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学技术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96篇,会议文献有46篇,学位文献有164篇等,生物物理学技术的主要作者有王艳伟、唐一源、蔡继业,生物物理学技术的主要机构有大连理工大学神经信息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在冬季早期典型的边际天气条件下,环境温度较高,人工造雪的效率较低,水资源的消耗较高,使用生物冰核提高人工造雪效率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但是造价昂贵,不利于在国内...
2.[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Langmuir单层膜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髓鞘碱性蛋白(MBP)与"脂筏"(PC/SM/Cholesterol)模型相互作用...
3.[期刊]
摘要: 基于罗丹明染料和菁染料衍生物,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比率Cu^(2+)荧光探针(RCy7)。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研究了该荧光探针对Cu...
4.[期刊]
基于冷冻透射电镜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对适用于原位解析真核细胞核糖体结构的样品厚度研究
摘要: 目的:基于冷冻透射电镜电子断层成像和子断层平均技术,比较不同厚度样本中原位解析的核糖体超微结构分辨率,探究样品厚度与颗粒数量对解析原位结构分辨率的影响.方法:...
5.[期刊]
摘要: 用单分子技术来探究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DDAO)和DNA相互作用过程,可揭示其相互作用机制,且为获得安全高效的转基因非病毒载体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通过原子...
6.[期刊]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与转录因子AP-2γ具有高亲和力的小分子化合物
摘要: 目的 从FDA批准的1018种小分子化合物中筛选与AP-2γ蛋白具有高亲和力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 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FDA分子库的1018种小分子作...
7.[期刊]
摘要: 为实现未来中国空间站上微流控芯片中的单线虫自动化培养和生长监测,确定适合线虫生长的液体培养条件和生长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参数,分析了单线虫控制和长期培养的关键限制...
8.[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单分子磁镊(MT)及动态光散射(DLS)技术研究乙醇、pH值对镁离子导致DNA凝聚形态、临界凝聚力和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原子...
9.[期刊]
摘要: 研究髓鞘碱性蛋白(MBP)与髓鞘脂质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阐明髓鞘的结构、功能及其构象,以及与癌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间的相互关系.利...
10.[期刊]
摘要: 研究髓鞘碱性蛋白(MBP)与髓鞘脂质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阐明髓鞘的结构、功能及其构象,以及与癌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间的相互关系。利...
11.[期刊]
摘要: 以藜麦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得到藜麦粗多糖.粗多糖经AB-8大孔树脂吸附,DEAE纤维素柱分离得到QPs-I、QPs-II、QPs-III3种多糖.通...
12.[期刊]
摘要: 利用随机矩阵理论分析乳腺癌基因微阵列数据,得到乳腺癌基因共表达网络,找出乳腺癌基因共表达网络中重要的增殖模块和免疫模块,并预测基因PMSCL1与乳腺癌细胞的增...
13.[期刊]
摘要: 纳秒脉冲电场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诱导抗肿瘤免疫的作用.由于纳秒脉冲诱导治疗涉及的通路过多和常规检测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技术的局限性,其凋亡机制尚未达...
14.[期刊]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膜表面EGFR和c-Met的单分子水平共定位研究
摘要: 目的:在纳米水平直观验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是否可以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方法: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利用2种不...
15.[期刊]
摘要: 荧光扩散断层成像(Fluorescence Diffuse Optical Tomography,FDOT)对于医学诊断、药物研究等生物医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6.[期刊]
摘要: 木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木材腐朽是破坏木材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白腐菌是多种木腐菌中破坏木材细胞壁最为严重的。为抑制病原菌,提高木材利用率,利用低毒...
17.[期刊]
摘要: 为了找出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利用随机矩阵理论及层次聚类法分析肝癌基因网络,构建了肝癌基因层次树图,分析得到5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基因团簇,并预测WNT4、S...
