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著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263篇,会议文献有1篇,学位文献有14篇等,杂著的主要作者有众网友、刘国纬、胡星林,杂著的主要机构有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唐大曲的曲名隐含着中古时期的文治、武功、礼俗、宗教、物情,其中以地名为曲名的现象承接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曲命名习惯,此类大曲多与胡乐、佛教有紧密关系。从宫廷的...
2.[期刊]
摘要: 隋代杜台卿所撰《玉烛宝典》是我国中古时期出现的一部岁时民俗文献资料汇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书在元代以前代有学者著录于书目文献中,在类书中也多有征...
3.[期刊]
摘要: 徐复观的乡土书写代表作十篇,分布在两个时段: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二年,一九七〇年至一九七五年。前一时段的创作借文学弥补大陆难回的惆怅,也获益于东海大学期间闲适氛...
4.[期刊]
摘要: 《资暇集》第95则词条"承床"所释之物应为"绳床",根据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分析可知:秦汉时期"绳床"由域外传入,起初是僧人坐具,唐代普及至社会各个阶层。通过对...
5.[期刊]
摘要: 张湛《列子注》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列子》注本.这部著作不仅在思想方面开拓了魏晋玄学的新趋势,张湛在注中引用的佚失文献,更是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同时也反映...
6.[期刊]
摘要: 胡安顺先生的诗文作品集《菊香斋诗文钞》内容丰富、选材多样、思想深邃,反映了作者强烈的家国情怀及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尤其是胡安顺先生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值得称道.
7.[期刊]
摘要: "观棋烂柯"故事在接受视野的不断变换中,超越长生久视的基本内涵,衍生出丰富的文学意蕴.受到佛教时间观的影响,它呈现出一种哲理化倾向,开始表现世幻浮促的意蕴.在...
8.[期刊]
摘要: 匾额和楹联是古代园林不可或缺的景观元素.文章立足古代园林匾额楹联的丰富遗存,以泉州开元景区园林的匾额楹联为例,梳理匾额楹联的历史渊源,研究其蕴含的丰厚的史实底...
9.[期刊]
摘要: 《三鱼堂日记》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嘉言"辑录是其主要话语言说方式.这种方式既凸显了作者理学家的身份,也昭示了清初儒学日常化的内在演变,并可从中看到作者追求...
10.[期刊]
摘要: 清人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大量引用古代典籍,但在引书内容上有所选择,该书以其简明扼要的文字注疏《庄子》文本而赢得了广大读者.通过对《庄子集解》引用文献的统计分析...
11.[期刊]
摘要: 近年来,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由此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类元素逐渐回到人们的研究视野中.本文以楹联对于中国式风景园林中的审美价值为主题,着重分析各...
12.[期刊]
摘要: 王慎博士在《1949:中国共产党怎样赢取民心》一书中试图通过分析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民心得失经验,继而寻求1949年中国大陆政权何以鼎革的真谛。为此,他凭借历史...
13.[期刊]
摘要: 未来的模样,过去的情结,纠结的爱情、梦想、烦恼,或者别的,无论此时此刻的我们如何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如何充满好奇,希望借魔镜看穿一切,但都是无果之花,只有时间,...
14.[期刊]
摘要: 张养浩的为政思想主要集中在其《三事忠告》中.《三事忠告》又称《为政忠告》,是《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和《庙堂忠告》三部书的汇集.贯穿《三事忠告》的是立德修身思...
15.[期刊]
摘要: 王慎博士在《1949:中国共产党怎样赢取民心》一书中试图通过分析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民心得失经验,继而寻求1949年中国大陆政权何以鼎革的真谛。为此,他凭借历史...
16.[期刊]
摘要: 蒲松龄的《日用俗字》记录了清初山东淄博一带的方俗用语,在方言史上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文章选取了张树铮先生《蒲松龄〈日用俗字〉注》一书的注释中几个值得商榷的词语...
17.[期刊]
摘要: 刻字于石并埋于圹中的做法在东汉逐渐流行。"墓志"一词虽出现较早,但是墓志文体的确立却是在刘宋时期。墓志文体以志文中出现以四言为主的韵语铭辞、主要发挥抒情功能为...
18.[期刊]
摘要: 《三辅决录》是东汉末年赵岐编撰的一部史书。该书收录的人物众多,有清正廉洁的官吏、不求名利的隐士以及贤良孝顺的女性等。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为研究三辅地区的思想、政...
19.[期刊]
摘要: 今文《尚书》中只有《顾命》而无《康王之诰》,《康王之诰》内容包含于《顾命》之内。孔氏古文《尚书》亦即今本《尚书》分为《顾命》与《康王之诰》。从实际来看,两篇文...
20.[期刊]
摘要: 田汉1929年在广州中山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南京某中学的三篇演讲,既未收入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田汉全集》,亦未收入张向华《田汉年谱》。这三篇演讲从不同...
1.[会议]
摘要: 祠堂也叫宗祠、家庙,是中国封建社会血缘文化的产物。它是血缘氏族祭祀祖先和施行宗法的公共场所,也是至今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寻根谒祖的圣地。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
1.[学位]
摘要: 江南私家园林为风格素雅精巧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极力表现自然美,其造园手法独特、造园意境深邃,是多门艺术的综合体。本文从江南私家园林中园林楹联的分类及其特性等...
2.[学位]
摘要: "世间书籍中语,无不可成偶者".对联作为汉语言独特的文学样式,是中华民族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它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汉语文的特色和魅力,是汉语文教育的重要...
3.[学位]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楹联作为中华优秀传...
4.[学位]
摘要: 本文对苏州古典园林中楹联的旅游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文章揭示了“楹联与苏州古典园林的不解之缘”这一主题,列举了苏州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并且通过对这些楹联的诠释...
5.[学位]
摘要: 戏曲楹联,即张贴、悬挂在戏台、戏楼、舞台等戏曲演出场所的书面语符号,在中国古代的农村神庙、祠堂、会馆、戏园中大量存在,是一种上至宫廷下至百姓生活,使用广泛的民...
6.[学位]
摘要: 对联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与其他文学艺术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与成熟过程。随着对联艺术文体形式的完善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它日益和人们的社会生活...
7.[学位]
摘要: 本文是在认定对联是文学形式的一种,是语言文化表达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学与文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写作的,同时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蒙古贞地区...
8.[学位]
摘要: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民俗文化重要载体之一。两千年来,她集中国古老文化中流传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于一身,展现和传承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华道德规范。...
9.[学位]
摘要: 本文试从余秋雨的四本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入手,对其散文戏剧化特点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分别论述了余秋雨的散文对戏剧表...
10.[学位]
摘要: 对联作为人们熟知的一种文化存在,它既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体现汉民族审美情趣和汉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又是与民间习俗密切联系的文...
11.[学位]
摘要: 对联(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对联结构谨...
12.[学位]
摘要: 对联在越中两国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对联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保留了丰富的历代创作的对联,寺庙对联尤其具有代表性;在越南,越南人民历史上由于...
13.[学位]
摘要: 敦煌本《朋友书仪》是中古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月仪类作品。它的作者并非一人,而是出自众人之手,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其成书时间从隋初到唐中晚期。《朋友书仪》保存了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