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代医方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865篇,会议文献有71篇,学位文献有46篇等,各代医方的主要作者有曾凤、杨力强、赵怀舟,各代医方的主要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黑苔为疾病发展中的一种证候表现,临床并不多见,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该文主要探讨金殿春主任运用小柴胡汤治疗...
2.[期刊]
摘要: 为了解经典名方“逍遥散”的研究进展、热点、研究趋势和加减化裁的临床新用,在中国知网(CNKI)以主题词搜索的方式,选取1363篇研究“逍遥散”的文献作为研究对...
3.[期刊]
摘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伤寒论》的主要方剂之一,叶天士拓展了该方的运用思路,该文通过学习、传承《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医案,分析总结出叶天士运...
4.[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寻找古方中使用珍稀中药人参的用药特点与配伍规律,以验证并拓宽其临床应用。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中筛选出用量及功效明确、组成含...
5.[期刊]
摘要: 通过对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方法及校勘内容的系统考察分析,发现宋臣校理各书普遍应用了对校、本校、他校、理校4种方法。宋校医书存在部分误校之处,推测可能与参考资料繁...
6.[期刊]
摘要: 八味肾气丸出自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以补肾益气、行气化水为主要功效的经典方剂,在原书中主要用于治疗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妇人转胞等病证。八味肾气...
7.[期刊]
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气滞血瘀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气滞血瘀型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用血府逐瘀汤,观察组联合温针灸治疗。结...
8.[期刊]
以《医方类聚·消渴门》为例探讨知识元标引在方证和药证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通过挖掘《医方类聚·消渴门》中的方证和药证规律,探寻知识元标引在中医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方法 采用知识元标引方法将《医方类聚·消渴门》进行深度...
9.[期刊]
摘要: 安宫牛黄丸是中医治疗热闭急症的“凉开三宝”之一,是中医经典的丸药代表。现代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安宫牛黄丸的临床运用范围宽泛。但关于安宫牛黄丸的源流及历史沿革尚待...
10.[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温畅祛痛汤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寒凝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
11.[期刊]
摘要: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用于治疗湿热阻滞,阳气不足的肠痈。其病机为阳气不振、湿热内蕴,根据这一病机将其应用于痤疮、湿疹、结节性红斑等皮肤病的治疗可取...
12.[期刊]
摘要: 该文从对气为血之帅、腰痛气滞血瘀证的理论认识,以及小柴胡汤组方意义、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小柴胡汤治疗腰痛气滞血瘀证的作用机制出发,探讨小柴胡汤在腰痛气滞血瘀证中的...
13.[期刊]
摘要: 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见于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共6首,依司天在泉不同而立方。对六气时行民病方的比较和数据分析,研究其用药规律发现因六气司天、在泉不同,其组方...
14.[期刊]
摘要: 通过考察北宋校正医书局类次《千金要方》的具体内容,发现宋臣按照内容性质相近、逻辑关系合理、分门别类严谨、编排体例统一的原则,对该书进行了重新编次,使其篇章结构...
15.[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化裁治疗脾胃虚弱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
16.[期刊]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OP)的方剂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筛出近20年用于治疗肾虚血瘀型O...
17.[期刊]
摘要: 该文总结枳实导滞儿科方治疗食积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证经验。小儿若睡前育养不当易形成积食,积食化痰而咳喘,化湿而发湿疹、荨麻疹,阻遏上中二焦而肺失宣降,治以祛邪...
18.[期刊]
摘要: 温清饮为明·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血崩门中的名方,由四物汤和黄连解毒汤组成,杨耀忠主任医师临证常用温清饮治疗诸类湿热虚瘀为主的皮肤病,收效颇佳。该文撷取杨耀忠...
19.[期刊]
鳖甲煎丸联合替诺福韦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联合替诺福韦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20.[期刊]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防可治的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故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尤为重要,其中稳定期合理治疗可...
1.[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用小柴胡汤加味配合激素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83...
2.[会议]
摘要: 小柴胡汤源自于《伤寒论》,主治少阳枢机不利,是和解剂的代表方。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方不但治外感热病,而且对内伤杂病也非常显效。只要其病机相同,不论外感、内伤病,...
3.[会议]
摘要: 胡希恕先生,生于1898年3月10日,卒于1984年3月1日,享年86岁,早年学医于清末进士王祥徵先生和河南儒医朱壶山先生,与伤寒名家陈慎吾先生相互问难,对日...
4.[会议]
摘要: 经方诞生于时疫中,最能治大病,有起死回生之功,为诸多医家所推崇。本文介绍了经方与时方的区别,浅谈了经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魅力和经方辨证的细腻,提出经方的核心是剂...
5.[会议]
摘要: “扶阳”就是扶持人体之阳气,阳主阴从,伤寒论经方共115方,有八十五方都是扶阳的方子,山西李可老中医认为“阳虚病人十占八九,阴虚病人百无一二”。本文介绍了运用...
6.[会议]
摘要: 在京跟随家冯世纶老师学习期间,曾亲历治疗数十例口腔溃疡患者,尤其是治愈不少复发性口腔溃疡,深感到经方的魅力,今举典型治验,谈一点学习经方的体会。
7.[会议]
摘要: 方证对应是经典中蕴藏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疾病诊疗模式,其诊疗模式可表示为“疾病=方证+药证”。在方证对应原则指导下,运用经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得良好疗效。 并举六...
8.[会议]
摘要: 银屑病是皮肤科的重点病种,临床分为四型,其中寻常型占93%,而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病型虽然只占7%,却远较寻常型困难。近半年应用经方治疗银屑病,感觉对这三型...