18.[期刊]
摘要: 光谱分析法结合物理模建研究小檗淫羊藿甙(ICA)与清蛋白(HSA)的分子间作用,采用多种理论方程描述ICA与HSA分子间作用,并比较分析ICA与HSA分子间作...
19.[期刊]
利用核磁共振(31P-NMR)测定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中磷含量的新方法研究
摘要: 目的:利用31P-NMR核磁共振定量法(QNMR)测定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荚膜多糖中的磷含量,建立QNMR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Bruker AVANC...
20.[期刊]
全氟辛酸与血清蛋白分子间作用的紫外-荧光光谱分析法建立及理论模建研究
摘要: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perfluorooctan...
1.[会议]
摘要: @@本实验以RAW264.7细胞为例,摸索贴壁细胞处理的最佳方法以及仪器参数设置的最佳值。RAW264.7巨噬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贴壁后,细胞外周的表面结构由...
2.[会议]
摘要: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Tv)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可引起男女多种生殖、泌尿器官滴虫病,并可导致女性不孕症或男性不育症...
3.[会议]
摘要: @@男性不育的病因分类可分为绝对不育(无精子症)和相对不育,后者依据精液分析结果可进一步分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精子无力症和精子数正常性不育。纤毛不...
4.[会议]
摘要: @@微古化石的鉴定一直以来都是判断地层年代的重要标志,亦是石油勘探研究油生油储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光学显微镜鉴定方法及照片因其放大倍数及景深的限制,纹饰结构常模...
5.[会议]
摘要: @@目的:分析胎儿舌背粘膜表面超微结构的特异性。rn 材料方法:取胎龄为26周的胎儿舌背粘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rn 结果:发现(1)...
6.[会议]
解毒消症饮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和定量分析
摘要: @@通过中药复方解毒消症饮含药血清对SGC-7901胃腺癌细胞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和电镜图像定量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
7.[会议]
摘要: 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膜蛋白的三维结构解析是结构生物学的难题。固体核磁共振因可以在磷脂双层膜的环境下研究膜蛋白等因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过去的几年...
8.[会议]
摘要: 原位高分子胶体表征技术,如:粒子追踪,全内反射显微镜在现今的高分子胶体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课题组是如何利用这些原位高分子胶体表征技术去解决生物复杂体系...
9.[会议]
生物大分子的电子显微镜研究——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从二维结构到三维构筑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蛋白质分子复合物的功能,探索生命的奥妙,用负染色技术,低温电镜技术以及单颗粒电镜图像技术对生物体中几种重要的分子马达或分子机器以及大分子复合物之间...
10.[会议]
摘要: TEM及SEM原位纳微操纵及电力学测量系统近年来已经成为电镜工作者原位分析及表征微纳尺寸材料时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对TEM及SEM原位纳微操纵及电力学测...
11.[会议]
摘要: 本文采用更加刚性的顺磁标记技术,利用顺磁弛豫增强技术研究了细胞周质谷氨酞胺结合蛋白(G1nBP)的loop 1片段的细微运动和泛素蛋白(Ub)loop β4-...
12.[会议]
摘要: 本研究以酵母转录激活因子(GCN4)亮氨酸拉链为母体,选择突变后不会改变蛋白分子原有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位点,构建组氨酸残基突变体以建立金属离子自旋标记体系,将P...
13.[会议]
摘要: 本工作探索了通过蛋白质巯基与标签中不饱和碳碳双键的Michael加成反应将顺磁标签引入蛋白质的标记方法。这种方式避免了在还原性或高pH条件下标签不稳定的问题,...
14.[会议]
利用113Cd和异核NMR方法解析一个CXC结构域的Zn3Cys9簇的配位、结构和DNA结合界面
摘要: 本研究克隆了一个CXC结构域,在表达纯化过程中,使用通过核磁共振方法对蛋白质的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质谱测定发现蛋白质中包含有三个Zn离子.由于Zn的核磁共振信...
