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充气船体和特别地有中插板的船类型的浮船

可充气船体和特别地有中插板的船类型的浮船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可充气船体,该可充气船体包括至少一个充气式外壳(2、2’),该至少一个充气式外壳(2、2’)具有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之上的两个壁(2c、2d)。所述壁(2c、2d)均包括织物层,通过分布在所述层的整个表面上的多个联结线(2f)相互连接,同时形成一结构,该结构适于被充气至能够使所述结构具有刚性并且能够独立于任何已知的浮力元件确保所述船体的浮力的压力。可充气船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2’)具有第一横截面弯曲结构和呈现在所述外壳的至少前部上的第二纵截面弯曲结构。所述壁中的一个壁(2c)对应于所述弯曲结构的内侧,并且所述壁中的另一个壁(2d)对应于所述弯曲结构的外侧。可充气船体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外壳(2、2’)具有为形成弓形部(E)而设置的至少一个钳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583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特沃简易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58396.4

  • 发明设计人 马里恩·埃克斯科丰;

    申请日2012-10-19

  • 分类号B63B7/08;

  • 代理机构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艳玲

  • 地址 法国瓦纳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45: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03

    授权

    授权

  • 2014-09-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3B7/08 申请日:201210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此涉及一种可充气船体,该可充气船体特别地但不排它地旨在用于帆动 力,并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可充气船体的特别地有中插板的船类型的浮船。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包括可充气船体而且可主要地配备有舵、中插板井、中插板、桅杆基 底、桅杆和帆的浮船。专利US3577576、DE29919234、US4149481、US4750446、 WO8606388和DE3004416表明所涉及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

这些已知浮船的第一个缺点由于其可充气船体的刚性小于具有硬质材料船体的已 知浮船的刚性。因此,已知浮船支撑一个或者更多个船员的重量的能力以及其承受由 水或者由桅杆施加在可充气船体上的应力的能力受到限制,或者需要添加大量的刚性 结构加强件。

这些已知浮船的第二个缺点在于,其可充气船体的底部形状是平坦的。因此,与 具有弓形部和具有非平坦横截面(例如具有U形或者V形的一般形式)以及非平坦纵 截面的底部的已知船体相比,这些已知浮船的可充气船体具有较差的水动力性能,并 且其航行表现质量较差。

这些已知浮船的第三个缺点在于,组成其可充气船体的各种充气式外壳的组装是 复杂的。因此,已知浮船的生产、维护和任何必要维修所需的时间较长,并且这对于 生产成本具有不利的影响。另外,该复杂性要求随之发生的材料使用,因此这些可充 气船体具有较重的重量。这些缺点同样明显地适用于在专利JP2007176236、FR2722758 和US2011036284中涉及的其它形式的可充气船体,这些可充气船体具有包括周界浮 力碰垫以及甲板和艉板的复合结构。另外,后者主要地旨在用于马达推进,在其用帆 提供动力时并不具有良好的航海性能,因为除了较重之外,它们不具有良好的水接触。

这些已知浮船的第四个缺点在于,可充气船体和有中插板的船类型的装备之间的 组装的结构刚度的不足,这使得无法使用与由硬质材料构造的有中插板的船的帆动力 相当的帆动力。从而,与以硬质材料船体构造成的已知有中插板的船相比,其航行性 能较差。

通过文献US2009/0031941也已知一种皮艇类型的浮船,其船体以已知的方式包括 可充气底部和同样可充气并且彼此成一体的侧壁或者碰垫。根据该文献,构成底部和 侧向碰垫的各可充气式外壳均由双壁材料制成,其中壁通过大量的联结线彼此接合。 用空气进行的充气在由线保持的两个壁之间的空间中完成。这种材料提供的优点在于 在充气状态下的良好刚性。但是,根据文献US2009/0031941的船的船体具有相对复杂 的常规结构,这特别地从生产成本、重量、易用性和可靠性的观点出发是不利的。文 献US2009/0031941还记载了,通过选择在壁之间延伸的线的长度,能够获得具有任意 尺寸和形式的可充气隔室。如果具有长度可变的联结线的这种双壁外壳是可实施的, 则使可充气隔室具有所需形式也是一种复杂的方式。

