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718篇,会议文献有298篇,学位文献有149篇等,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的主要作者有滕吉文、石耀霖、宋传中,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西太平洋中段包含发育众多独立海山、海山链及海岭的西太平洋海山省(WPSP)、马里亚纳海沟和马里亚纳岛弧,其形成与演化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研究区金属矿产、尤其是...
2.[期刊]
摘要: 中国存在多个时代、多种类型的造山带,发育了多种多样的俯冲增生杂岩带,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洋陆转换过程,如何揭示包括洋内演化和洋陆转换等的造山过程一直是一个难题。为...
3.[期刊]
摘要: 增生造山带中陆源碎屑岩物源区特征的研究可为解剖造山带结构甚至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证据。北山造山带中部的古硐井群被认为是前寒武纪稳定沉积盖层,是北山造山...
4.[期刊]
摘要: 桂西南那坡盆地位于八布-Song Hien构造带,发育早-中三叠世岩浆岩和巨厚海相碎屑岩系,是研究华南地块南缘古特提斯造山过程的关键地区。本文对那坡盆地中三叠...
5.[期刊]
OBS2018-H2测线反射与折射数据联合揭示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的深部地震结构
摘要: 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是减薄陆壳和正常洋壳之间的过渡区域,蕴藏着南海从张裂、破裂至初始海底扩张的重要信息.OBS2018-H2测线穿过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
6.[期刊]
摘要: 川滇地区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南段,近百年来地震活动性持续较高,该地区未来强震预测研究备受关注.本文根据该区域百年时间内发生的30次M_(S)>6.5历史地震,结...
7.[期刊]
摘要: 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其东段与西段的地貌以及新生代地表变形样式差异显著.在新生代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这一共同构造背景之下,引起祁连山东段和西段这些差异的深...
8.[期刊]
摘要: 琉球弧前盆地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北部与欧亚板块汇聚部位,发育于琉球海沟北部增生楔与琉球岛弧之间,是典型“沟-弧-盆”体系的组成单元。现利用多道地震资料,首次建立琉...
9.[期刊]
摘要: 本文利用径向和切向接收函数后方位角加权叠加方法分析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二期资料,确定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邻近区域地壳各向异性参数.结...
10.[期刊]
摘要: 南大西洋裂解造成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分离得到了广泛认可,该区域也与大陆漂移学说的诞生密切相关。但大陆漂移的驱动力从其提出至今一直存在争议,定量化分析大西洋裂解...
11.[期刊]
摘要: 楔形体理论研究楔形体在底部摩擦力、重力和边界外力共同作用下内部的应力状态,有助于我们定量分析断层强度和岩石性质与楔形体稳定状态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基于...
12.[期刊]
湘西沅麻盆地早白垩世红层古地磁学研究及其对川东褶皱带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指示
摘要: 川东褶皱带作为华南板块中部的“侏罗山式”褶皱,开始形成于晚古生代.自白垩纪晚期开始,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对欧亚大陆挤压的影响,这一构造带乃至华南板块中部又叠...
13.[期刊]
摘要: 近几十年来,对月球的遥感观测以及对月岩样品的分析揭示了月海玄武岩、镁铁质月球玻璃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其被认为与月幔的热化学演化密切相关,并且引出了许多解释...
14.[期刊]
摘要: 绝大多数大地震发生在先存断层构造上,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断层摩擦失稳行为.研究断层上的摩擦动力学行为对地震数值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地震断层动力学行为,首先回...
15.[期刊]
摘要: 木里—盐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属于古特提斯洋构造域,是松潘—甘孜地块及扬子地块的交接地带,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区域.本文介绍的是横穿木里...
16.[期刊]
摘要: 地震动旋转分量可以提供传统平动分量所欠缺的空间梯度信息,理论上可以提升对震源参数的约束.本文对旋转分量用于矩张量反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数值试验.首先分析了均匀无...
17.[期刊]
摘要: 钱塘江因其恢弘的涌潮现象而举世闻名,对钱塘江涌潮形成机理的探究具有理论与应用双重价值.本文建立了考虑非线性、频散以及耗散作用的二维高阶Boussinesq型方...
