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6-03-23
授权
授权
2014-08-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K16/28 申请日:201403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4-07-09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肿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抗EGFR单链抗体及精氨酸 九聚体的融合蛋白与应用。
背景技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是一类跨膜蛋白受体,具有酪氨酸激 酶活性,通过调节下游信号转导,在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 要作用。胶质细胞、肾癌、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组织中都有 EGFR的过表达。EGFR的高表达对一些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侵 袭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起关键作用(Mendelsohn J,J Clin Oncol,2003, 21(14):2787-2799),EGFR成为抗肿瘤药物或者疫苗的重要靶点。
EGFR在肿瘤中高表达以及其在肿瘤生长分化中起的重要作用,使其成 为肿瘤诊断、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研发抑制恶性肿瘤中EGFR高 表达的药物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EGFR 抑制剂研发中,虽有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等已被应用于临床,但疗效并非 理想,其它一些生物抑制剂仍处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阶段。同时,以EGFR 作为靶点,寻找抑制恶性肿瘤中EGFR高表达的药物是研发抗肿瘤新药或类 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抗EGFR单链抗体及精氨酸九聚体 的融合蛋白与应用,达到对肿瘤细胞起到特异性的杀伤作用,且毒副作用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抗EGFR单链抗体及精氨酸九聚体的融合蛋白,包括通过连接 肽相连接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轻链可变区的末端连接有精氨酸九聚 体;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
一种编码基于抗EGFR单链抗体及精氨酸九聚体的融合蛋白的核苷酸, 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所示。
一种基于抗EGFR单链抗体及精氨酸九聚体的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包 括以下操作:
1)将如SEQ.ID.NO.4所示的核苷酸克隆入pGEX4T-1表达载体,构建 重组质粒;
2)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大肠杆菌,并在含氨苄青霉素的YTA培养 基中培养,培养至OD600为0.4~0.6时,添加IPTG诱导表达,收集诱导后 的菌液离心,收集细菌后破菌、离心,收集上清;
3)使用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分离上清中的融合蛋白,得到基于抗EGFR 单链抗体及精氨酸九聚体的融合蛋白。
一种抗EGFR单链抗体,包括通过连接肽相连接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 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一种编码抗EGFR单链抗体的核苷酸,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 所示。
所述的融合蛋白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辅助药物或肿瘤诊断试剂中 的应用。
所述的融合蛋白在制备靶向EGFR的药用载体、携带载体中的应用。
所述的应用,包括所述的融合蛋白在携带siRNA、microRNA、脂质体中 的一种或几种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并释放的应用。
