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79687篇,会议文献有11155篇,学位文献有20683篇等,心脏疾病的主要作者有胡大一、李莉、韩雅玲,心脏疾病的主要机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本课题组早期建立的“盐敏感性高血压研究队列”进行钠钾饮食干预,旨在探讨人群尿调节素基因多态性与血压钠钾反应性的关系。方法2004年在陕西眉县招募的来...
2.[期刊]
摘要: 目的Corin是一种可将心房利钠肽前体(pro-ANP)切割成更小的生物活性分子心房利钠肽的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参与高血压、心脏肥大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旨在探...
3.[期刊]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其冠脉造影结果的...
4.[期刊]
摘要: 目的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的4样蛋白(NEDD4L)通过调节上皮钠通道蛋白在血压调节及钠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群NEDD4L基因多态性与血压钠...
5.[期刊]
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125例,住院期间发生MVA 36例(MVA...
6.[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心室肥大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统计所有患者心室肥大发生状况,并由研究人员设计临床资料调查表调...
7.[期刊]
摘要: 心肺复苏基础研究是现代心肺复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析心肺复苏相关机制,改进现有心肺复苏策略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本文对复苏时治疗措施(胸外心脏按压、...
8.[期刊]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汁酸与炎症因子及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胆汁酸(BA)与炎症因子及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9.[期刊]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
10.[期刊]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力衰竭(HF)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
11.[期刊]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半乳糖凝集素3、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摘要: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半乳糖凝集素3(Gal-3)、基质金属...
12.[期刊]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随之而来的支架内再狭窄成为心血管领域的新难题。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始动因...
13.[期刊]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不良结局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
14.[期刊]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患病率>12%[1]。房颤可导致卒中及相关栓塞性疾病,因此...
15.[期刊]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明其与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全球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超过了3300万,预计未来40...
16.[期刊]
摘要: 研究显示,心房颤动可使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心房颤动,且心房颤动所致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
17.[期刊]
摘要: 背景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肾脏血液灌注异常,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肾损伤(AKI),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可用于评估肾脏血流变化,但有关其在感染...
18.[期刊]
肾功能联合BNP及血清白蛋白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Ⅰ型心肾综合征的预测作用
摘要: 目的 探讨肾功能联合B型脑钠肽(BNP)及血清白蛋白(Alb)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Ⅰ型心肾综合征(CRS1)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124例老年心力衰竭...
19.[期刊]
摘要: 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生发展具有依时性、依空性,其依时性体现在以正气亏虚为始,痰浊内聚、营血瘀滞为时间推移之产物,分阶段、渐次形成心血瘀阻证;依空性指在痰瘀互结等病...
20.[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转为窦性心律后,12 w运动康复对CHF的疗效。方法纳入确诊的AF伴CHF行射频消融术成功后患...
1.[会议]
摘要: 自2019年12月份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中国湖北武汉爆发,并在2个月内迅速蔓延至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疫情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公...
2.[会议]
摘要: 饮食管理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年进行辨证应用药膳食疗辅助调养冠心病方法,总结其中的验之有效的食疗方剂.并对对方中多次出现的药食材的传...
3.[会议]
摘要: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易因情绪波动而诱发,而更年期妇女常有焦虑、抑郁等症,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高于更年期前的女性.本文通过临床观察治疗,发现肝郁,是其中主要病机...
4.[会议]
摘要: 通过对1例心梗患者并发心室电风暴的抢救及护理.早期发现并准确判断病人发生室颤,立即进行连续有效的高质量心肺复苏、电除颤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密切观察患者病...
5.[会议]
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取的90例重症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方式分成对...
6.[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泻肺方对阿霉素(ADR)诱导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芪苈强心胶囊0.3...
7.[会议]
摘要: 目的:通过复制氯化钙-乙酰胆碱(CaCl2-ACh)诱导的大鼠房颤模型,观察并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房颤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期为基于三七总皂苷的房颤治...
8.[会议]
摘要: 2019年SCAI发布的这部心原性休克分类临床专家共识声明是为进一步提高心原性休克的临床诊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预后,并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心原性休克相关临床...
9.[会议]
2019ESC心力衰竭协会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诊断共识建议解读
摘要: 新共识更新的诊断流程提出了对HFpEF患者的病因诊断,是对2007年版的创新,凸显了病因诊断HFpEF患者治疗的重要性。新共识强调大多数患者都存在共同的危险因...