18.[期刊]
摘要: “三联点”是全球板块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张的智利洋脊向南美板块俯冲形成了智利三联点,并造成了智利三联点以南数百千米范围内剧烈的地形变化.智利三联点区域的...
19.[期刊]
摘要: 印度大陆板块从位于南半球的冈瓦纳大陆裂解并漂移到当前位置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大陆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在大陆漂移学说提出至今一直存在争议,定量估算印度大陆板块运动的驱...
20.[期刊]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南部基底花岗岩形成演化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研究
摘要: 二连盆地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油气基地、煤炭基地和铀矿床富集区。基底花岗岩是盆地重要的含铀岩系沉积物源和铀源,以及重要的油气储层。然而,至今对二连盆地基底花岗岩的形...
1.[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两层密度分界面的反演计算。首先建立了界面深度的三维模型,正演计算得到两层界面产生的叠加重力异常。利用这个重力异常值进...
2.[会议]
摘要: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陆陆碰撞的典例,其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对全球尺度的构造,生态和气候变化有深远影响.青藏高原地形生长的时空演化历史对理解高原型巨型地貌体形成等大陆构...
3.[会议]
摘要: 俯冲带作为全球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浅部地壳应力场,大多数采用P波极性数据、地震震源机制以及断层滑动数据反演应力主轴方向...
4.[会议]
鄂东南铁山菱形石香肠基质层运动学涡度值测量分析及能干层与基质层黏度比计算
摘要: 本文以鄂东南铁山地区菱形石香肠的基质层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尺度研究菱形石香肠基质层微区运动学涡度值,所得数据表明:菱形石香肠基质层在变形后期主要受平行层面方向的...
5.[会议]
辽宁台里骨节状石香肠构造能干层有限应变测量分析及围岩黏度比计算
摘要: 本文以辽宁台里"S"型骨节缝骨节状香肠构造为研究对象,利用惯量椭圆法对这类石香肠的能干层进行微区有限应变测量,获得岩层运动学涡度值,所得数据研究表明:该"S"...
6.[会议]
湖北铁山褶皱叠加型骨节状石香肠基质层运动学涡度及其与基质层的黏度比
摘要: 湖北铁山是亚洲首个发现骨节状石香肠的地区,本文以褶皱叠加型骨节状石香肠为研究对象,获得基质层运动学涡度值的分布,表明:早期的两次纯剪切作用形成骨节状石香肠构造...
7.[会议]
遥感影像在识别构造破裂带中的应用——以华北陆块太行山北段蔚县—涞水地区为例
摘要: 遥感方法具有一些常规地质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这对追索一些重要构造带的平面展布、分析断裂构造的复合关系以及中生代中晚期—喜山期以来的区域构造变形及动力机制、构造...
8.[会议]
摘要: Temperature is a fundamental issue in graniticmagmas.Hf is otopic variations in...
9.[会议]
“东亚大陆边缘型”理论:中生代多板块汇聚和多方向挤压-伸展造山
摘要: 本文将东亚大陆边缘由南而北分为4段,即东北亚、华北、华南和东南亚,它们分别是由东北亚俯冲增生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华南褶皱造山带和东南亚裂解增生带组成.东亚大陆...
10.[会议]
离散型双俯冲的地球动力学:东南亚Molucca海俯冲带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地质记录和地球物理观测表明,在地质历史中单个大洋板块两侧可能同时发生俯冲,即离散型双俯冲作用(Divergent Double Subduction,DDS)...
11.[会议]
摘要: 构造形变和非构造形变的分离一直是地球动力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南部区域近20年的GPS观测数据,解算该地区垂向速度和面膨胀率,并分析比...
12.[会议]
摘要: 目前3D立体显示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源于人眼具有立体视觉功能,可以通过大脑感知不同景深的物体,可以利用3D立体显示技术实时显示拍摄的景物。科学技术可视化是把具有...
13.[会议]
摘要: Paleomagnetism is helpful in defining long term region vertical axis rotations....