所述的核苷酸在构建表达载体,以及制备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辅助药物 或肿瘤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抗EGFR单链抗体及精氨酸九聚体的融合蛋白,采用 经过筛选的连接肽连接单链的EGFR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既保 留了抗体与EGFR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保证了所构建的融合蛋白对EGFR 的靶向性;而且降低了融合蛋白的大小,一方面既方便其构建、表达和纯化, 实现了其低成本的获取,另一方面保证了其对EGFR结合、尤其是内化入细 胞对分子大小、抗体活性的要求,确保了其对EGFR结合、靶向肿瘤细胞内 化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进一步的,精氨酸九聚体是一种连续的由9个精氨酸构成的短肽,作为 内化工具可以使多肽、多聚核苷酸、脂质体等极小微粒进入细胞。通过与单 链抗体融合表达,可以将抗肿瘤的物质靶向输送到肿瘤所在部位,并内化入 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和靶向性, 而且内化性效果良好。
本发明提供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基于抗EGFR单链抗体及精氨酸九聚 体的融合蛋白,可以利用单链抗体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精氨酸九聚体的内 化作用,协同其他抗肿瘤分子,实现对肿瘤细胞起到特异性的杀伤作用,效 果明显,且毒副作用小,制备简单方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肿瘤的治疗 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抗EGFR单链抗体及精氨酸九聚体的融合蛋白,可应 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辅助药物或肿瘤诊断试剂;可应用于靶向EGFR 的药用载体、携带载体,包括所述的融合蛋白在携带siRNA、microRNA、脂 质体中的一种或几种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并释放;而其相对应的编码核苷酸, 则可以参与载体的构建,或者进行表达。
附图说明
图1为表达载体酶切鉴定结果。
图2为scFv(anti-EGFR)、scFv-9R进行表达鉴定。
图3为ELISA实验检测scFv(anti-EGFR)、scFv-9R的抗原结合活性。
图4a~图4c为免疫荧光检测scFv(anti-EGFR)、scFv-9R靶向结合能 力。
图5a~图5c为流式细胞术检测scFv(anti-EGFR)、scFv-9R靶向结合 能力。
图6为凝胶阻滞实验检测scFv(anti-EGFR)、scFv-9R携带核酸能力。
图7a~图7c为scFv(anti-EGFR)、scFv-9R的靶向性携带核酸内化能 力。
图8a~图8c为scFv(anti-EGFR)、scFv-9R的体内靶向性结合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 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1、抗EGFR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构建和制备
(1)序列的构建
为了提高抗EGFR抗体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本发明利用重组抗体单链来 降低抗体蛋白的大小,在发挥其特异性结合的基础上便于重组蛋白的表达、 内化。所构建的EGFR单链抗体由连接肽连接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而构 成,所述的重链可变区、轻链可变区和连接肽均经过大量的筛选,尤其是以 融合表达之后的活性作为重要依据。
本发明所构建的抗EGFR单链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下(SEQ.ID.NO.1) 所示:
LQQSGAEVKKPGSSVKVSCKASGYTFTNYYIYWVRQAPGQGLEWIG GINPTSGGSNFNEKFKTRVTITADESSTTAYMELSSLRSEDTAFYFCTRQG LWFDSDGRGFDFWGQGTTVTVSGGGGSGGGGSGGGGSIQMTQSPSSLSA SVGDRVTITCRSSQNIVHSNGNTYLDWYQQTPGKAPKLLIYKVSNRFSGV PSRFSGSGSGTDFTFTISSLQPEDIATYYCFQYSHVPWTFGQGTKLQI
该单链抗体具有244个氨基酸残基,其中第1到第119aa为重链可变区, 第120到第135aa为连接肽,第136到第244aa为轻链可变区。
从抑制抗肿瘤抗体氨基酸序列反向设计核酸表达序列,合成单链抗体及 其与精氨酸九聚体融合蛋白的融合基因,之后进行大肠杆菌表达。
在单链抗体的基础上,反向设计基因表达序列并进行密码子优化,所得 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将SEQ.ID.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入pGEX4T-1表达载体的BamH Ⅰ和Xho Ⅰ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质粒。
为使抗EGFR单链抗体具有携带siRNA、microRNA、脂质体、示踪剂 等的作用,本发明采用精氨酸九聚体对其进行修饰,修饰后的氨基酸序列如 下(SEQ.ID.NO.3)所示:
LQQSGAEVKKPGSSVKVSCKASGYTFTNYYIYWVRQAPGQGLEWIG GINPTSGGSNFNEKFKTRVTITADESSTTAYMELSSLRSEDTAFYFCTRQG LWFDSDGRGFDFWGQGTTVTVSGGGGSGGGGSGGGGSIQMTQSPSSLSA SVGDRVTITCRSSQNIVHSNGNTYLDWYQQTPGKAPKLLIYKVSNRFSGV PSRFSGSGSGTDFTFTISSLQPEDIATYYCFQYSHVPWTFGQGTKLQIRRRR RRRRR;
