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自然地带耕作法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678篇,会议文献有45篇,学位文献有149篇等,不同自然地带耕作法的主要作者有贾志宽、韩清芳、刘景辉,不同自然地带耕作法的主要机构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及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保护性耕作技术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而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与普及。保护...
2.[期刊]
摘要: 在黑荆树更新林地上,采用现代营林耕作技术建立示范林,结合示范区林地地形、地貌特征,探讨现代营林耕作技术在滇中地区的推广示范效果、存在的弊端以及改进措施。结果表...
3.[期刊]
基于CSPI的云南省1961—2016年六大流域季节干旱差异分析
摘要: 【目的】从季节尺度研究云南省六大流域中旱、重旱、特旱的差异。【方法】使用1961—2016年云南省12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等数据,建立修正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降...
4.[期刊]
摘要: 为有效提高防城港市防城区土地利用率,在该区种植上思县香糯是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索适应糯稻气象保障技术,在防城区开展香糯不同播种期的对比试验,结合试验区与原产地的...
5.[期刊]
摘要: 为实现对内蒙古旱情的动态连续监测,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采用趋势分析、R...
6.[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小麦拔节期渍害对小麦籽粒和加工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池淹水的方式,设置对照和渍水2周、3周3个水平的试验,研究了拔节期渍害对籽粒的容重、千粒质量、蛋白质...
7.[期刊]
摘要: 为了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探索新型绿色可持续的冬小麦覆盖栽培模式,在陇中旱作农业区设置了秸秆粉碎覆盖微垄沟播(SM1)、秸秆粉碎覆盖微垄宽幅沟播(SM2)两种...
8.[期刊]
摘要: 为指导陕西省湿地管理、保护和利用,分析总结了陕西省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并依此提出了建议.陕西省湿地资源共有4个湿地类12个湿地型,30.85万公顷...
9.[期刊]
摘要: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背景下,榆林市干旱频繁发生,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尽管黄土高原干旱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众多学者的...
10.[期刊]
摘要: 应用灰色灾变理论对米易县1965—2020年干旱年份进行建模,预测米易未来可能出现的干旱年,以期为米易县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1.[期刊]
摘要: 建立基于Copula多函数的干旱历时-烈度联合概率的干旱重现期推求模型,以阜新典型旱区为实例,对其近30年来的干旱重现期期进行反演.结果 表明:双变量干旱频率...
12.[期刊]
摘要: 本文为探究干旱对植被的累积和时滞效应,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基于SPEI base v.2.5和GIMMS NDVI数据集,利用Sen式斜率、Mann-Kenda...
13.[期刊]
摘要: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增加,西藏养殖业发展迅速,饲草问题凸显.为解决饲草问题,各地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通过引进超深旋犁耕作创新耕作技术,研究对青贮玉米...
14.[期刊]
摘要: 于2018年5—9月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怀头他拉灌区以4 a生枸杞为对象,研究垄沟覆盖地布(MR,垄高10 cm、宽32 cm,沟宽22 cm)、平地覆盖地...
15.[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保护区植被类型、植物种类、湿地维管植物组成、群落优势、生活型组成、地理成分、濒危性的分析,及对野生动物区系成分、珍稀濒危性的分析,阐述了保护区的物种...
16.[期刊]
摘要: 气候变暖导致南方湿润地区干旱逐渐加剧,干旱预测对于水资源优化管理、缓解旱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通过...
17.[期刊]
摘要: 通过定位研究探明隔年深松对土壤结构、根系活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以促进该地区农田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和产量的提升.在2015-2016年进行,试验设置春季播种前行间...
18.[期刊]
摘要: 为因地制宜鉴选适宜的秸秆腐熟剂,在西辽河平原灌区选择秸秆还田的砂壤土和中壤土连作玉米地,分别配施中农绿康腐熟剂、人元腐熟剂和农富康腐熟剂(简称中农、人元、农富...
19.[期刊]
摘要: 山西省属于易旱区",十年九旱"是山西省的特点.通过对2009—2018年全省降水量和作物受旱情况分析,得出降水、旱情、粮食损失之间的关系,划分干旱等级,并预测...