14.[会议]
摘要: 洋-陆转换/耦合地带就是大陆与大洋岩石圈转换/耦合的特殊构造地带.探索该区动力学对于深入理解人类密集区的地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洋-陆转换/耦合过程不是指...
15.[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Arcgis、Global Mapper软件,结合水文地质报告对山前冲积扇范围的描述,提取出龙门山山前冲积扇,通过对比山前冲积扇的发育情况,来探讨龙门...
16.[会议]
PTte2D:一种自行开发的用于模拟长期地质过程的有限元程序
摘要: 数值模拟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于地球的认知.数值模拟的技术核心是计算程序.在过去几十年里,学者们开发了许多用于模拟地质过程的热-力耦合粘(弹)塑性程序。这些程序中...
17.[会议]
摘要: 本文尝试以高喜马拉雅低温热年代学结构为基础,通过构造热模拟的方法量化分析上述不同的构造模型与高喜马拉雅构造及地表热年代学信息之间的关联,量化约束喜马拉雅造山带...
18.[会议]
摘要: 前人利用对天山造山带的速度结构做过大量的研究,包括利用Pn波对中天山和东天山地区上地幔顶部速度与各向异性成像研究,以及使用三维体波速度成像技术对天山地区的地壳...
19.[会议]
摘要: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沙排1、红山4、克88、玛湖1、玛18、夏87、风南10等井克拉玛依组见到类似的孢粉组合,因此可以提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组下亚组时代...
20.[会议]
摘要: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是一个由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盆地叠加而形成的"多旋回叠合沉积盆地",不同地质阶段具有不同的构造背景、盆地类型、物源-沉积体系、沉积相及含油气系统...
1.[学位]
摘要: 地脉动(~0.05-0.50Hz)主要来源于海浪运动与海底固体地球界面的耦合作用,台风引起的强烈海浪运动往往可使地脉动能量显著增强。由于涉及大气—海洋—固体地...
2.[学位]
摘要: 地脉动(~0.05-0.50Hz)主要来源于海浪运动与海底固体地球界面的耦合作用,台风引起的强烈海浪运动往往可使地脉动能量显著增强。由于涉及大气—海洋—固体地...
3.[学位]
1050-410Ma全球板块重建:中国三大地块的洋陆格局及区域构造演化
摘要: 自从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被地球科学界广泛接受以来,就一直是我们了解地球的发展演化和表面地质现象的基本理论框架。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我们了解当今...
4.[学位]
摘要: 俯冲板块在俯冲过程中与周围地幔不断发生热交换,该热演化过程主要由热传导和平流物质交换两种作用构成.俯冲带热结构的演化是控制俯冲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转变的决定性因...
5.[学位]
摘要: 牦牛山组在柴达木盆地周缘均有出露,其中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牦牛山组下部为一套陆相沉积夹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上部为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合。该套组合角度不整...
6.[学位]
摘要: 兴隆台潜山带内幕断裂发育,结构复杂,以往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地震资料对潜山内幕构造形态成像不清,制约着该区裂缝性油气资源的深入开发。为进一步提高兴隆台潜山及内幕...
7.[学位]
摘要: 本文选取四川省西北部雀儿山一带玛尼干戈地区构造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以及相关成果资料研究,在结合地层学、运动学、断层几何学、遥感影像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研究...
8.[学位]
摘要: 贵州德江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块黔北隆起区。研究区内广泛发育沉积地层,经过多期次地质构造的改造,形成了特殊的构造样式。通过对研究区内岩石地层、褶皱和断裂构造等进行野...
9.[学位]
摘要: 地球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非线性、非均匀性、多次的地质作用,地下岩石的岩性、孔隙度、渗透性及岩石物性的分布表现出很强的非均匀性及各向异性。为了描述非均匀性对象,应...
10.[学位]
摘要: 楚科奇边缘地是楚科奇海陆架外缘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形与构造单元,它的地球物理及地层与构造特征对于认识美亚海盆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重点分析和解释楚...
11.[学位]
摘要: 各向异性是地球内部介质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地震各向异性一直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剪切波分裂分析是近年来探求地震各向异性的一个主要方法。本文概述了地震各向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