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08篇,会议文献有11篇,学位文献有19篇等,陵墓的主要作者有吉日嘎拉、权东计、李声能,陵墓的主要机构有咸阳师范学院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东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大成就者黑行师考--兼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黑行师图像
摘要: 文献材料与考古遗存的双重证据显示,敦煌莫高第465窟内大成就者群像中的黑行师图像,最早可追溯到西夏时期的藏传佛教文本与传轨。在与新疆、西藏等地及海外收藏黑行师...
2.[期刊]
摘要: 有元一代,在崇奉佛法的蒙元统治者的率先垂范下,河西地区的文殊信仰获得了进一步弘传。这于相关文殊典籍的翻译校勘,佛教石窟与壁画的重修绘制及碑刻题记的刻写制作等活...
3.[期刊]
摘要: 柿子湾崖墓群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墓葬分布于邻岷江东岸的柿子湾崖壁上。1956年8月16日、1980年7月7日,柿子湾崖墓群两次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4.[期刊]
摘要: 霍家在南中地区失势,从建宁向外迁移,最终定居朱提并营建家族墓地,故霍承嗣墓迁葬朱提而不是建宁;对比文献资料和霍承嗣墓壁画内容发现,该墓西壁壁画是展现霍承嗣处理...
5.[期刊]
南朝时期的母子同陵和墓侧长子位——读《南史·梁武帝诸子传》札记
摘要: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南朝陵墓营葬中存在"母子同陵"现象和"长子位"的观念.南朝母子同陵墓例中,母皆非嫡妻,未能合葬夫墓,故依子而葬.长子位应位于东侧,然分...
6.[期刊]
摘要: 传世史籍简略地记载了康太和于733年随幽州节度副使乌知义参加对契丹的战争;敦煌文献P.3885抄有一篇《前大斗军使将军康太和书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及相关文献,...
7.[期刊]
摘要: 张骞出使西域,作为世界大动脉的丝绸之路开辟完成,中国与世界更全面的联系终于建立起来.一方面,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中国与当时世界各...
8.[期刊]
青藏高原的藏王陵与藏后陵——敦煌古藏文《松赞干布本纪》残卷人物与葬地之二
摘要: 考古发现表明,青海都兰热水北岸建有吐蕃佛寺,包括坛城、佛塔、灶堂等遗址.该佛寺周边为吐蕃墓地,分布有文成公主塔、贡松贡赞的吐谷浑妃蒙洁墀噶墓,贡松贡赞的象雄妃...
9.[期刊]
摘要: 苏州城西北的虎丘山,风景优美,文化沉淀丰厚,享有"吴中第一名胜""江左丘壑之表"等美誉。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于上,故名虎丘山。...
10.[期刊]
摘要: 汴河又称通济渠,是隋炀帝在先秦鸿沟、东汉汴渠等基础上兴修的运河.这条运河的起点是洛阳西苑,终点是扬子渡口(在今江苏扬州南扬子桥附近),其中包括淮河航段、春秋时...
11.[期刊]
摘要: 意大利是当今世界文物保护经验最丰富、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文化遗址的保护原则和措施对世界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意大利经验的研究,可以为关中帝陵的有效保护和合理...
12.[期刊]
摘要: 秦始皇陵是继承战国诸侯王陵墓及秦先公陵墓制度,并吸收秦国都城布局建造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标志着先秦时期的“集中公墓制”向“独立陵园制”、陵园围...
13.[期刊]
摘要: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l,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
14.[期刊]
摘要: 今年年初,南昌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工地发现古墓群,南昌市博物馆在此共清理5座錾葬,出土青瓷器、铜器和铁器等50余件。5座墓葬年代相近,排列整齐,明显经过严格的设计...
15.[期刊]
摘要: 历时一年多的世园会考古发掘工作接近尾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已发掘东汉至明清的墓葬1143座,发现了北京地区很少见的保存完整的魏晋家族墓葬。还有一座唐墓的墓主人白...
16.[期刊]
摘要: 基于田野考察和GPS实测等手段,对关中地区汉唐帝陵空间分布及陵区水土流失的观测分析表明,关中地区渭北西汉9座帝陵(包括陪葬的后妃陵)和唐代18陵在空间上皆呈西...
17.[期刊]
摘要: 仿木构砖雕墓在宋代达到极盛,特别是穹窿顶形制墓葬的营造,把仿木构砖的特点推到极致,从目前清水县出土的宋墓来看,墓室顶部正中置铜镜有可能是当时穹窿顶形制墓葬的通...