利用人工桨推进的甲板类型的可充气浮船也由该双壁材料制成。船体不具有添加 到外壳的浮力室,具有较平坦的底部,并且具有前艏,换言之,略升起的鼻部。由于 它们的平坦底部,这些甲板类型的船的航海表现使它们局限于该板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出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可充气船体,即在航行时为刚性 的可充气船体,而不要求能够载运重的重量并能够承受大的应力的结构,该可充气船 体可具有期望形式的底部,并且制造简单。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充气船体,包括至少一个充气式外壳,该充气式外壳具 有两个叠置的壁,前述的壁均具有织物层并且通过分布在所述层的整个表面上的大量 联结线相互连接,从而形成这样的结构:该结构适于被充气至能够使所述结构具有刚 性并且能够独立于任何额外的浮力构件确保所述船体的浮力的压力,该船体的特征在 于,所述外壳具有在横截面内的初始弯曲结构(courbure)和在纵截面内在至少所述外 壳的前部的第二弯曲结构,其中所述壁中的一个位于所述弯曲结构的内侧,而所述壁 中的另一个在所述弯曲结构的外侧,并且所述外壳具有为形成弓形部而设计的至少一 个褶裥。

外壳所包括的经由联结线相互连接的双织物壁的材料,也称为双壁织物,是已知 的,并且在标题为“USAGES DESTRIDIMENTIONNELS”的论文中特 别被描述,该论文已发表在刊物TEXTILES ET USAGES TECHNIQUES(1991年第四 期,No.2,第25-27页)中。因此,当可充气船体被充气到较高的压力时,其获得与 硬质材料船体的刚性相当的刚性。

制造可充气船体的有限数量的部件的使用以及其通常的结构使得,充气式外壳起 到浮力室、甲板和座的作用。结果,可充气船体较轻,大大地促进了其制造、保养和 维修。褶裥构成在船体具有在横截面中的弯曲结构和纵截面的弯曲结构的区域中形成 弓形部的特别简单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所述褶裥包括在所述壁中的位于所述弯曲结构外侧 的成型折叠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船体包括用于所述折叠部的联接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所述褶裥借助在所述可充气船体的至少前部中、至 少在位于外壳的所述弯曲结构内侧的所述壁中制造的切口而产生,前述切口被边到边 地固定以形成所述弓形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所述褶裥借助在所述可充气船体的至少前部中、在 所述外壳的所述叠置壁中的每个中制造的切口而产生,所述切口被边到边地固定以形 成所述弓形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船体包括用于所述切口的所述边到边的固定的不能 渗透的联接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所述外壳在其周界的至少一部分上包括侧向周界带 材,该侧向周界带材具有建立所述外壳的纵截面内的所述弯曲结构的形式。

类似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所述周界带材包括至少一个横向周界带材, 该至少一个横向周界带材具有确定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内的弯曲结构的形式。