9.[会议]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3个病例说明,用中医经方治疗急症疗效优于西医。例1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产后发热惊厥,2剂而愈,而且无后遗症。例2用小青龙汤治疗西医治而无效的重症肺炎...
10.[会议]
摘要: 经方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方以其配伍严谨、结构凝炼、疗效卓著而历久不衰,至今仍在中医临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列举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瓜蒌薤白白酒汤案以...
11.[会议]
摘要: 经方是众多医家经过数千年实践确实有效的方剂,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方以其“药少而精、出神入化、起死回生、效如桴鼓”而著称。本文介绍了桂枝汤治疗上呼吸道...
12.[会议]
摘要: 经方在治疗皮科疾病时,临床上常常被忽略。我们通过学习《聂氏伤寒学》,在临床上大量的应用经方,治疗皮科病,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
13.[会议]
摘要: 仲景小柴胡汤乃《伤寒论》论治少阳病之主方。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后世俊彦更多发挥,继承创新,蔚然可观。本文以个人之运用体悟,管窥冰山一角,献策同道,就正方家。现就...
14.[会议]
摘要: 文章介绍了盖伦与古罗马医学的联系与区别,对《回回药方》记起版本流传及整理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盖伦学说在《回方》中体现。由于《回方》的成书时代与盖伦所生活的时代相...
15.[会议]
摘要: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有大量重复内容,经比对发现两书相同方剂药味组成基本一致,但在主治病证、炮制表述方式、方中药物剂量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且无任何文字标注...
16.[会议]
摘要: 中医方剂命名体现了立方者医方认知水平.梳理秦汉出土简帛及传世文献中的医方,可知此期方名从无到有,经历了病症型方名、功效型方名、药物剂型方名向复合型方名的递变,...
17.[会议]
摘要: 宋代方书空前之多,方剂理论也日益丰富.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转折点,方书定上由博返约的道路,理论也日益受到重视.使方剂学向标准化、规范化前进一大步.
18.[会议]
摘要: 常言"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方药剂量一直是难以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温病条辨>全部方药换算为克,输入数据库后制作出多种列表进行文献分...
19.[会议]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吐酸范畴。通过收集相关古代文献,分析历代医家治疗吐酸病经验,总结其发病机理为气机不畅,辨证分型有脾胃虚弱、寒邪犯...
20.[会议]
摘要: 本文考释的"消风散"是一个世纪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诸多西夏文方药之一,此前笔者释读了一则药方"芍药柏皮丸",尝试着从单个药方的解读出发,探讨西夏...
1.[学位]
摘要:
1.研究背景:
方剂是中国古代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古代医家创制了大量方剂,许多疗效确切,传承至今。但是,也有一些疗效不确定,或者还没有认识到其价值,...
2.[学位]
摘要:
方剂是由药物配合组成的医方。据统计现存有名和无名方剂20余万首,记载于2000余种中医古籍中,以古代的书面语言形式存在并传播。
知识表示是指把知识客...
3.[学位]
摘要: 中药剂型历史悠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唐代的剂型已经非常丰富,种类齐全。宋代是剂型发展创新的重要时期,中药制剂技术快速发展。通过对宋代10部重要方书记载剂型的统...
4.[学位]
摘要: 黄煌教授为我国现代著名的经方学者,他重视经方的现代应用研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开创性地提出了以“方-病-人”为中心的“方证相应”学说,并在方证的规范化、客观...
5.[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临证处方用药剂量的特点与规律。
方法:选取国医大师与对比医家的临证处方,采用地区、流派、朝代等分组对比形式,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
6.[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临证处方用药品类特点及规律,并与古代及当代一般医家对比,从中发现异同,提示国医大师与古代医家相比有何继承与发展;并揭示当代一般医家临证处方优...
7.[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临证处方初复诊用药变化规律,以便深入学习其用药技巧,为中医学术经验总结与传承开辟新途径、新方法。
方法:选取国医大师临证处方为研究...
8.[学位]
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总结当代中医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组方用药规律,分析南北不同地域医家治疗该病的用药差异,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和图...
9.[学位]
摘要: 东汉时期,张仲景寻求古训,博采众方,所著《伤寒论》,为中医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确立了中医临证论治、组方用药的基本框架。本研究以仲景《伤寒论》113...
10.[学位]
摘要: 唐代方剂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医方,记载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文献价值。方剂文献的文献整理,是当前各项相关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然而方剂文献为古医籍的一部...
11.[学位]
摘要: 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包括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等间接补法,统称为五行相生间接补法。收集用以上治法治疗的古代医案817例,主要应用粗糙集重要...
12.[学位]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近代经方派形成的历史背景、评价其历史贡献,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医学在“废止旧医案”影响下、中医存亡危机全面爆发之时的应对措施。这一历史启示可以...
13.[学位]
摘要: 目的:在充分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初步探讨钱乙学术思想,对《小儿药证直诀》所载方药信息进行全面、细致地整理,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计算和统计,全方位、多层次进...
14.[学位]
摘要: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系统整理和总结黄宪章名老中医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
方法:收集黄宪章老师门诊处方及住院电子系统中的病历数据,辅以相机...
15.[学位]
摘要: 目的:运用文献分析及统计学方法梳理慢性肾衰竭古籍文献的证治方药,对古代慢性肾衰竭证治方药规律、特点等进行研究分析,将为以后的临床或者是科研工作提供循证基础。<...
16.[学位]
摘要: 背景:腹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腹痛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确切,运用于临床具有独特的优势。腹痛其诱因多、易发作,而从古至今,不同医家针对腹痛的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