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气候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422篇,会议文献有158篇,学位文献有529篇等,古气候学的主要作者有王苏民、安芷生、刘东生,古气候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鄂尔多斯盆地早侏罗世富县期沉积演化:大洋缺氧事件前后陆地气候变化的响应
摘要: 托阿尔期早期早侏罗世大洋缺氧事件(T-OAE,~183.8 Ma)是一次全球性的地质事件,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富县组记录了此次地质事件的陆地响应过程。主要基于...
2.[期刊]
摘要: 对伊豆小笠原海脊(ODP 782A孔)上新世以来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组成、含量及矿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黏土矿物以伊利石(42%)和蒙皂石(42%)为主...
3.[期刊]
摘要: 为研究奥陶大灭绝与该时期古环境和古地理的联系,对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样品进行了有机碳(TOC)、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滇黔...
4.[期刊]
摘要: 对天山北麓黄土分布特点与形成年代的研究,以及以此为载体应用各代用指标的古气候重建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选取黄土—古土壤序列分明,底部S3古土...
5.[期刊]
摘要: 亚洲季风气候响应的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模式是目前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是否表现为单一模式,还是存在多种模式仍有争议。基于山西龙洞...
6.[期刊]
摘要: 第四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影响,海岸带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的海陆相互作用和海侵—海退等地质事件,包含了丰富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等信息。选用珠江三...
7.[期刊]
近1 Ma以来帕里西维拉海盆沉积物物源和古气候:粒度和黏土矿物特征的指示
摘要: 通过对西太平洋帕里西维拉海盆的C-P19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和古地磁分析,建立了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并结合粒度组分和黏土矿物分析,揭示了沉积物中蕴...
8.[期刊]
摘要: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距今约201 Ma)是地球历史上的关键时期,中大西洋火成岩省(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CAM...
9.[期刊]
摘要: 古土壤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球表面,直接记录了其形成时地球陆地表层的环境信息。以四川盆地中生代古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古土壤的形态与微形态、矿物组成、颗粒组成以...
10.[期刊]
甘肃张掖白垩纪早Aptian期黑色页岩揭示的气候岁差驱动及其意义
摘要: 白垩纪中期是温室气候的典型代表,在该时期地球经历了深刻的环境变化。有研究表明白垩纪中期欧洲低纬(约20°~30°N)地区海相地层的黑色页岩呈现斜率信号,同一时...
11.[期刊]
摘要: 石笋作为研究第四纪地质的良好载体,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气候代理指标,其中最常见的有灰度、氧同位素、微量元素等。深入理清这些代理指标的影响机制、气候意义,对于石笋研...
12.[期刊]
广东雷州半岛晚渐新世—早更新世孢粉共存因子分析及古气候变化重建
摘要: 广东省雷州半岛新生代钻孔ZKA01揭露的地层序列自下向上为渐新统涠洲组、中新统下洋组、角尾组、灯楼角组、上新统望楼港组、下更新统湛江组和中更新统北海组,涠洲组...
13.[期刊]
摘要: 江西赣州会昌盆地是我国东南地区晚中生代众多陆相断陷盆地之一,盆地红层记录了重要的沉积环境信息。采用野外剖面观测、岩石样品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会...
14.[期刊]
9.4 ka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成沉积物色度参数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演变
摘要: 以青藏高原东北部泽库剖面(ZK)风成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定了169个样品的色度参数红度(a^(*))、黄度(b^(*))、亮度(L^(*...
15.[期刊]
摘要: 柴达木盆地贝壳堤保存有大量大小混杂及两壳绞合的双壳类化石,是全球干旱区罕见的地貌景观,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晚更新世的气候与环境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区域地质记录。该记...
16.[期刊]
摘要: 利用时频时序分析对依兰盆地始新世连续沉积物的烧失量数据进行旋回划分,再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降噪滤波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有机质和碳酸盐的含量特征和变化规律。在依兰盆...
17.[期刊]
江汉盆地SKD1深钻记录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的古气候
摘要: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56 Ma)是发生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附近的一次快速增温事件,研究PETM事件的气候变化及驱动机制对应对全球变暖对气候和生态...