因此被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在航行时具有良好的水动力性能和高品质 的表现。侧向带材和横向带材所具有的形状也即约束双壁外壳配合其充气状态的形状, 该形状构成分别使船体的纵截面和横截面具有期望的非平坦轮廓的特别简单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船体包括至少一个不能渗透的内部带材,该至少一 个不能渗透的内部带材位于所述壁之间的中间纵向平面内,以将所述充气式外壳以不 能渗透的方式分隔为能充气且能放气的右舷部分和左舷部分,右舷部分和左舷部分能 彼此独立地充气和放气。这是在外壳中形成两个独立隔室的简单手段。这样,在漏气 情况中保持安全浮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船体包括以密封方式固定在所述壁之间的至少一个 不能渗透的内部带材,以形成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可充气船体的至少一个孔隙的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船体包括用于通过中插板的初始孔隙,该初始孔隙 在所述充气式外壳的长度的至少部分上延伸并且穿过所述可充气船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船体包括第二非穿过孔隙,其用于通过桅杆基底, 并且部分地延伸通过所述可充气船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位于所述弯曲结构的内侧的所述壁具有与位于所述 弯曲结构的外侧的所述壁不同的尺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充气船体的浮船,其允许使用与被提供在 诸如有中插板的船的硬质材料船中的推进装置动力相当的推进装置,诸如帆。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浮船,包括配备有推进装置的如上所述的至 少一个可充气船体。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所具有的刚性满足前述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浮船包括形成中插板井的部件,中插板井被设计为 接收在穿过所述船体的所述第一孔隙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形成中插板井的所述部件具有合适尺寸的弯曲部, 以便能够在所述船体的放气状态下将所述部件插入到穿过所述船体的所述第一孔隙 中,并且在所述船体的充气状态下将所述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孔隙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浮船包括中心部件,该中心部件包括形成中插板井 的所述部件和形成桅杆基底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可充气船体和所述中心部件包括用于将至少一个支 承部件固定在可充气船体的每侧上的装置,所述支承部件被设计为使所述中心部件与 所述可充气船体成一整体,并且将来自桅杆和弓形部的应力分配到可充气船体上。有 利地,可充气船体和浮船的装备部件之间组装的结果形成这样的整体,该整体具有足 够的结构刚性以便能够由与具有硬质材料船体的有中插板的船相比具有相当帆布表面 积和动力的帆提供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所述船体包括侧向环和至少一个中心环,侧向环和 至少一个中心环分别被紧固在所述可充气船体的相对侧和所述可充气船体的后部的中 心,所述船包括至少一个舵安装部,该至少一个舵安装部包括设计为分别被容纳在所 述侧向环和中心环中的至少两个侧向分支和一个下部分支,所述舵安装部被成形为在 充气状态下支承在所述可充气船体上并且与所述可充气船体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特征,所述船包括设计为在浮船每侧均被固定在舵安装部 的所述分支之一上和所述支承部件的一个外端上的翼部,所述翼部与所述分支和所述 支承部件一起形成闭合结构,该闭合结构为所述船体的每侧提供刚性。这种结构整体 有助于使船体进一步具有刚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和浮船的优选实施形式给 出文字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该文字描述作为非限制性示 例被提供,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在充气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2是可充气船体的充气式外壳的局部为截面的示意图,示出双壁织物的结 构;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的第一变型在充气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的另一变型在充气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5是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的处于充气状态的可充气船体的后视图, 其具有U形横截面;

图6是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的处于充气状态的可充气船体的后视图, 其具有V形横截面;

图7是构成根据图3和5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变型的可充气船体的充气式 外壳的多个部件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构成如图3、5和7中例示的可充气船体的充气式外壳的平坦定位 的多个部件的分解俯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的前部的横截面图,其被制造有纵向褶裥而 无切口;

图9B是船体的横截面图,例示具有两个纵向褶裥而无切口的实施方式变型;

图9C是例示包括横向褶裥而无切口的另一实施方式变型的纵截面图;

图10是构成根据图4和6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变型的可充气船体的充气式 外壳的多个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示出构成图4、6和10中所示的可充气船体的充气式外壳的平坦地定 位的多个部件的分解俯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和用于由帆提供动力的浮船的有中插板的船 类型的装备部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和用于由帆提供动力的浮船的有中插板的船 类型的装备部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4是用于将中插板井固定在如图12中的可充气船体上的有利方法的横截 面;

图15是将桅杆基底紧固在如图12中的可充气船体上的有利方法的横截面;

图16是用于固定支承部件的有利方法的透视图,该支承部件被设计为将桅杆 和中插板的应力分配在可充气船体上;

图17示出将舵安装部、舵和主帆索固定在可充气船体上的有利方法的透视图;

图18是配备有翼部和返回带的浮船的俯视图;

图19示出图18中例示的浮船的后视图,示出了船员压靠左舷翼部的位置;

图20是根据图3、5、7和8中的实施方式变型的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的 局部透视和截面图,其有利地配备有通过两个内部带材形成的孔隙。

具体实施方式

如果参考图1,在一优选实施形式中,可充气船体1由至少一个充气式外壳2 组成并且有利地配备有充气和放气阀3。可充气船体被设计为被卷起或者折叠。可 充气船体1是轻的,并且具有特别小的外部尺寸,这便于其贮存、装卸与运输。

