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

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矿产勘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目的是能够利用遥感、地球物理、地质和地球化学方法,提高成矿预测区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包括:构造识别与验证阶段:包括遥感构造解译,格架构造地球物理验证和格架构造的地质分析步骤;有利成矿区筛选阶段:包括有利部位格架构造条件筛选,岩浆活动条件筛选,铀源层条件筛选和断陷红盆条件筛选步骤;矿田远景区预测阶段:包括重点区区域构造条件评级,遥感图像纹理特征评价,航空放射性特征评价,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和矿田区远景区圈定与分级步骤。本发明可运用于热液铀矿田,特别是花岗岩型铀矿田,成矿远景区的评价和预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241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80890.1

  • 发明设计人 潘蔚;李子颖;李瀚波;毛玉仙;

    申请日2014-03-06

  • 分类号G06Q10/04(20120101);G06Q50/02(20120101);

  • 代理机构11007 核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高尚梅;罗立冬

  •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东里10号院

  • 入库时间 2024-02-20 00:02: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28

    授权

    授权

  • 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4 申请日:201403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产勘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 测方法,尤其是花岗岩铀矿区域成矿远景区的综合预测。

背景技术

花岗岩型铀矿区域成矿远景预测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工程。目前的 预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地质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和查明成区域矿地质条件: 如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铀源、断陷红盆等有利区的复合部位,来预测 成矿远景区,但是如何合理安排调查的顺序、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评价标 志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现行的预测方法有2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研究和 调查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和标志以定性文字描述为主,预测 的远景区比较笼统;二是预测技术手段主要依赖地质分析,没有形成理论指 导下的地质、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的有机统一。现行的预测主要 依据区域地质研究和调查结论进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技术手段主 要被用来验证地质研究和调查的认识,而没有充分发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和遥感等技术手段的优势来研究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表现特征和建立相应 的评价标志,直接参与成矿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能够利 用遥感、地球物理、地质和地球化学方法,提高成矿预测区空间定位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造识别与验证阶段;包括遥感构造解译,格架构造地球物理 验证和格架构造的地质分析步骤;

步骤S2:有利成矿区筛选阶段;包括有利部位格架构造条件筛选,岩浆 活动条件筛选,铀源层条件筛选和断陷红盆条件筛选步骤;

步骤S3:矿田远景区预测阶段;包括重点区区域构造条件评级,遥感图 像纹理特征评价,航空放射性特征评价,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和矿田区远景区 圈定与分级步骤。

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造识别与验证阶段;该阶段包括基于遥感图像的构造解译, 格架构造地球物理验证和架构造的地质分析步骤,基于遥感图像,并根据重 力和航空磁力异常等值图、地质数据得到格架构造及其的形成时代和力学性 质;

步骤S2:有利成矿区筛选阶段;该阶段包括首先根据格架构造条件筛选 出花岗岩型铀矿形成的构造有利区,再利用构造有利区内岩浆活动条件、断 陷红盆条件、铀源层条件筛选得出有利成矿区;

步骤S3:矿田远景区预测阶段;该阶段包括在步骤S2中选定的有利成 矿区中圈定有利成矿重点区,将各有利成矿重点区按照遥感图像纹理特征进 行分级,利用航空放射性及地球化学特征条件筛选出矿田远景区并将其分级。

如上所述的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其中:所述步骤 S1的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1.1)为基于遥感图像的构造解译;方法是首先将研究区的带有地 理坐标的遥感图像置至于同一视域内解译,获得格架构造;然后逐级放大进 行区域构造解译,得到区域构造;

步骤(1.2)为格架构造地球物理验证;方法是将在步骤(1.1)的基础上, 导入经过网格化处理和配准好的覆盖研究区的重力和航空磁力异常等值图; 通过分析异常形态和分布特征,来验证遥感解译格架构造的可靠性和推断构 造的深部特征,如果解译格架构造在航磁、重力异常上有显示,则保留;没 有则删除;

步骤(1.3)为架构造的地质分析;方法是导入研究区的地质图数据库, 选择格架构造一定距离内的包含地层和岩体属性的多边形,通过分析格架构 造与岩体活动期次、类型和地层时代、岩性的关系,推断格架构造的形成时 代和可能的力学性质。