18.[期刊]
莱阳盆地Albian阶林家庄——辛格庄组古环境演变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摘要: 胶莱盆地是一白垩系发育较为完整的陆相含火山地层沉积盆地。白垩系中发现有大量恐龙骨骼、恐龙蛋,以及其它动植物化石,是研究陆相白垩纪古环境演变的重要地区。本文通过...
19.[期刊]
摘要: 鄱阳湖湖滨地区广泛分布着晚第四纪风沙沉积序列。在星子县沙岭沙山进行野外调查后选择蓼花剖面开展工作,测试了地质时代和粒度,对粒度结果使用端元分析模型进行研究,探...
20.[期刊]
摘要: 在郎溪剖面全样中提取石英矿物,与原始沉积物在各粒度特征上有着显著异同。粒度组成上粉砂>黏粒>砂砾,而沉积物粒度黏粒含量更高且在下蜀黄土层出现不一致的分布规律;...
1.[会议]
摘要: 通过对北疆阿勒泰泥炭岩心的精确定年、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分析以及相关的现代过程研究,表明阿勒泰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古温度变化的指示器,进而重建该地...
2.[会议]
YE07钻孔孢粉组合特征记录的银川盆地720ka.B.P.以来的古环境演化特征
摘要: 对银川盆地YE07孔的233块样品进行孢粉分析,探讨了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可将720kaB.P.以来银川盆地的植被演替划分为:以针叶树为...
3.[会议]
摘要: 对西安南郊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建立该研究区域全新世以来黄土-古土壤沉积年代序列,分析东亚冬、夏季风变迁规律,为揭示人为干扰西安地区的古环...
4.[会议]
摘要: 为了进一步明确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特征,分析了分布于华南华中华北地带的陆生蜗牛壳体的团簇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蜗牛壳体钙化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团簇同位素分馏原因,结合...
5.[会议]
微生物岩记录了微生物对古气候的影响:以晚古生代冰室气候向中生代温室气候转变为例
摘要: 自从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生物与环境之间一直存在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人们对地质环境如何影响关键生物类群的起源、灭绝、复苏...
6.[会议]
摘要: 白垩纪是地史上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其古气候和古环境条件是近年来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该时期全球变化的深刻认识需要加强对陆相气候记录的研究(王成善和胡修棉,...
7.[会议]
摘要: 通过分析鄱阳湖东南部ZK10钻孔剖面植硅体及硅藻组合特征,讨论该区自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化规律.ZK10钻孔剖面主要为粘土,含少量粉质黏土,属滨湖相沉积....
8.[会议]
摘要: 表生环境下黏土矿物性质相对稳定,矿物晶格中氢氧原子不与周围大气发生同位素交换,其氢氧同位素组成较好保存了矿物形成时的古气候信息.因此,黏土矿物氢氧同位素近年来...
9.[会议]
摘要: 末次冰消期是距今最近的冰期与间冰期的转换期,气候变化幅度较大,主控因素突出,同时有着丰富的地质载体资料.因此该时期是研究东亚季风区干湿分布背后控制因素的最优选...
10.[会议]
摘要: 埃迪卡拉纪的氧气含量变化与生物进化密切相关,氧气含量的升高被认为可能是诱导宏体动物出现的原因,这成为了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Cr同位素开始应用到研究...
11.[会议]
摘要: 大兴安岭中段龙江盆地为一个北东东向的中生代断陷盆地(李永飞,2013;丁秋红,2013),盆地内出露的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为中侏罗统万宝组,下白垩统龙江组、光华...
12.[会议]
摘要: 中上新世(~3Ma)是地质时间尺度上距今最近的一个持续性暖期,该时期CO2浓度约为405ppmv,全球年平均气温比现代高大约2-4℃,北方森林向北扩张,北半球...
13.[会议]
摘要: 利用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最新第3阶段中9和13个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数据,集中研究了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中期东亚地区的水汽输送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
14.[会议]
摘要: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主要模态,对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尤其是北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冬季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15.[会议]
青藏高原邛多江盆地湖相沉积物粒度40.2~30.3ka BP气候变化记录
摘要: 青藏高原自快速隆升以来,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气候环境格局,尤其是对亚洲季风区的形成和全球的碳循环、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古气候,...