使用中,可充气船体1承受由水施加在其水下部件上的力、由固定在可充气 船体1上的推进系统施加的应力以及一个或更多个人员的重量。因此重要的是, 可充气船体1在航行期间是刚性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可充气船体1的充气式外 壳2由双壁织物制成,如在图2中能够更清楚地看到的。另外,双壁织物是已知 的,并且在此将不描述其生产过程。如果参考图2,双壁织物采用两个壁的形式, 即构成船体的内壁的上壁2c和构成船体的外壁的一个下壁2d。该两个壁2c和2d 分别由两个织物层构成,并且通过大量联结线2f相互连接。充气式外壳2的围绕 双壁织物2c、2d、2f的边缘的不渗透性由不能渗透的周界带材2g,2h提供,不能 渗透的周界带材2g,2h通过任何的适当手段并且优选地借助于两个壁2c和2d的 整个周界上的氯丁橡胶胶粘剂而被固定,诸如在图1中更清楚地例示的。而且, 两个织物壁2c和2d通过任何的适当手段并且优选地借助于氯丁橡胶或者任何其 它的合成物的打底而成为不能渗透的。

在非限制性的确切的实施示例中,两个壁2c和2d由织物层构成,织物层的 线是聚酰胺。壁2c和2d之间的联结线2f由聚酯制成。其以每平方厘米大约15根 线的密度规则地分布在可充气船体1的整个表面上。壁2c和2d的外面被涂覆氯 丁橡胶。周界带材2g、2h由织物层组成,该织物层的线由聚酰胺制成,并且其两 面用氯丁橡胶打底。在更通常的方式中,由于刚性和浮力的原因,在充气状态下, 可充气船体1的双壁织物2c、2d、2f的厚度是200mm。该值是非限制性的,并且 可更大或者更小。适当地知识渊博的专业人员能够根据可充气船体1的尺寸以及 其将必需承受的重量和应力来确定该厚度。在仅为提供信息的确切的实施示例中, 可充气船体1的长度为3200mm,主梁为1200mm,为获得足够的刚性,可充气船 体1被充气到大约500亳巴或更大的压力。当充气压力较高时,船体的刚性也更 高。充气压力受限于制成船体的材料的性能,以及粘结或焊接连接承受充气产生 的机械应力的能力。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出于水动力性能的原因,根据本发明可充气船体1 朝向前部成流线型,如图1所示,并且具有在纵截面内为弯曲形式的船头或者弓 形部E,如图3中所示,以及总体上U形的非平坦横截面,在图5中示出;在本 文的背景下,船头或者弓形部被视为底部的前部。

如图1、3和5所示,可充气船体1由平行于纵向轴线D的中间纵向平面2x 划界且在其两侧上的右舷部分2a和左舷部分2b组成。船体的两个部分2a和2b 优选地相对于中间平面2x对称。

根据图7和8中的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充气式外壳2的上壁2c和下壁2d 包括褶裥,该褶裥允许借助双壁织物2c、2d、2f实现在纵截面和横截面内均具有 弯曲结构的弓形部E。在本文献的背景下,术语“弯曲结构”在本这种情况下指非 平坦的底部轮廓,其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例如,V形或者U形形式的横截 面。

由此,壁2c在前部具有朝前部开口的基本上V形的切口2k,而壁2d在前部 具有朝向前部开口的基本上V形的切口2i。这些切口以与切口2l被边到边地固定 在中间平面2x中时相同的方式制成,由此获得在横截面和纵截面中具有弯曲结构 的弓形部E。有利地,切口2i和切口2k的边到边的组装借助于联接件2l完成,在 该特定情况下,联接件2l是通过任何适当的手段并且优选地借助氯丁橡胶胶粘剂 固定的不能渗透的带材。

作为变型,仅内壁2c在前部具有基本上V形的并且朝向前部开口的切口2k, 切口2k的边缘例如借助联接件2l而被组装。

当然,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旨在不制作切口的情况下形成弓形部的褶裥, 例如,通过在上壁2c的整个前部上并且在下壁2d的前部上形成纵向折叠部2p, 并且通过例如借助联接件21’固定各折叠部2p固定,如在图9A中能够更清楚地 看到的。

根据图9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型,借助在可充气船体的前部长度的至少一 部分上延伸的折叠部2p,壁2c在中间纵向平面2x的两侧上具有两个纵向褶裥。 这种具有两个纵向折叠部的设计在形成外壳的双壁织物2c、2d、2f的横截面中获 得更明显的弯曲结构,同时避免任何卷起边缘形成在内壁2c中。

根据图9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型,壁2c具有分别在左舷部分2b和右舷部 分2a中的从船体的侧向边缘延伸的至少两个横向褶裥2q。这种具有两个折叠部的 设计在形成外壳的双壁织物2c、2d、2f的纵截面中获得更明显的弯曲结构,同时 阻止任何卷起边缘形成在内壁2c中。

