置近端端面贴合面,近端端面贴合面位于近端凸缘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的上部,近端 凸缘的全部或部分伸出设置在近端不设置近端凸缘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的端面外部,或设 置在近端不设置近端凸缘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的端面包容范围内部,组成道路护栏后,在 提高护栏抗冲击性能的同时,对护栏墙体沿竖直方向的位移起到约束作用,提高护栏墙体 的稳定性,避免由于护栏抬起造成护栏断面对车辆的拌阻。远端凸缘及远端凸缘根部端面 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分别与近端凸缘根部端面及近端凸缘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 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凸缘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近端凸缘根部端面贴合搭接连接,1个 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凸缘根部端面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近端凸缘贴合搭接连接。采用 本发明的护栏墙体,可以增加搭接部位的结构厚度和长度,提高搭接结构的强度,最大限 度地提高道路护栏的抗冲击性能,在选用性能良好的护栏墙体的前提下,采用近端凸缘与 远端凸缘搭接连接的护栏墙体,可以防止护栏墙体的近端意外暴露在道路护栏面向车流的 一侧,造成在车道上行驶的车辆与护栏墙体的端面正面相撞,产生重大的车辆及人身损害。 在道路护栏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简化了搭接结构,加大了墙体端部搭接的尺寸,护栏墙体 的一端进入搭接位置后,另一端可以在水平范围内摆动进入搭接位置,方便了道路护栏的 施工安装及后期养护维修。由于本护栏墙体结构简单,还简化了护栏墙体的制造工艺。此 外,在搭接连接处不采用型钢连接,避免了型钢构件腐蚀对护栏防护性能的影响,增强了 护栏的耐久性。本发明的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是一种防护等级高、便于施工、耐久性好的 护栏结构形式。2、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凸缘背向车流的表面与道路护栏墙体的背向 车流的表面平齐,近端凸缘的厚度不小于道路护栏墙体的最小厚度的50%,近端凸缘的伸出 长度范围是道路护栏墙体的最小厚度的50%至150%。可以保证近端搭接结构和远端搭接结 构的强度要求。3、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斜面贴合面与道路护栏墙体长度方向的夹角 范围是35度至55度,近端斜面贴合面与道路表面垂直,远端斜面贴合面的位置、形状和 尺寸与近端斜面贴合面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斜面贴合面与 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近端斜面贴合面贴合搭接连接。可以保证斜面搭接结构的连接强度, 获得最好的综合技术性能。4、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凸缘伸出设置在近端端面的下部, 设置在下部的近端凸缘的上表面设置向上内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远端凸缘伸出设置在所 述远端端面的下部,设置在下部的所述远端凸缘的上表面设置向上内方向倾斜的斜面,向 上内方向倾斜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0度至60度,远端的远端凸缘及远端凸缘根部 端面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分别与近端的近端凸缘根部端面及近端凸缘的位置、形状和尺 寸相适配,1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凸缘及远端凸缘根部端面分别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近 端的近端凸缘根部端面及近端凸缘贴合搭接连接。在保证控制护栏墙体位移的同时,可以 减少设置凸缘结构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并且有利于护栏预制时模板拆除,便于施工,进 一步提高搭接结构的强度。