该融合蛋白具有253个氨基酸残基,其中第1到第244aa单链抗体段scFv (anti-EGFR),第245到第253aa为精氨酸九聚体段。
精氨酸九聚体是一种连续的由9个精氨酸构成的短肽,作为内化工具可 以使多肽、多聚核苷酸、脂质体等极小微粒进入细胞。
本发明通过精氨酸九聚体与单链抗体融合表达,可以将上述物质靶向输 送到肿瘤所在部位,并内化入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的治疗作用。
同样将反向设计基因表达序列并进行密码子优化,所得的核苷酸序列如 SEQ.ID.NO.2,SEQ.ID.NO.4所示。并分别在核苷酸序列C端加入6×His.tag 序列后克隆入pEGX4T-1表达载体的BamHⅠ和XhoⅠ位点之间,构建重组 质粒。
(2)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为了便于融合蛋白的表达,本发明采用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并进行 提取。
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DH5α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扩增后提取质 粒,酶切鉴定并测序;酶切鉴定结果见图1,其中泳道1为maker,泳道2、 3分别为scFv(anti-EGFR)、scFv-9R的重组载体,可以清晰的看到两条泳 带,表明表达序列已连接入pGEX4T-1载体。
将测序正确的scFv(anti-EGFR)、scFv-9R的表达质粒分别转化BL21 (DE3)感受态细胞,从而获得重组基因scFv(anti-EGFR)、scFv-9R的表 达工程菌。
(3)scFv(anti-EGFR)、scFv-9R的表达及表达产物鉴定。
挑选scFv(anti-EGFR)、scFv-9R的单克隆工程菌接种于2×YTA培养 基(含氨苄青霉素,Amp),37℃培养至OD600约为0.4-0.6时,添加异丙基 -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至终浓度0.1mM诱导表达,收集诱导后的菌液 离心,沉淀重悬于破菌缓冲液(PBS PH7.4),超声破菌、离心,分别收集 上清和沉淀,SDS-PAGE检测出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为可溶性蛋白。
对于上清使用GST亲和层析柱纯化:(1)用10倍介质体积缓冲液 A(10mM Na2HPO4,1.8mM KH2PO4,140mM NaCl,2.7mM KCl,调节pH 值至8.0)过柱,平衡介质;(2)上样;(3)用10倍介质体积缓冲液A过柱, 洗去层析柱中残余上样液并重新平衡介质;(4)用10倍介质体积缓冲液 B(10mM Glutathione,50mM Tris-HCl,调节pH值至8.0)洗脱,收集洗脱液。 (5)经Millipore超滤管超滤浓缩后,使用Bradford绘制标准曲线并测定蛋 白质浓度。(6)使用Novagen Thrombin kit去除融合蛋白标签,每1mg融 合蛋白加入4U凝血酶,20℃酶切8小时,之后再次经GST亲和层析柱纯化 收集穿透液,得到C端具有6×His.tag的scFv(anti-EGFR)、scFv-9R单链 抗体融合蛋白。
2、对scFv(anti-EGFR)、scFv-9R单链抗体融合蛋白进行鉴定及功能 验证
(1)对制备的scFv(anti-EGFR)、scFv-9R进行鉴定:
将纯化之后的scFv(anti-EGFR)、scFv-9R利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进 行鉴定,一抗为抗6×His.tag抗体,二抗为Dylight488标记抗小鼠二抗:样 品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后,100V80分钟转膜。转膜完成后封闭1小时。 之后与一抗孵育2小时、二抗孵育1小时。扫膜仪扫膜之后,结果如图2所 示,样品呈阳性结果,表明单链抗体融合蛋白表达成功。
(2)scFv(anti-EGFR)、scFv-9R的EGFR抗原特异性结合活性及细胞 内靶向性内化能力:
通过ELISA实验及针对A549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scFv (anti-EGFR)、scFv-9R的靶向性及内化能力。
ELISA检测单链抗体融合蛋白抗原结合活性:
(1)ELISA板中每孔加入100μL用pH9.6碳酸盐包被缓冲液稀释的 重组人EGFR蛋白(10mg/L)4℃过夜;(2)每孔加入羊血清封闭液200μL, 37℃封闭1h;(3)每孔加入不同浓度的蛋白稀释样品,37℃孵育2h同时 设3个复孔及阴性对照孔;(4)每孔加入按照1:1000比例稀释的抗6×His 一抗37℃孵育1h,每孔加入按照1:5000稀释的HRP标记羊抗小鼠的二 抗37℃孵育1h;(5)每孔加入100μLTMB显色液,避光20min 明显显色后,加入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6)酶标仪测定各孔波长为450 nm的吸光值。
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随着蛋白稀释度的增加,scFv、scFv-9R融合 蛋白与EGFR抗原的结合也相应减少,与阴性对照BSA及阳性对照scFv相 比较,融合蛋白scFv-9R也能与细胞表面HER2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9R 片段的融合对scFv与EGFR抗原的结合无明显影响。