根据图7和8中所示的优选实施形式,可充气船体1的充气式外壳2具有在 前部弯曲的纵截面。用于在纵截面中获得该弯曲结构的一种方案在于借助不能渗 透的侧向周界带材2h来约束双壁织物2c、2d、2f,其切口与期望的纵截面的形状 相匹配。在充气期间,右舷侧向周界带材2h建立左舷部分2b的纵截面,并且右 舷侧向周界带材2h建立右舷部分2a的纵截面。

以相同方式,可充气船体1的充气式外壳2的横截面的形式通过位于船体后 部的横向周界带材2g的形式建立,其切口与期望的横截面形式相匹配。

虽然这是优选的,但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式外壳2并不必需包括褶裥、侧向周 界带材2h和横向周界带材2g,而是可例如仅具有一个褶裥和一个侧向周界带材 2h,并且包括在艉板处胶粘在一起的壁2c和2d。

当然,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式外壳2的制造方法使得弓形部E在可充气船体1 的前部处在纵截面和横截面中均能够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

应该注意,依据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式外壳2的双壁织物2c,2d,2f的 或者任何其它船体的上壁2c可具有与下壁2d不同的尺寸。

例如,根据图7和8中的实施方式的变型,位于船体的具有该弯曲结构的内 壁2c上的上壁2c具有比位于充气式外壳2中的弯曲结构的外部上即船体的具有该 弯曲结构的外壁2d上的下壁2d更小的尺寸。该尺寸能够沿纵向方向或者横向方 向或者沿两个方向变化。下壁2d的尺寸和上壁2c的尺寸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在双 壁织物2c、2d、2f中获得纵向和横向的弯曲结构。

根据图4、6、10和11中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型,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 船体1’以与可充气船体1相同的方式被制造,区别在于形成褶裥的切口2i和2k 在双壁织物2c、2d、2f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由此,侧向周界带材2h能够在其整个 长度上建立纵截面的形式,而非仅在弓形部E。

在该特定情况下,可充气船体1’的纵截面具有连续的弯曲结构,并且横截面 具有基本上V形的形式。当然,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式外壳2’的生产方法使得能够 在可充气船体1’的充气式外壳2’的整个纵截面和弓形部E中以及在横截面中形成 任何期望的形式。

为在漏气情况下保护一个或者更多个安全浮力室,充气式外壳2’被分隔为对 应于右舷部分2a和左舷部分2b的两个部分。有利地,可充气船体1’的充气式外 壳2’的右舷部分2a和左舷部分2b中的每个的不渗透性借助通过任何的适当手段, 优选地通过氯丁橡胶胶粘剂,以不能渗透的方式固定在右舷部分2a和左舷部分2b 中的每个上的两个不能渗透的内部带材2m’获得,从而右舷部分2a和左舷部分2b 的每个均配备有阀3,独立地充气和放气。正如侧向周界带材2h那样,带材2m’ 的形式建立可充气船体1’的充气式外壳2’的纵截面。联接件2l’有利地延伸到艉板 上并且延伸到可充气船体1’的前部上,以便组装右舷部分2a和左舷部分2b。当然, 可以借助单个带材2m’在部分2a和2b之间构造分隔部。

在适用的场合,出于同样的安全原因,可以将充气式外壳2和充气式外壳2’ 分隔为多个独立的隔室,特别地经由内隔壁分隔。

可充气船体1和可充气船体1’可以非限制性的方式与任何推进装置一起使用, 例如,与发动机、桨、帆等等以及除此之外的更多一起使用。

根据图12和13中的优选实施形式,总体上由附图标记21指代的浮船包括根 据本发明的可充气船体1’,配备有用于通过帆航行的有中插板的船类型的不同部 件,即中心部件6、中插板7、支承部件8、桅杆10、帆11、下曳索12、板条13、 主帆索14、舵15、舵安装部16和销18。

