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铌酸钾钠/聚偏二氟乙烯高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铌酸钾钠/聚偏二氟乙烯高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摘要

铌酸钾钠/聚偏二氟乙烯高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高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介电材料介电常数低、脆性大、加工温度高且与集成电路加工技术不相容的问题。方法:一、称量;二、将铌酸钾钠陶瓷粉末加入到N,N-二甲基乙酰胺中超声;三、加入聚偏二氟乙烯粉末,搅拌得到聚偏二氟乙烯溶液;.四、将聚偏二氟乙烯溶液静置,用自动涂膜器将聚偏二氟乙烯溶液均匀的刮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放入真空干燥箱;五、将抽完真空膜的玻璃板放入烘箱中,加热;六、放入蒸馏水中浸泡,将膜揭下,依次用蒸馏水、丙酮和无水乙醇清洗,烘干,即得高介电薄膜。该高介电薄膜在频率为10Hz时,介电常数高达250。本发明用于制备高介电薄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564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63946.6

  • 申请日2014-11-19

  • 分类号C08J5/18;C08L27/16;C08K3/24;

  •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侯静

  • 地址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14: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8J5/18 授权公告日:20170531 终止日期:20171119 申请日:201411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5-31

    授权

    授权

  • 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J5/18 申请日:20141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介电材料领域,随着近年来电子设备发展,具有良好介电性能的材料在电子器件 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大。一般而言,单组分材料很难同时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和可加工性 能。大多聚合物是良好的绝缘体,且具有可加工性、力学强度高的优势,但介电常数普 遍偏低(通常室温下为2~10),仅少数纯聚合物材料介电常数超过10。所以在高储能、 小型化的电容器领域,传统的聚合物是很难满足要求的。无机陶瓷虽然具有很高的介电 常数(高达2000),但又存在脆性大、加工温度高且与目前集成电路加工技术不相容等诸 多弊端。因此,开发具有环保型,较高介电和可加工性能的介电材料,特别是高介电陶 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制成为一种主要的解决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介电材料介电常数低、脆性大、加工温度高且与集成电路加工技 术不相容的问题,提供一种铌酸钾钠/聚偏二氟乙烯高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铌酸钾钠/聚偏二氟乙烯高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量聚偏二氟乙烯(PVDF)粉末,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F),以及铌酸 钾钠(KNN)陶瓷粉末;

二、将称量好的N,N-二甲基乙酰胺倒入三口瓶中,再将铌酸钾钠陶瓷粉末加入到N,N- 二甲基乙酰胺中,超声0.8~1.5小时;

三、在分散有铌酸钾钠陶瓷粉末的三口瓶中分批加入聚偏二氟乙烯粉末,同时以 200~400转/分的速度搅拌,等到聚偏二氟乙烯粉末完全溶解后再次加入,直至将聚偏二 氟乙烯粉末完全加入后,再以200~400转/分搅拌2~3小时后停止,得到聚偏二氟乙烯溶 液;.

四、将聚偏二氟乙烯溶液静置24小时,用自动涂膜器将聚偏二氟乙烯溶液均匀的刮 在洁净的玻璃板上,然后将玻璃板放入真空干燥箱,抽真空至0.01MPa,保持30~40分钟;

五、将抽完真空膜的玻璃板放入烘箱中,加热到100℃,并保持24小时;

六、将烘干后的玻璃板放入蒸馏水中浸泡25~40min,然后将膜揭下,将揭下的薄膜 剪裁,并依次用蒸馏水、丙酮和无水乙醇对薄膜进行清洗,之后烘干,即得到铌酸钾钠/ 聚偏二氟乙烯(KNN/PVDF)高介电薄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溶液共混法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波分散制备分布均匀的 KNN/PVDF的高介电复合薄膜,作为一种新的高储能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介电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KNN粒子在PVDF中分布均匀、稳定,KNN/PVDF 复合膜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比较低的损耗。在频率为10Hz时,介电常数高达250,即 使在频率为102Hz时,介电常数仍在80左右。