5、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背向车流的一侧连体设置近端增 强凸台,和/或远端背向车流的一侧连体设置远端增强凸台,近端增强凸台背向车流的表面 和/或远端增强凸台背向车流的表面,与道路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平行,近端增强凸台 和/或远端增强凸台背向车流的表面,与道路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的间距范围为50毫 米至100毫米,近端增强凸台自近端背向车流的一侧边缘起沿道路护栏墙体长度方向的长 度范围为200毫米至800毫米,远端增强凸台自远端背向车流的一侧边缘起沿道路护栏墙 体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是80毫米至800毫米。可以进一步增加搭接部位的结构厚度和长度, 增强设置搭接结构的护栏墙体近端和远端的结构强度,保证道路护栏的抗冲击性能。6、 所述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在上部和/或中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背 向车流的表面和面向车流的表面,所述通孔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所述多个通孔以所述道 路护栏墙体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均匀分布设置,或沿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方向不均匀 分布设置。护栏墙体设置通孔增强了护栏通透性、极大地改善了普通混凝土护栏外观呆板 的不良效果,增加了护栏的整体景观效果,提高了行车安全性,方便施工并且施工时安全 可靠地利用通孔吊装护栏墙体。7、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每个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通孔的 横断面形状相同或不相同,所述通孔的横断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所述长圆形 为矩形的两端分别外接半圆形,所述半圆形的直径等于所述矩形垂直方向的边长,所述椭 圆形或长圆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方向平行。通孔的形状简约大方,并 为通孔的形状提供了多种设计方案。8、所述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为预制混凝土道路护栏墙 体,或现浇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为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提供了现场外预制和现场现浇的 两种制造方式,方便了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的制造和应用。9、设置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的 道路护栏设置在或道路中央分隔带处,多个道路护栏墙体沿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方向顺序 串连排列,一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远端依次与顺序串联排列的另一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近端搭 接连接,2列顺序搭接连接的道路护栏墙体并列设置,2列道路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相 对设置,邻近面向每一个道路护栏墙体的行驶车辆先经过其近端后经过其远端,2列道路护 栏,每个道路护栏墙体至少近端和远端的下部分别连接设置护栏基础块,每列所述护栏基 础块设置于道路路面的基层之上且单独设置,2列道路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下部之间设 置支撑块,支撑块为杆状结构,支撑块两端的端面与支撑块的轴线垂直,支撑块的端面与2 列道路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下部接触连接,每个道路护栏墙体的长度内至少均匀分布 设置3个支撑块,邻近道路护栏墙体近端和远端的支撑块设置在护栏基础块上,所述2列 道路护栏背向车流的表面之间填充种植土(所述种植土的填充高度低于所述道路护栏墙体 或道路护栏墙体通孔下沿的高度)。2列道路护栏墙体及基础可分别安装,解决了道路改扩 建中因道路两侧路面不等高而造成护栏安装困难的问题。通过设置2列道路护栏墙体间的 支撑块及种植土,可以使2列道路护栏墙体能够协同受力,减少护栏的嵌入深度,所述道 路护栏墙体的底部嵌入道路路面的面层内。可以可靠地实现2列护栏墙体之间的定位和固 定,为护栏墙体设置稳定的基础,实现具有可靠抗冲击性能的道路护栏,并可以实现美化 道路的功能。