10.[会议]
摘要: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绝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充血性症状和体征,只有小部分表现为低灌注状态.对于充血为主的急性心力衰竭,快速纠正容量超负荷、缓...
11.[会议]
摘要: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2.25/1000人,发病率为35/10万人年.患者通常有临床症状,一般需要药物或电生理治...
12.[会议]
摘要: 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尽管其中多数为良性,部分类型仍需要适当的诊治以避免严重的后果.迄今针对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证据较少,2019年3月欧洲心律...
13.[会议]
摘要: 我国指南与CCS指南遵循了新的临床证据,详尽阐述了此类冠心病的定义、诊断流程、治疗及预后,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较为统一的参考标准。尽管欧洲指南对实际临床工作具有一...
14.[会议]
摘要: 房颤防治方面仍有许多尚未解答的问题,但筛查本身对改善疾病管理现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我国人口基数大,潜在房颤患者多,鉴于房颤的危险性,早期筛查尤为重要。在制定...
15.[会议]
从以病变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新概念
摘要: 在过去几十年中,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和心原性猝死机制方面,病理和影像学研究已经明确了发病前的病理学特征.以前将"易损斑块"、冠脉狭窄和心肌缺...
16.[会议]
摘要: 目的:及时有效地预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在临床决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病历数量的日益增长,传统队列研究方法预测效率无法满足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
17.[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经方炙甘草汤合潜阳封髓丹对室性早搏(阴阳两虚、虚阳上浮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自主神经失衡的影响. 方法:将诊断明确的室性早搏患者80例,随机数字...
18.[会议]
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模型大鼠心房肌Cx40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索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模型发生维持机制的关键病理环节,并阐释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大鼠心房肌Cx40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机制. 方法:选取健...
19.[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祛痰法在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神经调节机制,为冠心病临床用药选择及脏象理论的创新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
20.[会议]
摘要: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心腔内超声(ICE)作为一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临床价值也逐渐被认识.心腔内超声能够精确呈现心脏解剖结构、同步显示心脏血流动力...
1.[学位]
高强度他汀和替格瑞洛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的荟萃分析研究
摘要: 第一部分:高强度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的荟萃分析 目的:评价高强度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2.[学位]
摘要: 目的 通过腹主动脉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 TAC)建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
3.[学位]
初步探讨冠心病患者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术后发生二次狭窄的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冠心病患者PCB术后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靶病变发生二次狭窄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暨南大学附...
4.[学位]
张京春教授研究宋代宫廷医学相关文献及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
摘要: 心律失常,属传统医学“心悸”范畴,是心血管临床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无论是西药还是手术等治疗,均...
5.[学位]
冠心病气虚证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及补气方干预靶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摘要: 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冠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发现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冠心...
6.[学位]
摘要: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以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为研究证型。采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辩证标准的尿液和血清...
7.[学位]
摘要: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手段,望诊居四诊之首。望诊是通过观测症状、体征等病理现象,推测内在相应脏腑的变化,并从中提炼证候要素,病证结合,指导临床诊疗。《灵...
8.[学位]
摘要: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普及以及治疗效果持续改善,高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日趋增多。各国学者越来越关注研究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9.[学位]
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 从I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层面,利用网络药理预测、临床验证和细胞学功能研究,系统揭示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多靶点、多层次整体作用...
10.[学位]
摘要: 冠心病是导致心血管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脂蛋白通过参与脂质运输、交换和脂质代谢: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
11.[学位]
血府逐瘀胶囊干预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circRNA临床相关机制研究
摘要: 冠心病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严重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稳定型心绞痛是其重要分型之一。中医称冠心病为“胸痹”“心痛”,认为气机阻滞、血脉闭塞是其重要病机...
12.[学位]
摘要: 目的:分析无创心排量监测仪(NICOM)与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在优化多位点起搏(MPP)房室间期、心室间期及心室内间期的相关性。与“金标准”超声心动图优化MPP...
13.[学位]
摘要: 目的:评估维生素C(Vitamin C)在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下的心脏保护作用,同时评估全身...
14.[学位]
摘要: 背景:在房颤消融术中,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幅度可能影响房颤消融导管与心肌接触压力。适度且稳定的导管-心肌接触力既是获得消融透壁性损伤的关键因素,又是降低术后复发的...
15.[学位]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时间短、病程进展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其...
16.[学位]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严峻,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心力衰竭(下简称“心衰”)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左心室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