本发明在制备聚偏二氟乙烯薄膜时,加入一定体积分数的铌酸钾钠,利用铌酸钾钠陶 瓷对PVDF基体进行(高介电)功能改性。由于相比于钛酸钡、钛酸铜钙(室温相对介电 常数大于10000),铌酸钾钠陶瓷本身的介电常数较低,仅为200~400,因此很少有人用其 提高材料的介电常数。本发明利用铌酸钾钠陶瓷改性PVDF基体,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 术效果,KNN/PVDF复合膜的介电常数获得显著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含不同体积分数KNN的复合膜的红外光谱分析图;图2为含不同体积分数 KNN的复合膜的X射线衍射图;图3为实验1制备的KNN/PVDF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扫 描电镜照片;图4为实验1制备的KNN/PVDF复合膜的断面扫描电镜照片;图5为不同 KNN的体积分数对KNN/PVDF膜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值的影响;图6为纯PVDF 膜和实验1制备的KNN/PVDF复合膜的介电常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图7为纯PVDF膜和 实验1制备的KNN/PVDF复合膜的损耗角正切值与频率的关系图;图8为纯PVDF膜和 实验1制备的KNN/PVDF复合膜的电导与频率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 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铌酸钾钠/聚偏二氟乙烯高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按以 下步骤进行:

一、称量聚偏二氟乙烯(PVDF)粉末,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F),以及铌酸 钾钠(KNN)陶瓷粉末;

二、将称量好的N,N-二甲基乙酰胺倒入三口瓶中,再将铌酸钾钠陶瓷粉末加入到N,N- 二甲基乙酰胺中,超声1~1.5小时;

三、在分散有铌酸钾钠陶瓷粉末的三口瓶中分批加入聚偏二氟乙烯粉末,同时以 200~400转/分的速度搅拌,等到聚偏二氟乙烯粉末完全溶解后再次加入,直至将聚偏二 氟乙烯粉末完全加入后,再以200~400转/分搅拌2~3小时后停止,得到聚偏二氟乙烯溶 液;.

四、将聚偏二氟乙烯溶液静置24小时,用自动涂膜器将聚偏二氟乙烯溶液均匀的刮 在洁净的玻璃板上,然后将玻璃板放入真空干燥箱,抽真空至0.01MPa,保持30~40分钟;

五、将抽完真空膜的玻璃板放入烘箱中,加热到100℃,并保持24小时;

六、将烘干后的玻璃板放入蒸馏水中浸泡30~40min,然后将膜揭下,将揭下的薄膜 剪裁,并依次用蒸馏水、丙酮和无水乙醇对薄膜进行清洗,之后烘干,即得到铌酸钾钠/ 聚偏二氟乙烯(KNN/PVDF)高介电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聚偏二氟乙烯 粉末与N,N-二甲基乙酰胺的质量比为1:3~4。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聚偏二氟乙烯 粉末与N,N-二甲基乙酰胺的质量比为1:3.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铌酸 钾钠陶瓷粉末与聚偏二氟乙烯粉末的体积比为3:7。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超声1 小时。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六中将烘 干后的玻璃板放入蒸馏水中浸泡30min。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实验1:

本实验铌酸钾钠/聚偏二氟乙烯高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称量5.922g聚偏二氟乙烯(PVDF)粉末,25mL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以及 6.467g铌酸钾钠(KNN)陶瓷粉末;

二、将称量好的N,N-二甲基乙酰胺倒入三口瓶中,再将铌酸钾钠陶瓷粉末加入N,N- 二甲基乙酰胺中,超声1小时,使KNN粒子分散均匀;

三、将称量好的聚偏二氟乙烯粉末平均分成7份,在分散有铌酸钾钠陶瓷粉末的三口 瓶中分7次加入聚偏二氟乙烯粉末,同时搅拌,搅拌速率为200~400转/分,每次等到聚 偏二氟乙烯粉完全溶解后再次加入聚偏二氟乙烯粉末,直至将聚偏二氟乙烯粉末完全加入 后,再以200~400转/分搅拌2小时后停止,得到聚偏二氟乙烯溶液;.

