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259篇,学位文献有2篇等,犯罪的主要作者有马荣春、陈洪兵、刘宪权,犯罪的主要机构有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二难推理在于:如果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具有不同的规范结构,则以作为犯的规定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时构成类推,如果认为两者具有相同的规范结构,...
2.[期刊]
摘要: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疫情防控治理中的核心罪名。司法实践中,它的适用既侧重于与(故意)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分,也不乏成立共同故意犯罪的实例。而作为理论通说...
3.[期刊]
污染环境罪入罪标准及其认定--评两高2016年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
摘要: 2016年两高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的出台,为一直存在争议的污染环境罪的入罪标准提供指导。然而司法解释在实践中却引发新的适用争议,其缘由既有司法解释准立法化的原因...
4.[期刊]
改造我国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一机两翼式”犯罪构成体系之提倡
摘要: 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主要存在犯罪客体内容空洞、消极要素游离于体系之外两大缺陷,因而已无保留之必要。基于三阶层体系本身存在缺陷、俄罗斯继续沿用四要件体系、我国...
5.[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步伐加快,刑法所面临的矛盾日益纷繁复杂,刑事立法逐渐呈现出活性化特征。为更好的保障社会安全与秩序,满足后劳教时代案件分流需要,刑法增设部分微罪...
6.[期刊]
摘要: 不法PUA是行为人为建立对他人的精神控制所故意实施的工具性行为以及在精神控制建立后引诱他人进行自我牺牲行为的结合,严重侵害他人法益时,成立犯罪。工具性行为存在...
7.[期刊]
骗取贷款罪立法修改与司法适用检视——以249份骗取贷款罪判决书为分析样本
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骗取贷款罪的入罪条件进行了限缩修正,删去“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规定,这是骗取贷款罪立法上的进步,值得肯定。推动《刑法修正案(十一)》...
8.[期刊]
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立法动因在于对社会现象、对法秩序统一的要求、对国家政策调整的回应,在回应性修法理念的指导下,《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总体特征表现为重刑...
9.[期刊]
摘要: 借助二项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分析Z省近几年涉及正当防卫案件的裁判文书,可以发现正当防卫认定的实然影响因素。通过回归模型可知,在仅考虑单一因素的情况下,...
10.[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刑法对家事犯罪实行以尊卑关系为基础的区别对待的理念。我国现行刑事对家事犯罪在立法理念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转变,摒弃了传统的家庭等级刑法制度。但是在刑事司...
11.[期刊]
摘要: 英美国家共谋罪立法有其合理的立法基础,争议的存在并没有妨碍其成为法定的犯罪。共谋罪成立的核心是共谋协议,其实质在于惩处协议者之间为推进犯罪而达成的有形或无形的...
12.[期刊]
摘要: 学界对法益恢复性犯罪的研究集中在该罪的出罪化理论依据、体系构建、成立要件等方面,但要想构建其体系必须明确其范围,首先对犯罪分类处理,分个人、社会和国家法益;其...
13.[期刊]
摘要: 由于我国共犯立法存在多种解读的空间,故采行何种解释结论取决于解释者的基本立场,在限制正犯概念立场下,我国刑法中的帮助犯在量刑中有成立主犯的可能;学理上既有之网...
14.[期刊]
摘要: 药物临床试验存在利害悖论,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药物临床试验,应当对其采取附条件允许的法律规制模式。关于药物临床试验刑法容许性的法理逻辑,科研自由难以优越于受试者...
15.[期刊]
积极预防性刑法观于性犯罪中的体现——我国《刑法》第236条之一的法教义学解读
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第236条之一的增设极大程度上优化了我国的性犯罪规范体系.至此,我国性犯罪对于保护年龄层级的界分不再单一,而是伴随着《刑法》第...
16.[期刊]
《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正当根据与司法适用
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采用"年龄+罪行+程序控制"的模式个别下调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对"惩罚为辅"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落实,是平等保护未成年人的必要举...
17.[期刊]
摘要: 当情节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之一时,情节是否严重的认定,就对区分罪与非罪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立法对情节的类型化规定和司法解释对情节的具体化规定都...
18.[期刊]
摘要: 在共犯教义学中,区分制与单一制的选择是一个前提性的重大问题,对此的不同选择决定了共犯理论的不同类型。德日刑法教义学的传统强调正犯与共犯的区分,此后,随着共犯独...
19.[期刊]
摘要: 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能否适用于故意作为犯,存在较大争议。“假想的结果原因”和“假想承诺”理论无法为故意作为犯中的限制结果归责提供充足的理由。以客观归责为代表的“...
20.[期刊]
摘要: 法益侵害说作为刑罚扩张事由在司法实践中为法定犯提供全面辩护导致其陷入适用困境,应该由权利侵犯说代替其承担法定犯的立法批判和司法限缩的功能。权利是一种类型化的法...
1.[学位]
摘要: 第一部分:累犯制度的理论基石研究。本章首先对各国刑法中累犯制度的两种主要立法例暨行为中心论暨客观主义累犯概念和行为人中心论暨主观主义累犯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