15.[会议]
摘要: 目前通过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SAXS)搭建出Mogl和Ran复合物的结构外形,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获得的复合物相互作用界面信息以及高分辨率度的Mogl和Ran...
16.[会议]
摘要: 本研究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了结合分支杆菌Lsr2和鼠伤寒沙门氏菌H-NS的DNA结合结构域的溶液结构。核磁滴定实验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Lsr2 DNA结合结...
17.[会议]
摘要: 本课题组从事新型顺磁核磁方法的发展,并运用核磁新方法新技术表征蛋白质的动态组学.文章将汇报PRE用于表针蛋白质动态组学的原理,刚性顺磁探针的开发,差比PRE(...
18.[会议]
摘要: 固体核磁共振对蛋白质进行信号归属需要多维相关实验.在这些多维实验中,异核13C-15y相关的建立主要通过specific CP技术实现,即1H的磁化通常经由1...
19.[会议]
摘要: 本研究着重于在非金属蛋白上人为引入顺磁金属离子,并在固体核磁共振中观测顺磁金属离子带来的PCS效应。通过将不同的顺磁金属离子加到不同的突变位点,测量出相应的P...
20.[会议]
摘要: 本文提出了“超极化氙化学位移反转转移”磁共振方法,利用微量的束缚态Xe(超分子笼内Xe)和大量的自由态Xe之间的化学交换,实现对信号的进一步放大。相对于传统磁...
1.[学位]
摘要: 氨基酸、核苷及脂类等代谢物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其共同参与了细胞的代谢调节、信号传导和免疫预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能够有效反映细胞的功能状态。原位分析组织中多...
2.[学位]
摘要: 磁声成像(Magnetoacoustic tomography,MAT)是一项结合了电磁成像高对比度与超声成像高空间分辨率的新型组织电特性功能成像技术。MAT...
3.[学位]
摘要: 水果中的糖分是合成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的基础原料,能够影响果实的甜味和色泽,准确测得水果的含糖量能够指导人们选择适用的水果;水果的机械损伤是评价水果内...
4.[学位]
摘要: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在大脑功能成像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探求人体静息态下所隐藏的生理和心理意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大脑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
5.[学位]
摘要: 核磁共振是电磁波与既有角动量又有磁矩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一种共振特性,它的本质是原子核吸收电磁波能量发生能级跃迁的一种现象。随着近代量子物理学...
6.[学位]
摘要: 核磁共振是射频电磁场与有磁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能量吸收和发射现象。利用核磁共振这一物理现象可进行成像研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磁共振成像学和磁共振显微学。商用...
7.[学位]
摘要: 光学探测单个不发光的微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与纳米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例如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可作为分子探针在细胞层面上实现分子水平的生物靶标探测。但...
8.[学位]
摘要: 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干涉现象的无标记生物传感技术。入射光在传感器表面生物膜两端的反射光形成的干...
9.[学位]
摘要: 目的:血流剪切应力对肿瘤细胞的定向作用可能是引起肿瘤细胞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剪切应力作用于细胞膜上表面,首先引起细胞膜表面张力的改变,这种物理改变可能是肿瘤细...
10.[学位]
摘要: 纳米尺度下气体在固液界面上的聚集行为被证明对固液界面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流体动力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环境和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
11.[学位]
摘要: 磷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元素,它参与核酸、酶、生物膜等的构成,也是组成骨骼、牙齿等的成分,在生长发育、能量代谢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含磷化合物广泛的存在于食品、药...
12.[学位]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2和M4的内吞及内吞后转运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 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内吞和内吞后的转运对于细胞表面受体含量及信号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激动剂刺激条件下,大多数的GPCR通过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CD...
13.[学位]
摘要: 核糖核酸(RNA)是生命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大量研究表明,仅有不到2%的RNA被用来编码蛋白质,其余占绝大部分 RNA作为非编码 RNA(Non-co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