免疫荧光检测靶向结合能力:
将胰酶消化的A549细胞接种于6孔板内盖玻片之上。37℃,5%CO2培 养箱中过夜;将scFv(anti-EGFR)、scFv-9R、BSA用PBS(PH7.4)稀释 至10μg/ml,取出6孔板,将上述试剂分别与A549细胞共孵育4小时;PBS 洗涤细胞3次;将稀释好的抗6×His一抗(1:2000)加入6孔板中与细胞 共孵育2小时;PBS洗涤细胞后,用稀释好的cy3标记的抗小鼠二抗(1:200) 与细胞共孵育1小时;PBS洗涤细胞3次,加入1:10000比例稀释的DAPI 染液复染细胞核;PBS洗涤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结果表明:相对于BSA(图4a所示,几乎没有结合)孵育的细胞之后, scFv(anti-EGFR)(图4b所示,与细胞EGFR结合并内化入细胞内)、scFv-9R (图4c所示,与细胞EGFR进行结合并内化入细胞内)能够特异性的结合于 EGFR高表达的A549细胞株,并内化入细胞浆及细胞核内,因此后两者具 有明显的肿瘤细胞靶向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靶向性结果:
收集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接种于6孔板,37℃,5%CO2培养箱中过 夜;将用PBS(PH7.4)稀释至10μg/ml的scFv(anti-EGFR)、scFv-9R、 BSA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与细胞共孵育4小时后收取细胞至EP管,预冷的 PBS洗涤。将稀释好的抗6×His一抗(1:2000)加入管中混匀,冰上放置 2小时。预冷的PBS洗涤后,用稀释好的FITC标记的抗小鼠二抗(1:200) 与细胞冰上共孵育1小时,PBS洗涤之后重悬送检。
检测结果表明:与BSA(图5a所示,基本都落在了M1区)孵育细胞 相比,scFv(anti-EGFR)(图5b所示,基本都落在了M2区)、scFv-9R(图 5c所示,大部分都落在了M2区)均能够与A549细胞特异性结合,表现出 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高亲和力。
3、scFv(anti-EGFR)、scFv-9R靶向携带核酸及内化能力
通过对凝胶阻滞实验、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scFv(anti-EGFR)、 scFv-9R携带核酸及内化能力。
(1)凝胶阻滞实验检测scFv(anti-EGFR)、scFv-9R携带核酸能力:
各取1μg非特异性的PCR产物,分别与1μg,4μg,10μg纯化的单链 抗体、融合蛋白于0.2mol/L NaCl溶液中室温孵育30min后,进行1%琼脂 糖凝胶电泳分析。
结果详见图6:与BSA、scFv(anti-EGFR)相比,scFv-9R组随蛋白浓 度增大核酸电泳速度逐渐减慢,表明其具有携带核酸能力。
(2)scFv(anti-EGFR)、scFv-9R的靶向性携带核酸内化能力:
BSA、scFv(anti-EGFR)、scFv-9R各10μg分别与20nM FAM-siRNA (siRNA为非特异性)混合室温下放置30分钟后,加入预先接种于盖玻片 之上的A549细胞中,4小时后取出盖玻片经多聚甲醛固定20分钟、DAPI 复染细胞核。
激光共聚焦拍摄结果如图所示:与BSA(图7a所示,未见绿色荧光)、 scFv(anti-EGFR)(图7b所示,未见绿色荧光)相比,scFv-9R(图7c所 示,绿色荧光可见于胞膜表面、胞质内及细胞核)可携带绿色荧光的 FAM-siRNA内化入A549细胞浆及细胞核。
4、scFv(anti-EGFR)、scFv-9R体内靶向结合能力
将scFv(anti-EGFR)及scFv-9R融合蛋白及BSA透析至硼酸钠溶液(PH 值8.5),与Dylight800染料室温下结合1小时,再次透析至PBS溶液(PH 值7.4)。经鼠尾静脉注射入已荷瘤一周的裸鼠体内。经48小时后使用IVIS Lumina Ⅱ系统拍照。
结果表明:与注射了BSA的裸鼠(如图8a所示,未见红色荧光)相比, scFv(anti-EGFR)(如图8b所示,可见红色荧光)及scFv-9R(如图8c所 示,可见红色荧光且亮度较高)均可靶向结合于裸鼠背部荷瘤。证明两种单 链抗体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内靶向亲和能力。
鉴于EGFR单链抗体scFv(anti-EGFR)、单链抗体与精氨酸九聚体融 合蛋白scFv-9R对EGFR的靶向性、高亲和力,并可内化入目标细胞;因此 scFv(anti-EGFR)、scFv-9R可以进行以下应用:
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或抗肿瘤辅助药物、肿瘤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具体的,抗EGFR单链抗体可与示踪剂交联,发挥肿瘤示踪诊断功能。
EGFR与精氨酸九聚体融合蛋白可携带正电荷小分子物质,如siRNA、 microRNA、脂质体等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并释放,发挥抑制、杀伤肿瘤细胞作 用。
机译: 人白细胞介素-2和抗人性上皮细胞粘附分子单链抗体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机译: 抗C3D靶向单链抗体和CD59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机译: 抗C3D靶向单链抗体和DAF的融合蛋白,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