如上所述的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其中:所述步骤 S2的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2.1)为有利部位格架构造条件筛选;方法是在对步骤S1中得到 的格架构造,选择北西西向格架构造与北东、北北东向格架构造交汇点为圆 心的一定范围,作为花岗岩型铀矿形成的构造有利区;

步骤(2.2)为岩浆活动条件筛选,方法是在步骤(2.1)选出的构造有利 区内,对区内的岩浆岩进行岩石类型和形成时代进行分类,判别构造有利内 是否存在二期以上岩浆活动和基性与酸性岩类,若满足条件,则保留该构造 有利区,不满足条件、则删除该区;

步骤(2.3)为铀源层条件筛选;方法是利用ArcGIS属性选择工具,从 地质图中选择上震旦-下寒武统碳硅泥岩系作为铀源层,然后将步骤(2.2)中 保留的构造有利区作为来源层、碳硅泥岩系作为目标层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 当来源层20km以内存在目标层时则保留构造有利区,否则删除该区;

步骤(2.4)为断陷红盆条件筛选;方法是利用ArcGIS属性选择工具, 从地质图中选择白垩系红色碎屑岩分布区为断陷红盆,然后将步骤(2.3)中 保留的构造有利区作为来源层、红盆作为目标层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当来 源层10km以内存在目标层时则保留构造有利区作为有利成矿区,否则删除 该区。

如上所述的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其中:所述步骤 S3的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3.1)为重点区区域构造评价;方法是在步骤S2中选定的有利成 矿区中,将以步骤S1中得到的北西西向与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构造交汇点为 中心一定范围内的地区确定为有利成矿重点区;

步骤(3.2)为遥感图像纹理特征评价;方法是计算步骤(3.1)得到的有 利成矿重点区花岗岩遥感图像的盒计维数和多重分型谱,将盒计维数分为大、 中、小,多重分型谱对称程度分为高、中、低,将重点区按照分形维数-谱对 称度组合、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重点区;

步骤(3.3)为航空放射性特征评价;方法是利用经过网格化和配准处理 的有利成矿重点区的航空放射性U含量、Th含量的正异常和U/Th等值图异 常图,分别筛选出U含量、Th含量的正异常和U/Th≥1.5的区域,如果有利 成矿重点区同时包含U含量、Th含量的正异常和U/Th≥1.5的区域,则保留 有利成矿重点区,否则删除;

步骤(3.4)为地球化学特征评价;方法是在步骤(3.3)的基础上,利用 经过网格化和配准处理的水系沉积物铀含量、钍含量、镍含量异常等值图, 分别筛选出铀含量正异常、钍含量的正异常和镍含量负异常的区域,如果有 利成矿重点区同时包含U含量正异常、钍含量的正异常和镍含量负异常的区, 则保留有利成矿重点区,否则删除;

步骤(3.5)为矿田远景区预测;将步骤(3.4)中保留的重点区作为矿田 远景区,根据步骤(3.2)中的级别,分别作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矿田远景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高了成矿预测区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缩小勘探区 的范围,达到投入较少勘查工作量、节约成本,提高勘查效果来实现其经济 和社会效益。本发明可运用于热液铀矿田,特别是花岗岩型铀矿田,成矿远 景区的评价和预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 预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花岗岩型铀矿田远景区综合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造识别与验证阶段;该阶段包括基于遥感图像的构造解译, 格架构造地球物理验证和架构造的地质分析步骤,通过建立工程文件,并根 据重力和航空磁力异常等值图、地质数据得到格架构造及其的形成时代和力 学性质。

步骤S2:有利成矿区筛选阶段;该阶段包括首先根据格架构造条件筛选 出花岗岩型铀矿形成的构造有利区,再利用构造有利区内岩浆活动条件、断 陷红盆条件、铀源层条件筛选得出有利成矿区。

步骤S3:矿田远景区预测阶段;该阶段包括在步骤S2中选定的有利成 矿区中圈定有利成矿重点区,将各有利成矿重点区按照遥感图像纹理特征进 行分级,利用航空放射性及地球化学特征条件筛选出矿田远景区并将其分级。

步骤S1的具体处理步骤可如下:

步骤(1.1)为基于遥感图像的构造解译。其方法是首先将带有地理坐标 的ETM图像导入ArcGIS平台,建立工程文件后,将整个研究区图像置至于 同一视域(计算机平幕)内,进行目视解译,获得决定研究区构造分区特征 的构造,称为格架构造;然后逐级放大1倍图像比例进行区域构造解译,直 至放大至所要求工作比例尺的2倍,解译出的构造称为区域构造。