20.[期刊]
摘要: 探讨近15年若尔盖流域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为了解区域生态变化态势、评估生态工程成效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选用2001—2015年的遥感数据,...
1.[会议]
摘要: 文章分析了新疆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和采用传统机械化耕作方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开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潜在效益.根据国内外旱作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成功经...
2.[会议]
摘要: 保护性耕作非常适合丘陵山区,在丘陵山区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均取得良好保水保土、增产增收效果。但早期在山区柳林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和近期在宁夏彭阳的人畜力保护性耕...
3.[会议]
摘要: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为研究沼泽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了对沼泽湿地分布可能存在影响的26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
4.[会议]
加强湿地保护 为沈城“壮腰健肾”——关于适时加快我市退化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思考
摘要: 本文介绍了湿地生态效益的五大表现,分析了湿地资源面临的六大威胁,强调了采取措施强化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恢复需要法律。
5.[会议]
摘要: 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绿洲景观具有特殊的结构与功能,是认识生态过程,揭示生态规律的重要基础.利用2000年LANDSAT/TM及2005年CBERS-2/CCD影像...
6.[会议]
摘要: 本文以黑龙江省甘南县干旱实际情况为例,应用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干旱程度进行评价,建立了干旱等级模糊分区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通过GIS建立甘南县各乡的...
7.[会议]
摘要: 本文论述了谷子在豫西、豫北干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潜力、重新审视和思考发展谷子产业优势的重要意义、当前干旱区谷子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谷子生产的建议。
8.[会议]
摘要: 本文作者在充分论述当前黑龙江省抗旱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杭旱理论;给出了生态扰早的内洒;分析了生态扰早与工程扰旱在理念上、抗旱对象、抗旱目标、杭早措施子方面...
9.[会议]
摘要: 利用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中国区域地表湿润指数、Palmer-干旱指数和反演的土壤湿度,通过对上述三个指标及降水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我国北方近5...
10.[会议]
摘要: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蒙城县基本情况与旱情分析方法,通过最小连续句法对该县1951~2007年共56个灌溉年降水资料分析,得出了蒙城县属易早地区,干旱机率为3年2遇...
11.[会议]
摘要: 简述江西省农业旱情监测预测系统模型的研究,在江西省农业旱情分区的基础上,考虑全省耕地的组成(灌溉水田、水浇地、菜地、望天田、早地),及各类水利工程对灌区耕地的...
12.[会议]
摘要: 通过2次孟津扣马滩区的农业生态调查,本文分析了小浪底水库下游900hm2滩区农业湿地(稻田、鱼塘和荷塘)的生态环境影响:既满足当地农民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增强...
13.[会议]
摘要: 针对风沙半干旱区易旱易风蚀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特点,探讨了风沙土秋翻耕、秋旋耕和春旋耕(播种前留茬)不同耕法保土、保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播种前春整地比传统的秋整地...
14.[会议]
摘要: 本文对比分析了旱作免耕农田、传统翻耕农田、冬小麦地、退耕草地(苜蓿地)和柠条林地地表粗糙度、风蚀量及其与地表附着物相关性等土壤可蚀性差异。结果表明:旱作传统翻...
15.[会议]
摘要: 针对风沙半干旱区易旱易风蚀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特点,本文探讨了风沙土秋翻耕、秋旋耕和春旋耕(播种前留茬)不同耕法保土、保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播种前春整地比传统的秋...
16.[会议]
摘要: 本文首次提出旱作“土壤耕作生态-基本概念及研究利用意义,且以木薯作物种植中存在的“土壤耕作疏松生态”、“土壤耕作表皮结膜生态”和“土壤耕作板结生态”为研究对象...
17.[会议]
摘要: 对传统耕作法进行了辩证分析,识为引起西部地区干旱,水土流失,沙尘暴,土壤肥力递减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耕作法所致,提出了提高保蓄自然降水解决农田干旱的理论并研究出仿...
18.[会议]
摘要: 高寒湿地退化与过度放牧活动密切相关。通过不同强度的放牧试验,研究了高寒湿地土壤水分、地上生物量、牧草营养枝高度、出现频度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响应特征。得出:重度放...