根据图12,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有利地位于中间纵向平面2x中的孔隙4a 和4b以基本上竖向方式穿过可充气船体1’。这些孔隙4a和4b的侧壁由两个不能 渗透的内部带材2m’组成。联接件2l’以孔隙4a具有在上部中的开口和在下部中的 开口而孔隙4b具有在上部中的单个开口的方式被切割,在该特定情况下,桅杆基 底不要求从一侧到另一侧穿过可充气船体1’。有利地,孔隙4a和4b的开口通过 固定在其周界上的加强件5a和5b来加固,并且通过任何适当的手段实现,并且 特别地借助于用氯丁橡胶打底的织物件实现,用氯丁橡胶胶粘剂固定。

有利地,孔隙4a具有延伸的形式。根据图14,中插板井6a是在水平面内的 尺寸明显小于孔隙4a的刚性室,其在放气状态下插入可充气船体1’的孔隙4a中, 并且穿过可充气船体1’。中插板井6a非限制性地在其下部中具有两个弯曲部或者 边缘6c。当可充气船体1’被充气至足够压力时,中插板井6a沿纵向轴线、横向轴 线和竖向轴线被牢固地保持,并且弯曲部6c防止中插板井6a从孔隙4a中分离。 中插板井6a允许自由地插入或者移去中插板7,同时阻止其被内部带材2m’夹住。 适当地知识渊博的专业人员能够明智地确定中插板井6a的位置并因此确定孔隙4a 的位置。

有利地,孔隙4b是圆形的。如果参考图15,桅杆基底6b是直径明显小于孔 隙4b的刚性管,其在放气状态下被插入可充气船体1’的孔隙4b,并且部分地穿过 可充气船体1’。桅杆基底6b由此在纵截面和横截面中被牢固地保持。适当地知识 渊博的专业人员能够明智地确定桅杆基底6b的位置并因此确定孔隙4b的位置。 在本发明范围内,虽然是优选的,但是桅杆基底6b并不必需被插入可充气船体1’ 的孔隙中。由此,作为变型,与包括中插板井的中心部件6成整体的桅杆基底6b 仅支承抵靠内壁2c,同时从外壳除去孔隙4b。

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桅杆基底6b和中插板井6a属于同一刚性中心部件6。 中心部件6承受由水施加在中插板7上的全部力、由风施加在帆11上的力,帆11 本身由桅杆10支承。根据图16,两个支承部件8通过支承在可充气船体1’上来优 化主要为横向的这些力的传递,并且使中心部件6的前部以及由此桅杆基底6b稳 固地保持抵靠可充气船体1’,从而防止桅杆基底6b从孔隙4b分离。有利地,两 个支承部件8是由刚性材料制成的管子,其插入环9a,9b中,环9a,9b有利地为 被调节至支承部件8的尺寸并且通过胶粘而被固定到可充气船体1’上的带。在优 选的实施形式中,中心部件6包括支承部件8插入其中的为刚性管的套筒或者榫 舌6d。有利地,作为将支承部件8固定在中心部件6上的机构,套筒或者榫舌6d 位于中心部件6的前部或者后部。该组件借助装配有自动抓紧带材的织物折叠部 9c被保持就位。明显地,环9a和9b可以是柔性的、半刚性的或者刚性的,并且 如同套筒6d和织物折叠部9c那样可由任何等效的固定机构并且特别地通过机械 附接系统来替代。支承部件8优选与可充气船体1’的形式匹配,以提供大的支承 表面。支承部件8有利地形成朝向可充气船体1’的后部的角度,以与中心部件6 一起支撑桅杆和中插板的横向应力,以及从桅杆朝向浮船21的后部的应力。从而, 能够为浮船21配备与具有硬材料中插板的船相类似的帆表面积,也就是,在该具 体示例中,非限制性的5m2的帆表面积。

如果参考图17,在确切的实施示例中,浮船22装配有由管组成的舵安装部 16,管被形成和组装以与可充气船体1’的后部的形状相匹配,并且该整体具有两 个侧向分支16a和一个下部分支16b。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环17a被固定到可充气 船体1’的艉板的顶部的左方和右方,并且环17b在竖向平面的中间和水平面的中 间被固定到可充气船体1’的艉板。有利地,这些环17a和17b分别被调节至横向 分支16a和下部分支16b的尺寸,并且是通过胶粘被固定到可充气船体1’上的带。 当可充气船体1’处于放气状态时且因此当其是柔软的时,侧向分支16a滑入环17a 中并且下部分支16b滑入环17b中。当可充气船体1’在充气状态时,其刚性阻止 由环17a和17b保持的舵安装部16分离,舵安装部16在至少三个位置处支承在 可充气船体1’上。明显地,环17a和17b可以柔软的、半刚性的或者刚性的,并 且其可由任何等效的固定机构替代,特别地由机械附接系统替代。此外,环17a 和17b可被固定在可充气船体的艉板上的任何地方,假如其位于彼此相距足够的 距离处,或者假如其数量是足够的以将舵安装部16有效地固定在可充气船体1上。

