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包括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第一钢丝绳、立支杆、第二滑轮、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摆动支架、第二钢丝绳、转动支架、底架,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都安装于底架上,第二滑轮安装于立支杆的顶端,摆动支架的底端与立支杆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顶端与摆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都安装于摆动支架的顶端,第一钢丝绳与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第二滑轮、摆动支架连接,第二钢丝绳与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本发明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作业,降低危险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922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海事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49629.2

  • 申请日2012-12-18

  • 分类号B66F11/00;

  • 代理机构上海衡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珍玉

  •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海港大道155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18: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6F11/00 授权公告日:20150211 终止日期:20171218 申请日:201212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2-11

    授权

    授权

  • 2013-04-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6F11/00 申请日:2012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 搭载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对石油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运输增多,运输时溢油事故 频发,对环境造成污染。海上溢油主要包括含油污水的排放、操作性溢油(即 船舶在加装燃料油和油船油舱装货期间的溢油)、海损事故溢油(海上油井 泄露及油轮泄露)等,溢油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也是对资源的严重 浪费,从而使得许多溢油处理及回收方法不断产生。目前水上溢油处理技术 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一般为了避免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物理 法是最理想的方法,其中比较广泛使用的是溢油回收机械装置。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上溢油回收搭载平台已有许多。现常用的搭载方式主 要有两种,一种为顶推作业,即溢油回收机放置在船的前端。另一种为侧拉 式,由拉绳拉住溢油回收机,溢油回收机放置在船的侧面进行工作。

目前收油系统中,国外有芬兰LAMOR的LSC系统、荷兰KOSEQ的VOS系 统、美国SLICKBAR的DIP系统等,国内有青岛光明的收油系统,这些收油 系统都分别采用了顶推或是侧拉的搭载方式。上述溢油回收系统在溢油回收 处理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研究比较发现,目前此类搭载溢油回收机的装 置,大都为在船到达目的工作地之后,由人工将溢油回收机吊放入水面,待 固定安装好,溢油回收机开始工作。待工作完成,船要行驶去下个地点时, 溢油机由船上工作人员将溢油机人工吊起,或保持放置在水面状态,此时船 需慢速行驶。上述系统都需要人工安装放置并回收溢油回收机,但是如果要 在一些需小型艇前往的浅水区域或需无人前往的危险区域进行收油作业,上 述系统还不能顺利完成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 载平台,其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作业。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水面机器人溢 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第 一钢丝绳、立支杆、第二滑轮、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摆动支架、第二 钢丝绳、转动支架、底架,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都安装于底架 上,第二滑轮安装于立支杆的顶端,摆动支架的底端与立支杆转动连接,转 动支架的顶端与摆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油 回收装置连接,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都安装于摆动支架的顶端,第一钢 丝绳与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第二滑轮、摆动支架连接,第二 钢丝绳与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采用线接触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是堰式收油机、带式收油机、刷 式、盘式收油机、绳式收油机或斜带沉浮式收油机。

优选地,所述立支杆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一栏杆,底架的前端焊有一个第 二栏杆。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进 行作业,在一些大船去不了的水域,小船载人前往具有危险性,通过远程控 制电机来完成机构的运转,实现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自动收放功能, 从而降低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包括底 部伺服电机1、第一滑轮2、第一钢丝绳3、立支杆4、第二滑轮5、顶部伺 服电机6、第三滑轮7、摆动支架8、第二钢丝绳9、转动支架10、底架12, 底部伺服电机1、第一滑轮2、立支杆4都安装于底架12上,第二滑轮5安 装于立支杆4的顶端,摆动支架8的底端与立支杆4转动连接,转动支架10 的顶端与摆动支架8转动连接,转动支架10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油 回收装置11连接,顶部伺服电机6、第三滑轮7都安装于摆动支架8的顶端, 第一钢丝绳3与底部伺服电机1、第一滑轮2、立支杆4、第二滑轮5、摆动 支架8连接,第二钢丝绳9与顶部伺服电机6、第三滑轮7、水面机器人溢 油回收装置11连接。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采用线接触钢丝绳。水面机 器人溢油回收装置可以是堰式收油机、带式收油机、刷式、盘式收油机、绳 式收油机或斜带沉浮式收油机等。

立支杆4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一栏杆13,底架12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二栏 杆14。第一栏杆和第二栏杆分别控制摆动支架工作的两个极限位置,当摆动 支架被提起的时候,摆动支架到达极限位置且会靠在第一栏杆上。当摆动支 架被放下的时候,摆动支架到达水平极限位置且会靠在第二栏杆上。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的顶部伺服电机起动,通过第二钢 丝绳,经过第三滑轮,将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从底架上提起,然后顶部 伺服电机停止。底部伺服电机启动,开始放第一钢丝绳,通过第一滑轮和第 二滑轮连接到摆动支架,从而使摆动支架和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一起下 落。摆动支架放下以后,底部伺服电机停止,顶部伺服电机启动,放下连接 摆动支架和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间的第二钢丝绳,把水面机器人溢油回 收装置放到水面上,这样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可以开始工作。水面机器 人溢油回收装置工作结束后,顶部伺服电机启动,通过第二钢丝绳将水面机 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拉上去。然后底部伺服电机启动,通过第一钢丝绳将摆动 支架拉起,接着底部伺服电机停止,顶部伺服电机启动,将水面机器人溢油 回收装置放置在底架上。顶部伺服电机通过第三滑轮可以单独控制水面机器 人溢油回收装置的升降高度位置。转动支架可以绕摆动支架做定轴转动,顶 部伺服电机的工作对钢丝绳的收放,使得转动支架可以绕摆杆摆动支架做定 轴。当转动支架转动时可将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一起提起或放下,转动 支架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之间可以转动,使得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 置在起吊和放置的过程中可以保持水平放置。本发明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 回收装置进行作业,降低危险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型和改变。因此,本发明覆 盖了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型和改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