四、将聚偏二氟乙烯溶液静置24小时,以使溶液中的气泡消失殆尽,用自动涂膜器 将聚偏二氟乙烯溶液均匀的刮在洁净的玻璃板上,然后将玻璃板放入真空干燥箱,抽真空 至0.01MPa,保持30分钟;

五、将抽完真空膜的玻璃板放入烘箱中,加热到100℃,并保持24小时;

六、将烘干后的玻璃板放入蒸馏水中浸泡30min,然后将膜揭下,将揭下的薄膜剪 裁,并依次用蒸馏水、丙酮、无水乙醇对薄膜进行清洗,之后烘干,即得到铌酸钾钠/聚 偏二氟乙烯(KNN/PVDF)高介电薄膜。

丙酮和无水乙醇纯度均为分析纯以上。

测试:利用Quanta 200FEG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KNN/PVDF高介电薄膜表面相貌, 利用X'Pert PRO型X射线衍射仪和Avatar 37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复合膜的结构,利 用Alpha-A型介电频谱分析仪测试复合膜的介电性能。

1、结构

(1)红外光谱分析(FT-IR)

为了确定KNN掺杂后对纯聚偏二氟乙烯基体内部结构的影响,我们首先对材料(纯 PVDF薄膜以及体积分数为2%,4%,30%的KNN/PVDF复合膜)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FT-IR),如图1所示。从图1中能够看到,纯PVDF薄膜在430,489,600,760,838, 880,1070和1400cm-1。489,760和1400cm-1是PVDF基体中α-相的特征吸收峰。在760 和1400cm-1处的吸收峰与PVDF分子链的摇摆振动有关。在489cm-1处的吸收峰是CF2基团的弯曲和摇摆振动。在430,600,838cm-1处的吸收峰是β-相的特征峰,它们能证明 β-相的存在。在600和838cm-1处的吸收峰是由于CH2的摇摆振动。880cm-1是PVDF种 γ-相的特征吸收峰。能够观察到,随着KNN掺杂量的增多,PVDF的特征吸收峰逐渐减 弱。这表明KNN的加入能够破坏聚合物的内部结构。

(2)X射线衍射分析(XRD)

从图2中,纯PVDF在2θ=18.5°(020)处的衍射峰,它与PVDF基体中α-相有关; 2θ=20.1°(110)处的衍射峰与PVDF基体中β-相有关。随着KNN掺杂含量的增加后,聚 偏二氟乙烯基体内部的有序结构被破坏,使得在KNN/PVDF膜中的这两个衍射峰逐渐减 弱并最终消失。然而,对于不同的KNN/PVDF复合膜,始终能看到KNN粒子的ABO3 钙钛矿正交相特征峰,这表明KNN粒子在PVDF基体中十分稳定,结构没被破坏。

2、表面形貌

为了基本确定KNN粒子在PVDF基体中的分散情况,我们对体积含量为30%的 KNN/PVDF复合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如图3所示。 KNN/PVDF复合膜的断面相貌如图4所示。由图3可以观察到,KNN粒子在均匀分布在 PVDF基体中,基本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此外,由图4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KNN粒 子四周均被PVDF包裹着。总之,图3和4说明KNN粒子在KNN/PVDF复合膜中分散 性良好。

3、介电性能

图5表明,随着KNN含量的增大,KNN/PVDF复合膜的介电常数有了明显的增大。 虽然,其损耗也相应有所变大,但是损耗角正切值最大值也仍然处于一个较小值。综合考 虑,体积分数为30%的KNN/PVDF复合膜介电性能最优。

纯PVDF膜和KNN/PVDF复合膜的介电常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如图6所示,图6中a 表示纯PVDF膜,b表示KNN/PVDF复合膜。从图6中可以看出,体积分数为30%的 KNN/PVDF复合膜的介电常数有了显著提高。在频率为10Hz时,介电常数高达250,是 纯PVDF膜的28倍之多;即使在频率为102Hz时,介电常数仍在80左右,是纯PVDF 膜的9倍之多。

纯PVDF膜和KNN/PVDF复合膜的损耗角正切值与频率的关系图如图7所示,图7 中—■—表示纯PVDF膜,—●—表示KNN/PVDF复合膜。由图7中可知,体积分数为 30%的KNN/PVDF复合膜的损耗也比纯的PVDF膜大了,但是在频率为102Hz时仍保 持在一个较低值。

纯PVDF膜和KNN/PVDF复合膜的电导与频率的关系图如图8所示,图8中—■— 表示纯PVDF膜,—●—表示KNN/PVDF复合膜。图8中体积分数为30%的KNN/PVDF 复合膜的电导也比纯的PVDF膜大了,但是在102Hz仍然为3.69×10-9S m-1,说明 KNN/PVDF膜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综上所述,体积分数为30%的KNN/PVDF复合膜介 电常数高,绝缘性能好,对于在高介电、储能材料领域的应用有很重要的意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