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6篇,会议文献有2篇,学位文献有7篇等,柳琴的主要作者有吴家宝、殷增琴、赵昕,柳琴的主要机构有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柳琴是中国乐器中的高音弹拨乐器,其音色个性鲜明、高亢明亮,音乐表现力丰富,被誉为弹拨乐中的“珍珠”。20世纪80年代自西方电子音乐传入中国至今,经过三十多年的...
2.[期刊]
摘要: 《草原抒怀》是林吉良先生最初为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柳琴而作,后成功移植到中阮,久演不衰.成为当今柳琴"传统风格作品"中的经典.作品根据蒙古民歌的曲调及旋律构成,音...
3.[期刊]
摘要: 《Cat's无言歌》是近年来由台湾作曲家苏文庆先生所创作的一首描写小动物和善而又俏皮的柳琴协奏曲.此曲跨越了传统意义上柳琴作品的风格,作者巧妙将柳琴高亢嘹亮的...
4.[期刊]
摘要: 一.《水远路长》是一部深受观众喜欢的好戏 最近到徐州,有幸看了江苏省柳琴剧团排演的两部戏,其中一部就是他们准备申报省精品工程的大型现代剧《水远路长》。
5.[期刊]
摘要: 柳琴是我国民族乐队中典型的弹拨类乐器,有“民乐队中的珍珠”、“民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之美誉。外形及构造与琵琶相似;但比琵琶要小,通体长约65厘米,形如柳叶,故...
6.[期刊]
摘要: 柳琴是“柳叶琴”的简称,在民间又叫“土琵琶”、“金刚腿”等。在我国民乐大家庭中,可算是一位年轻的成员,仅有二百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据史...
7.[期刊]
摘要: 柳琴是我国民族乐器组的重要高音弹拨乐器。文章从柳琴缘起的几种说法谈到柳琴的制作变革,试图厘清柳琴这200多年来的变化发展
8.[期刊]
摘要: 本文将柳琴的弹挑这种最基础的演奏方法。从技术分析、训练方法上作出分析和研究,以期对柳琴学习者有所帮助
9.[期刊]
摘要: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柳琴是王惠然先生于1958年开始与徐州乐器厂的制作师合作,将原来民间的“二弦七品的民间柳琴”,先后改革研制成三弦及四弦二十九品的高音柳...
10.[期刊]
摘要: 自从1958年柳琴改革后,柳琴的弹奏技巧、琴体、音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后的柳琴相比以往,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伴奏器乐成为了独奏器乐。今年正值柳琴改革5...
11.[期刊]
摘要: 自从1958年柳琴改革后,柳琴的弹奏技巧、琴体、音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后的柳琴相比以往,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伴奏器乐成为了独奏器乐.今年正值柳琴改革5...
12.[期刊]
摘要: 柳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较有特色的一员,在现代学科发展中,柳琴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本文从历史的发展趋势、音乐技法的促动、演奏技法的革新以及柳琴在不同音乐体裁中的作...
13.[期刊]
摘要: 音色是音乐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演奏者始终重视和追求的目标。它能反映出乐器的特色和色彩,管色也是诠释音乐不可缺少的的一个因素。
14.[期刊]
摘要: 柳琴的音色是丰富多彩的.音色的控制对演奏好乐曲,增强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左手按音与右手演奏音色的配合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左手按品的位置要靠近品的位置,但不...
15.[期刊]
摘要: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民族音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是王惠然先生创作的一首柳琴协奏曲,被专业人士称为柳琴曲中的巅峰之作.
16.[期刊]
摘要: 柳琴戏是我国传统戏曲之一,有独特的艺术特质,本文对苏北柳琴戏的唱腔、节奏、板式、配器、剧目等进行浅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苏北柳琴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
17.[期刊]
摘要: 本文拟从柳琴戏唱腔与方言及劳动号子的比较中发掘柳琴戏形成、发展的腔源,进而梳理其脉络,为柳琴戏原生腔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线索.
18.[期刊]
摘要: 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洪腔”、“拉花腔”、“拉后腔”、“拉河腔”等名称,柳琴戏唱词通俗生动、善于铺陈,尤其长于叙事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它...
19.[期刊]
摘要: 随着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生态主义已经被广泛重视,从而又一次被搬到台面上来。作为日本动画界泰斗人物---宫崎骏,擅长描绘生态主义与当下社会背景,本文分析了宫崎骏...
20.[期刊]
摘要: 柳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高音乐器。柳琴琴弦的张力是民族乐器中最大的,因而在柳琴演奏过程中,大量的扫弦、快速弹奏、拉弦等技巧会导致断弦、跑弦、滑轴的演奏问题层出不...
1.[会议]
摘要: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柳琴戏得到了更多研究者及业内专家的关注。笔者认为,只有对柳琴戏的原生腔源进行挖掘和整理,才能更好的促进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传承、保护和...
2.[会议]
摘要: @@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魂的魅力,极为人们所喜爱,故民间一直称其为“拉魂腔”。“拉魂腔”演员早期演唱时拖腔独特,男腔粗犷高亢,女腔柔韧细腻...
1.[学位]
论阮与柳琴的共性与异性——以音乐作品《草原抒怀》、《剑器》为例
摘要: 本文以探索阮与柳琴的共性与异性入手,运用对比研究、举例、文献查找、经验总结等方法对二者历史起源、材质形制、演奏记谱法、音域音色、音乐语言等多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2.[学位]
摘要: 柳琴戏--脱胎于清代中叶出现的拉魂腔,20世纪50年代具有了官方文化体系下的“剧种”身份认同,今天已成长为活跃在鲁南、苏北交界区域并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地方性大剧...
3.[学位]
摘要: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分布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江苏柳琴戏的流布区域、历史发展、文化语境、传承模式的...
4.[学位]
摘要: “虚实”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核心审美观念,它最初受中国古典哲学观念影响而产生,经过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的繁荣和发展,现已经成为中国美学的典型核心范畴,它代表了...
5.[学位]
摘要: 20世纪50年代,王惠然先生对柳琴的改革使其结束了两百多年来柳琴仅用于戏曲伴奏的历史,开辟了柳琴在中国民族音乐历史上的新篇章。随着柳琴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专业作曲...
6.[学位]
台湾柳琴作品分析——以《雨后庭院》《天地星空》《Cat’s无言歌》为例
摘要: 柳琴是源于鲁南和苏北一带的地方戏曲伴奏乐器。其早期演奏技法简单,曲式结构较为传统。五十年代末,王惠然先生将柳琴改革成为独奏乐器,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至今仍...
7.[学位]
摘要: 柳琴这一民族乐器起源于山东,在中国仅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柳琴最初的形态是二弦七品柳琴,经过多名音乐工作者的改革,历经了三弦柳琴、四弦柳琴、五弦柳琴、七弦柳琴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