步骤(1.2)为格架构造地球物理验证。其方法是将经过网格化处理和配 准好的覆盖研究区的重力和航空磁力异常等值图导入步骤(1.1)中建立的工 程文件;通过分析异常形态和分布特征,来验证遥感解译格架构造的可靠性 和推断构造的深部特征,如果解译格架构造在航磁、重力异常上有显示,则 保留;没有则删除。

步骤(1.3)为架构造的地质分析。方法是将研究区的地质图数据库导入 步骤(1.1)中建立的ArcGIS工程文件,采用属性选择工具,选择格架构造 一定距离内的包含地层和岩体属性的多边形,通过分析格架构造与岩体活动 期次、类型和地层时代、岩性的关系,推断格架构造的形成时代和可能的力 学性质等。

步骤S2的具体处理步骤可如下:

步骤(2.1)为有利部位格架构造条件筛选。其方法是在对步骤S1中得 到的格架构造,选择北西西向格架构造与北东、北北东向格架构造交汇点为 圆心50km为半径的范围,作为花岗岩型铀矿形成的构造有利区。

步骤(2.2)为岩浆活动条件筛选,方法是在步骤(2.1)选出的构造有利 区内,利用ArcGIS属性选择工具,对区内的岩浆岩进行岩石类型和形成时代 进行分类,判别构造有利区内是否存在二期以上岩浆活动和基性与酸性岩类。 若满足条件,则保留该构造有利区,不满足条件、则删除该区。

步骤(2.3)为铀源层条件筛选。方法是利用ArcGIS属性选择工具,从 地质图中选择上震旦-下寒武统碳硅泥岩系作为铀源层,然后将步骤(2.2)中 保留的构造有利区作为来源层、碳硅泥岩系作为目标层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 当来源层(构造有利区)20km以内存在目标层(铀源层)时则保留构造有利 区,否则删除该区。

步骤(2.4)为断陷红盆条件筛选。方法是利用ArcGIS属性选择工具, 从地质图中选择白垩系红色碎屑岩分布区为断陷红盆,然后将步骤(2.3)中 保留的构造有利区作为来源层、红盆作为目标层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当来 源层(构造有利区)10km以内存在目标层(红盆)时则保留构造有利区作为 有利成矿区,否则删除该区。

步骤S3的具体处理步骤可如下:

步骤(3.1)为重点区区域构造评价。方法是在步骤S2中选定的有利成 矿区中,将以步骤S1中得到的北西西向与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构造交汇点为 中心、10km为半径的地区确定为有利成矿重点区。

步骤(3.2)为遥感图像纹理特征评价。方法是先利用Fraclab软件,计 算步骤(3.1)得到的有利成矿重点区内遥感图像的盒计维数和多重分型谱, 将盒计维数分为大、中、小,多重分型谱对称程度分为高、中、低,将重点 区按照分形维数-谱对称度组合、分为一级(大-高组合)、二级(大中和中高 组合)和三级(其他组合)重点区。

步骤(3.3)为航空放射性特征评价。方法是先将经过网格化和配准处理 的有利成矿重点区的航空放射性U含量、Th含量和U/Th等值图导入步骤S1 中建立的ArcGIS工程文件,然后利用ArcGIS属性选择工具,分别筛选出U 含量、Th含量的正异常和U/Th≥1.5的区域,如果有利成矿重点区同时包含 U含量、Th含量的正异常和U/Th≥1.5的区域,则保留有利成矿重点区,否 则删除。

步骤(3.4)为地球化学特征评价。方法是先将网格化和配准好的水系沉 积物铀含量、钍含量、镍含量异常等值图导入步骤S1中建立的ArcGIS工程 文件,然后利用ArcGIS属性选择工具,分别筛选出铀含量正异常、钍含量正 异常和镍含量负异常的区域,如果有利成矿重点区同时包含U含量正异常、 钍含量的正异常和镍含量负异常的区,则保留有利成矿重点区,否则删除。

步骤(3.5)为矿田远景区预测。预测方法是对步骤(3.3)至步骤(3.4) 选出的有利成矿重点区进行综合分析,将保留的重点区作为矿田远景区,根 据步骤(3.2)中的级别,分别作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矿田远景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