使用本发明的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及采用该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可以提高道路护栏 墙体定位连接结构的定位连接强度,满足道路护栏防护能力要求,增强了道路护栏的整体 景观效果,简化了施工安装及更换,增强了护栏耐久性,降低了后期养护维修成本,效益 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设置近端斜面贴合面和远端斜面贴合面的结构示意 图。

图2是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设置近端凸缘、近端凸缘根部端面、远端凸缘及远 端凸缘根部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斜面贴合面和远端斜面贴合面设置在护栏墙体 端面部分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凸缘、近端凸缘根部端面、远端凸缘及远端凸 缘根部端面设置在护栏墙体端面部分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设置在端面下部的近端凸缘和远端凸缘的上表面设 置向上内方向倾斜斜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设置近端斜面贴合面的近端和设置远端斜面贴合面 的远端分别设置近端增强凸台和远端增强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设置近端凸缘的近端和设置远端凸缘的远端分别设 置近端增强凸台和远端增强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设置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设置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示含义如下:1—道路护栏墙体,2—近端,3—远端,4—近端搭接结构,5— 远端搭接结构,6—近端斜面贴合面,7—近端凸缘,8—近端凸缘根部端面,9—远端斜面 贴合面,10—远端凸缘,11—远端凸缘根部端面,12—近端端面贴合面,13—远端端面贴 合面,14—近端增强凸台,15—远端增强凸台,16—下表面,17—上表面,18—面向车流 的表面,19—背向车流的表面,20—阻爬坎,21—通孔,22—护栏基础块,23—支撑块, 24—种植土,25—道路的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1、本发明的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包括道路护栏墙体和道路护栏墙体两端的搭接结构,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多个道路护栏墙体1沿道路的长度方向纵向连接设置,邻近面向道路护栏墙体1的行 驶车辆先经过的道路护栏墙体1的一端为近端2,后经过的道路护栏墙体1的另一端为远端 3,近端2设置近端搭接结构4,远端3设置远端搭接结构5,通常道路护栏墙体1的轴线 与道路的表面平行,近端搭接结构4背向车流的一侧,相对于近端搭接结构4面向车流的 一侧,沿道路护栏墙体1的长度方向向外部连体伸出设置,远端3的远端搭接结构5的位 置、形状和尺寸与近端2的近端搭接结构4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道路护栏墙体 1的远端3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近端2搭接连接,近端搭接结构4包括设置近端斜面 贴合面6的近端搭接结构4,或设置近端凸缘7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8的近端搭接结构4, 远端搭接结构5包括设置远端斜面贴合面9的远端搭接结构5,或设置远端凸缘10及远端 凸缘根部端面11的远端搭接结构5,近端斜面贴合面6连接设置在近端2面向车流的一侧 与近端2背向车流的一侧之间,近端斜面贴合面6从近端2面向车流的一侧向车辆行驶方 向的外后方倾斜,近端斜面贴合面6连体设置在近端2端面的下部或全部高度表面,近端 斜面贴合面6连体设置在近端2端面的下部的情况下,近端2端面设置近端斜面贴合面6 的部位以外的端面部位设置近端端面贴合面12,近端端面贴合面12位于近端斜面贴合面6 的上部,通常近端2不设置近端斜面贴合面6的近端端面贴合面12为平面并与道路护栏墙 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近端斜面贴合面6的全部或部分伸出设置在近端端面贴合面12的外 部,或设置在近端端面贴合面12的包容范围内部,远端斜面贴合面9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与近端斜面贴合面6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远端斜面贴合面9连体设置在远端3端 面的下部的情况下,远端3端面设置远端斜面贴合面9的部位以外的端面部位设置远端端 面贴合面13,远端端面贴合面13位于远端斜面贴合面9的上部,远端端面贴合面13与近 端端面贴合面12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远端斜面贴合面9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近端斜面贴合面6 贴合搭接连接。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远端端面贴合面13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近端 端面贴合面12贴合搭接连接。

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斜面贴合面和远端斜面贴合面设置在护栏墙体端面部 分高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设置近端凸缘7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8的近端搭接结构4包括近端凸缘7和近端凸缘 根部端面8,近端凸缘7设置在近端2的背向车流的一侧,近端凸缘7在近端2沿道路护栏 墙体1的长度方向向外部连体伸出设置,近端凸缘根部端面8连接近端凸缘7的根部与近 端2面向车流的一侧,近端凸缘7伸出设置在近端2端面的下部或全部高度表面,通常近 端凸缘7的端面和近端凸缘根部端面8与道路护栏墙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

近端凸缘7伸出设置在近端2端面的下部的情况下,近端2端面设置近端凸缘7及近 端凸缘根部端面8的部位以外的端面部位设置近端端面贴合面12,近端端面贴合面12位于 近端凸缘7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8的上部,通常近端端面贴合面12为平面并与道路护栏墙 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

近端端面贴合面12位于近端凸缘7及近端凸缘根部端面8的上部,近端凸缘7的全部 或部分伸出设置在近端端面贴合面12的外部,或设置在近端端面贴合面12的包容范围内 部,远端凸缘10及远端凸缘根部端面11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分别与近端凸缘根部端面8 及近端凸缘7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远端凸缘10伸出设置在远端3端面的下部的情况下,远端3端面设置远端凸缘10及 远端凸缘根部端面11的部位以外的端面部位设置远端端面贴合面13,远端端面贴合面13 位于远端凸缘10及远端凸缘根部端面11的上部,远端端面贴合面13与近端端面贴合面12 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远端凸缘10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1 的近端凸缘根部端面8贴合搭接连接,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远端凸缘根部端面11与另1 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近端凸缘7贴合搭接连接。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远端端面贴合面13 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近端端面贴合面12贴合搭接连接。