18.[期刊]
摘要: 历史名将周瑜病卒后葬于何地,地方志书多有不同记载。上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保护局组织专家组,经实地探测、考察,并查阅大量史志资料及相关连的古遗迹遗存后确认:周...
19.[期刊]
摘要: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古代长期的政治中心.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法,对陕西省帝王陵墓的数量与规模、选址和营造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陕西省帝王陵墓具有...
20.[期刊]
摘要: 为研究陕西黄帝陵“国祭”地位的形成,通过分析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检索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祭祀,分析认为,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主张可能有误,真正的黄帝故...
1.[会议]
摘要: 通过研究泸西和尚塔火葬墓的族属,宗教文化,十二生肖和青花瓷器的主要问题,清楚地看到了沪西和尚塔火葬墓与佛教密宗在时代、空间上相当,而且内容相通。通观沪西和尚塔...
2.[会议]
摘要: 德陵位于明十三陵最东部的潭峪岭西麓,坐东朝西。埋葬的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朱由校及皇后张氏,该陵始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九月。崇祯五年(1632)二月竣工...
3.[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方地区唐墓的研究,表现出北方地区与中原地区、东北渤海、朝鲜半岛7-8世纪文化交流的过渡性.
4.[会议]
广州先烈路旅游景观设计的思考——近代陵园历史地段的保护、治理与整合
摘要: 广州先烈路是一条近代陵园建筑荟萃的历史地段.运用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设计以及拆迁整治等手法,营造成庄重优美、主题性突出的旅游胜地,充分体现"英雄城...
5.[会议]
河西地区魏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以高台县博物馆藏魏晋墓画像砖为中心
摘要: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河西地区首次发现魏晋时期的壁画墓.1944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敦煌佛爷庙清理出一座单室砖墓,编号为M1001①....
6.[会议]
摘要: 张良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先贤.是彪炳史册的伟大人物.他的聪明智慧,他的忠诚爱国,视富贵如浮云,激流勇退,都是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和景仰的.司马迁的《史记·留...
7.[会议]
摘要: 本文讲述了张良故里张良墓的记载与探讨,并进行了沙印山张良墓考察,同时人造大冢沙印山考究,张良墓在张良故里张店符合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传统习俗,最后指明了张良归...
8.[会议]
摘要: 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大量考古遗址得以保存.这些考古遗址中粮食作物的遗存为揭示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本文以洋海古墓群、胜金店墓地和...
9.[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对志丹陵石碑进行病害分析、资料采集、脱盐加固、封护处理、陈列柜支架等保护修复操作过程.
10.[会议]
摘要: 苍山县兰陵镇政府驻地东南二里余,运女河西岸有一古冢,墓前立碑“楚兰陵令荀卿之墓”。荀子(前313—约前230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荀子对先...
11.[会议]
摘要: 本文作者针对在毕昇墓碑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对毕昇碑年代考证问题、英山缺乏文化氛围和不具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先决条件及同名同姓问题尚存分歧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
1.[学位]
摘要: 土墩墓是一种江南地区特有的,以封土成堆为特征的商周时期的古墓遗存,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浙江及安徽南部。这些土墩大小不一,多数为成群连片的集中出现,...
2.[学位]
摘要: 罗布淖尔是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湖泊的名字,古称盐泽,环塔里木盆地地势西高东低,罗布淖尔是这一盆地最大汇水中心,湖的西岸和北岸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冲积形成的三角洲。汉...
3.[学位]
摘要: 清代帝陵建筑制度,因第六位皇帝道光帝两度营建其异日寿陵,并一再改制而产生较大变动。道光皇帝的慕陵打乱了“东西陵昭穆制度”,裁削了传统帝陵规制,出现了不少自出机...
4.[学位]
摘要: 本课题选定陕西礼泉县唐建陵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唐建陵遗址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可持续性的局部保护规划研究。唐建陵是古代陵墓之一,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
5.[学位]
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以陕西唐代帝王陵墓建筑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关于昭陵北司马门的复原。针对这一课题采取归纳总结、分析推导的研究方法,本着提出问题、分...
6.[学位]
摘要: 本文在界定帝王陵墓类旅游产品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的基础上,研究了帝王陵墓类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理论、开发原则、规划方法,以西夏陵的旅游开发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最后得出...
7.[学位]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审美观都逐步提高,知识型的旅游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帝王陵墓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旅...
8.[学位]
摘要: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对休闲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革命烈士陵园的建设、功能、管理已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在政府加强革命教育和旅游业蓬勃发展...
9.[学位]
摘要: 淮阳地处我国古代文化发源核心地域的中原大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富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曾经为华夏民族古代文明的创造做出过重大业绩的代表人物修葺了规格宏大的陵和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