根据图17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舵15借助舵头15b被固定到舵安装部16上。 在一确切的实施示例中,舵头15b具有位于下部分支16b上方和下方的两个孔隙, 该两个孔隙有利地满足舵枢的功能。舵15由插入到舵头15b的孔隙上的销18以 及由此被定位的下部分支16b被保持到位。

杆15c被安装在舵头15a上方,其允许操纵浮船21。该杆15c通过销15e被 固定到舵头15a,并且其围绕舵头15a枢转以减少舵15在航行之外的整体尺寸。

主帆索14由滑车索14a和斜索(patte d'oie)14b组成。斜索14b的端部各自 被打结到分支16a的各端部上。主帆索14的滑车索的上端附接到图13中所示的 孔眼11e。

如果参考图13,在确切的实施示例中,桅杆10由经由套筒系统组装的4个部 件组成。一旦被组装,则其滑入桅杆基底11a中,如对于帆板的已知帆具能够清 楚的。在该确切的且非限制性的示例中,刚性或者半刚性的板条13可滑入板条撑 袋11a中,板条撑袋11a被提供在帆11的边缘上并且借助配有自动抓紧带材11c 的带被锁定。桅杆10滑入桅杆基底6b中并且支承在图15所示的底部6e上。有 利地,下曳索12穿过且固定到下曳索孔眼11d中,并且穿过且固定到提供在中心 部件6上的孔隙6f。其允许调节帆11的张力,并且将帆11和桅杆10整合到中心 部件6。

在实践中,用户根据浮船21的平衡坐在浮船21的右舷或者左舷。如果参考 图18和19,固定到可充气船体1’的两个返回带19使得用户能够将他/她的脚滑动 到这些带之下,以便向背后倚靠并且由此通过构成配重来改变浮船21的平衡。根 据相同的逻辑,可以将支承部件8的端部通过翼部20连接到舵安装部16的侧向 分支16a的端部。在确切的实施示例中,翼部20是管,该管能够通过套管系统固 定到支承部件8和侧向分支16a,并且包括泡沫碰垫20a。当航行者坐在可充气船 体的左舷或者右舷边缘并且向背后倚靠时,翼部有利地位于航行者后方。它们构 成背部或者座椅的支承点,并且能够加强可充气船体1’,特别地如果双壁织物2c、 2d、2f具有的厚度不足以使其本身能够承受施加于可充气船体1’的应力。

根据优选的实施形式,加强臂8’未示出从桅杆基底6b延伸到每个支承部件8 的端部。用于翼部20的旨在支撑一个或者更多个人员的重量的支承结构得以加强。

在实践中,当被拆卸时,浮船21被贮存在袋子中,该袋子包含:卷起或者折 叠的可充气船体1’和帆11,有中插板的船类型的装备部件,和适合可充气船体1’ 的充气和放气阀3的手动充气泵未示出。

总而言之,浮船21的组装以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在放气状态下,将中心部 件6、然后支承部件8和舵安装部16插入可充气船体1’中。接着,可以将翼部20 固定在支承部件8和舵安装部上。随后,对可充气船体1’充气。接着,将桅杆10 和板条13插入帆11中。随后将桅杆10放入桅杆基底6b中。用销18将舵15固 定并且装配主帆索14。最后,在有中插板的船在水中时,将中插板7滑入中插板 井6a中。

虽然所描述的浮船21包括可充气船体1’,但是其当然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可 充气船体1或者任何其它可充气船体。

因此,根据图20和21中特别地更适于可充气船体1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变型, 位于左舷部分2b和右舷部分2a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内部带材2m在充气式外壳2 的长度的某些部分上被不能渗透地固定在双壁织物2c、2d、2f的两个壁2c和2d 之间,以便重构孔隙4a和4b的侧壁。

本发明不局限于参照图1至21所述的示例,而是覆盖技术上的等同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