19.[会议]
摘要: 高寒湿地退化与过度放牧活动密切相关.通过不同强度的放牧试验,研究了高寒湿地土壤水分、地上生物量、牧草营养枝高度、出现频度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响应特征.得出:重度放...
20.[会议]
西北旱寒区地理、地形因素与降雨量及平均温度的相关性——以甘肃省为例
摘要: 地理、地形因素是影响西北旱寒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生态保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甘肃为例,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选取该地区122 个气象站点的1980、1990...
1.[学位]
摘要: 本试验以小麦-水稻(WRR)常规种植模式为对照,其他4种处理分别为:冬菜-茭白(WZR)、冬菜-毛豆-荸荠(WECR)、水芹-芹芽-水稻(CCRR)、莲藕(L...
2.[学位]
基于HYDRUS的干旱区非饱和土壤入渗性能及水盐运移模拟研究
摘要: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阻碍干旱地区绿洲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干旱地区土壤的水盐运移规律,对干旱区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渭-库绿洲非...
3.[学位]
摘要: 利用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反照率等参数,结合气象站的观测和DEM数据,基于SEBAL模型模拟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2000年、2007年...
4.[学位]
摘要: 陕西省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对陕西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陕西省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不及时、...
5.[学位]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强度的农业施肥导致过量营养元素输入农区下游水体,造成大量河流、湖泊富营养化。为缓解下游水体的承受压力并提高水体质量,可在农田附近设置湿...
6.[学位]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温室气体的减排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第二大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格...
7.[学位]
摘要: 本文以哈密地区特色瓜果——哈密大枣为研究对象,共设计了八种水肥处理方案进行大田试验。试验主要监测不同水肥组合处理下矮化密植大枣生长、生理的变化情况,以及滴灌引...
8.[学位]
摘要: 陕西省渭北旱塬地区耕地面积占陕西省全部耕地面积的36.2%,小麦产量占陕西省小麦总产的70%左右,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核心地位。该地区属于半湿润易旱地区,夏季蒸...
9.[学位]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较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温度、水分、基质有效性等是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3个重要影响因子,本研究在鄱阳湖典型湿地...
10.[学位]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形成、氮磷等养分转化和循环过程,在推动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方面扮演...
11.[学位]
基于湿地分类的环境卫星高光谱影像处理方法及分类效果对比研究——以图们江口地区为例
摘要: 图们江口地处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该区域河湖众多,湿地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湿地研究和保护价值巨大。区位特点使对朝鲜和俄罗斯境内的湿地调查困难,因此,遥感...
12.[学位]
摘要: 干旱是一种世界范围普遍发生的复杂的自然现象,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影响巨大。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降水分布不均,境内干旱频繁且严重。传统的干旱...
13.[学位]
摘要: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农业生产区和主要的多民族聚居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农户收入水平较低。该地区山地面积比例高、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形复杂并且气候多...
14.[学位]
摘要: 干旱是造成农业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即使在湿润多雨的亚热带红壤区也频发季节性干旱。人们对季节性干旱的发生机制及其调控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然而,多是单一研...
15.[学位]
摘要: 本文以扎龙湿地为研究对象,以1984年、1994年、2004年、2014年四期TM影像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方法,借...
16.[学位]
摘要: 干旱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而干旱预报为科学地进行防旱抢险提供了决策支持。干旱指标作为研究干旱的一个重要方法,至今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7.[学位]
摘要: 在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期内,干旱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取北方典型灌溉农业区邢台市作为基本研究区域,基于农业气象站点...
18.[学位]
摘要: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裸土的蒸发是主要的水分损失,当地农民以砂石为材料对裸地加以覆盖以减小土壤水分的蒸发,这种砂石覆盖的土地称为压砂地,是一种免耕的保护性...
19.[学位]
摘要: 干旱灾害是广西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查询历史资料可以发现,1700至1945年,广西共发生旱灾152次,其中有12年发生全区性大旱,而从19...
20.[学位]
摘要: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同时也是受旱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囿于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区域内阶段性干旱和季节性干旱频发,给当地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