通常近端凸缘7的高度不小于道路护栏墙体1高度的30%。

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凸缘、近端凸缘根部端面、远端凸缘及远端凸缘根部 端面设置在护栏墙体端面部分高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2、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通常近端凸缘7背向车流的表面与道路护栏墙体1的背向车 流的表面平齐,近端凸缘7的厚度不小于道路护栏墙体1的最小厚度的50%,近端凸缘7的 伸出长度范围是道路护栏墙体1的最小厚度的50%至150%。

3、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斜面贴合面6与道路护栏墙体1长度方向的夹角范围通 常是35度至55度,近端斜面贴合面6通常与道路表面垂直,远端斜面贴合面9的位置、 形状和尺寸与近端斜面贴合面6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远端斜 面贴合面9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1近端斜面贴合面6贴合搭接连接。

4、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凸缘7伸出设置在近端2端面的下部,设置在下部的近 端凸缘7的上表面设置向上内方向倾斜的斜面。

同样,设置在下部的远端凸缘10的上表面设置向上内方向倾斜的斜面。

向上内方向倾斜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0度至60度,远端3的远端凸缘10及 远端凸缘根部端面11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分别与近端2的近端凸缘根部端面8及近端凸 缘7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相适配,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远端凸缘10及远端凸缘根部端面 11分别与另1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近端凸缘根部端面8及近端凸缘7贴合搭接连接。

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设置在端面下部的近端凸缘和远端凸缘的上表面设置向上 内方向倾斜斜面及搭接部位与其相适配的向下内方向倾斜斜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5、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2背向车流的一侧连体设置近端增强凸台14,和/或远 端3背向车流的一侧连体设置远端增强凸台15,近端增强凸台14背向车流的表面和/或远 端增强凸台15背向车流的表面,与道路护栏墙体1背向车流的表面平行,近端增强凸台14 和/或远端增强凸台15背向车流的表面,与道路护栏墙体1背向车流的表面的间距范围为 50毫米至100毫米,近端增强凸台14自近端斜面贴合面6起沿道路护栏墙体1的长度方向 的长度范围是200毫米至800毫米,远端增强凸台15自远端斜面贴合面9起沿道路护栏墙 体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是80毫米至800毫米。

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设置近端斜面贴合面的近端和设置远端斜面贴合面的远端 分别设置近端增强凸台和远端增强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

近端增强凸台14和远端增强凸台15与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之间通常设置倒角连 接结构,以提高连接部位的强度,倒角斜面与护栏墙体背向车流的表面的夹角范围是35度 至55度。

6、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近端2背向车流的一侧可以连体设置近端增强凸台14,和/ 或远端3背向车流的一侧可以连体设置远端增强凸台15,近端增强凸台14背向车流的表面 和/或远端增强凸台15背向车流的表面,与道路护栏墙体1背向车流的表面平行,近端增 强凸台14和/或远端增强凸台15背向车流的表面,与道路护栏墙体1背向车流的表面的间 距范围通常为50毫米至100毫米,近端增强凸台14自近端2背向车流的一侧边缘起沿道 路护栏墙体1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通常为200毫米至800毫米,远端增强凸台15自远端3 背向车流的一侧边缘起沿道路护栏墙体1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通常是80毫米至800毫米。

本发明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设置近端凸缘的近端和设置远端凸缘的远端分别设置近端 增强凸台和远端增强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

7、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的另一种常用结构是,上平面与上表面间连体连接设置向车流 方向突出的阻爬坎20。