16.[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气候模式揭示,晚中新世托尔顿阶(Tortonian,大约700万到1100万年前)是北非干旱加剧撒哈拉沙漠形成的关键时段。利用挪威地球系统模式(Nor...
17.[会议]
应用一个新的磁学参数χFD/HIRM洛川和三门峡剖面L1-S5古降水
摘要: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oil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climate,especially pre...
18.[会议]
摘要: 末次冰消期是由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过渡的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古气候阶段,因此其间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对于理解极端、快速气候波动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东亚内陆半干...
19.[会议]
摘要: 作者试图通过对珠江口盆地ZK316钻孔的孢粉组合进行分析来探讨珠江三角洲的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并通过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孢粉组合进行对比,来进一步分析珠...
20.[会议]
摘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野外考察,开展研究区考古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研究,并与古气象因素相联系,旨在为当今人地关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澧阳平原...
1.[学位]
摘要: 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利用资源的方式与能力的不同,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每一阶段都具有...
2.[学位]
摘要: 新石器文化演化与全新世中期以来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成为人地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新世中期是全新世最暖阶段,对新石器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汾河流域处...
3.[学位]
酒泉及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Cheirolepidiaceae及古大气CO2重建
摘要: 掌鳞杉科植物(Cheirolepidiaceae)对气候环境有较强的指示作用,本文利用酒泉及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内保存的掌鳞杉科植物对研究区古气候环境进行定性及...
4.[学位]
摘要: 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副特提斯海退缩、新生代全球降温等重大地质-气候事件的具体联系一直是国内外古气候研究的重点。前期研究多集中于中国黄土...
5.[学位]
山西公海过去15 ka的湖泊沉积物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摘要: 近10多年来,利用湖泊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brGDGTs)的甲基化度指标(MBT,MBT'5ME,MBT'6ME)和环化度指标(CBT,CBT'),重建过...
6.[学位]
摘要: 河流地貌不但能够记录构造活动塑造地形的历史,同时也能反映由气候控制的地貌演化过程。针对河流侵蚀-堆积过程,近几十年来,众多学者从构造活动的差异、气候变化、地层...
7.[学位]
摘要: 中国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人类生存环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威胁,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就必须对过去的气候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全新世...
8.[学位]
摘要: 本论文选取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南北横断面上的环县、西峰、长武和渭南四个剖面,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对四个剖面的第四纪黄土-古土壤中的钾长石/斜长石相对含量比值(K/P...
9.[学位]
格陵兰NOW14钻孔摇蚊亚化石揭示的气候波动变化:基于种群变化及氧同位素方法比较
摘要: 格陵兰岛所在的北极地区不仅能敏感地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更能通过“海—气—冰”复杂的反馈机制对北半球进而全球气候产生直接影响,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
10.[学位]
青藏高原南部全新世早-中期气候变化:墨竹工卡钙华碳氧同位素记录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地质学家(尤其是古气候学家)的高度关注,钙华作为古气候环境的重要载体,对理解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墨竹工卡钙华的岩石学和...
11.[学位]
摘要: 古气候对现代气候环境变化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古气候的研究备受关注。由于植物对于气候的变化反应灵敏,并且赋存于沉积物中的植物孢粉化石能地层中保存...
12.[学位]
摘要: 青藏高原东部是世界上海拔高,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区域之一。青藏高原东部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之一。研究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的年...
13.[学位]
摘要: 成都盆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属龙门山中南段的冲积平原,盆地内第四纪沉积物广泛分布,第四纪沉积物中记录着各个时期的环境变化信息。不同的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同,在...
14.[学位]
摘要: 青藏高原,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对全球气候格局有重要影响,其中高原隆升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尤为突出,这也是近年来科学家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之一。用湖泊沉积物作为气候...
15.[学位]
摘要: 近2000年百年-年代际尺度亚洲季风变率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是当今古气候研究的关键领域。由于缺乏精确定年的高分辨率地质记录,这一时段季风突变事件的频率、振幅和模式...
16.[学位]
摘要: 冰期气候研究一直是古气候研究的重点,末次冰期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而对更老冰期(如倒数第二次冰期)的研究尚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基于中国湖北恩施落水洞石笋(编号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