这种结构的道路护栏墙体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道路护栏墙体1的长度通常为2.5米至6米,推荐的道路护栏墙体1的长度为3.5米 至4.5米。道路护栏墙体1的高度通常为1米至1.5米。圆弧凸棱25的圆弧半径通常为 30毫米至50毫米。

8、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道路护栏墙体1在上部和/或中部设置通孔21,通孔21贯通 道路护栏墙体1的背向车流的表面19和面向车流的表面18,通孔21的数量通常为1个或 多个,推荐通孔21的数量为2至5个,多个通孔21以道路护栏墙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对 称均匀分布设置,或沿道路护栏墙体1的长度方向不均匀分布设置。

9、每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通孔21的横断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通孔21 的横断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圆形为矩形的两端分别外接半圆形,半圆 形的直径等于矩形垂直方向的边长,椭圆形或长圆形的长度方向通常与道路护栏墙体1的 长度方向平行。通孔21的横断面形状也可以为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艺术造型。

通孔21可见图1所示。

其中2个通孔21的内侧孔壁距邻近的道路护栏墙体1的近端或远端的距离,可以为道 路护栏墙体长度的20%至25%,以便在通过通孔21吊装道路护栏墙体1获得最理想的受力 条件。

10、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1可以为道路施工现场外预制的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也可 以为在道路施工现场现浇的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

11、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设置在道路中央分隔带处,多个道路护栏墙体1 沿道路护栏墙体1的长度方向顺序串连排列,一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远端3依次与顺序串 联排列的另一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近端2搭接连接。

2列道路护栏墙体1背向车流的表面相对设置,邻近面向每一个道路护栏墙体1的行驶 车辆先经过其近端2后经过其远端3,2列道路护栏,每个道路护栏墙体1至少近端2和远 端3的下部分别连接设置护栏基础块22。每列护栏基础块22设置于道路路面的基层之上且 单独设置,2列道路护栏墙体1背向车流的表面19下部之间设置支撑块23,支撑块23为 杆状结构,支撑块23两端的端面与支撑块23的轴线垂直,支撑块23的横断面形状推荐为 矩形。

支撑块23的端面与2列道路护栏墙体1背向车流的表面19下部接触连接,每个道路 护栏墙体1的长度内至少均匀分布设置3个支撑块,邻近道路护栏墙体1近端2和远端3 的支撑块23设置在护栏基础块22上。

道路护栏墙体1的底部通常嵌入道路路面的面层内。

路面基层、护栏基础块22和2列道路护栏背向车流的表面19之间可以填充种植土24, 种植土24的填充高度通常低于道路护栏墙体1的高度,并掩埋支撑块23,在道路护栏墙体 1设置通孔21的情况下,通常种植土24的填充高度低于通孔21下缘不少于5厘米。

种植土24内可种植绿化植物或景观植物。

一种常用的护栏墙体1的结构采用图7所示的形式,其中:有效墙体连接长度为4米, 墙体高度1.1米,最小墙体厚度为217毫米,底部宽400毫米,增强凸台的厚度为100毫 米,近端增强凸台的长度为500毫米,远端增强凸台的长度为100毫米,近端凸缘长200 毫米,近端凸缘厚154毫米,下纵向平面高175毫米,下倾斜平面与下表面的夹角55度, 阻爬坎的半径为40毫米。设置2个长圆形通孔,通孔高160毫米,长度1米,护栏底部嵌 入路面100毫米,护栏顶部距路面高为1米。

本发明设置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

本发明设置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8和图9所示的结构都专指车辆靠右行驶的双向车道方向分割线上 使用的护栏墙体及道路护栏,如果针对车辆靠左行驶的双向车道方向分割线的道路护栏, 或道路一侧的道路护栏,需要以本发明的搭接结构的伸出设置方法,另行设置搭接结构的 具体结构。

本发明的混凝土道路护栏墙体及采用该护栏墙体的道路护栏,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凡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结构和方式,经过变换、代换和/或组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都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