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生产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949篇,会议文献有122篇,学位文献有45篇等,二氧化碳的生产的主要作者有钱伯章、汪家铭、章文,二氧化碳的生产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化工部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北京化工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人类活动导致的CO_(2)过量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控制CO_(2)浓度增长的方法。直接空气捕获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大规模实现...
2.[期刊]
摘要: 伴随着国家碳减排与碳中和战略,回收利用工业尾气CO_(2)的气体项目和生产装置日趋广泛。对于如何适应和克服由于尾气组分的变动对CO_(2)生产装置产生的影响,...
3.[期刊]
摘要: 为了实现脱硫渣的资源化利用和工业烟气中CO_(2)的捕集固定,对蔗糖循环法CO_(2)间接矿化脱硫渣工艺进行了研究。在转速为450 r/min,液固比为7 m...
4.[期刊]
摘要: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可去除燃煤电厂二氧化碳的方法,其原理类似于水肺潜水换气器中碱石灰的工作原理,为碳捕获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的替...
5.[期刊]
摘要: 塑料是重要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寻找其他材料制造塑料,并解决塑料难以降解的问题,成为很多科研人员潜心...
6.[期刊]
摘要: 据“www.ptonline.com”报道,两个意大利领先的实体公司联手,旨在革新聚疑基脂肪酸酯(PHA)生物聚合物的生产。高品质生物塑料领域的领导者Bio-...
7.[期刊]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逐渐成为科学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CCUS的关键是选择性地从气体混合物中捕集二氧化碳.目前二氧化碳捕集...
8.[期刊]
摘要: 本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的重要组成.通过控制温度,调节CO2压力使其达到临界状态,进而了解临界乳光、整体相变和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的三种现象.在不同实验温度...
9.[期刊]
摘要: 研究了甲烷水合物在陶粒支撑剂多孔介质中的生成动力学,考察了初始压力和含水量对陶粒支撑剂中甲烷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生成速率、耗气量和水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10.[期刊]
摘要: 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是火电厂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了介绍,并选用基于混合胺溶液的化学吸收法,设计了一种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
11.[期刊]
摘要: 考察了小孔径5A分子筛中CO2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研究了不同含水量的分子筛在不同压力下CO2水合物形成的动力学规律,并采用XRD,Raman,Cryo-SEM...
12.[期刊]
摘要: 面对不断恶化的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危机,各国同意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也已经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然而,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和捕获(CCS)仍...
13.[期刊]
摘要: 英国政府近日宣布,将在2020年代中期,投入运营首个碳捕捉、储存以及利用(CCUS)项目,这也是英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之一。碳捕捉是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14.[期刊]
摘要: 日前,在蓝色的海和天之间的华润电力海丰电厂,亚洲首个多技术开放国际碳捕集技术测试平台——广东省碳捕集测试项目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由华润电力集团牵手中英(广东)...
15.[期刊]
摘要: 据了解由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公司承担实施的我国首个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进展顺利,近期已开始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为减少向大...
16.[期刊]
摘要: 中国计划捕集国内能源和钢铁企业排放的数百万吨二氧化碳,用于从国内日益贫瘠的油田中提取原油。延长碳捕集封存一体化项目(Yanchang IntegratedCa...
17.[期刊]
摘要: 详细介绍了超临界CO2的物化性质及其与地层水和矿物的作用,并详述了其基本工艺流程、封存机理、封存类型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指出其...
18.[期刊]
摘要: 介绍了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段PTSA法制备电子级液体CO2技术,该技术以富CO2的气体作为原料,提纯得到电子级液体CO2,产品符合半导体行业的...
19.[期刊]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重任务下,CO_(2)捕集已经成为今后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别介绍了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以及富氧燃烧技术,并总结了相关技术还存在的问...
20.[期刊]
摘要: 通过国家政策的解读,分析了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从国家顶层设计、技术融合等七个方面对我国CCS项目产业化发展的政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1.[会议]
摘要: 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从烯烃生产环氧烷烃,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联产二元醇,以绿色化学原料碳酸二甲酯代替剧毒的光气,开发了碳酸甲乙酯、二乙酯、二丙酯、二丁酯、二苯...
2.[会议]
摘要: 饮料、烟丝膨化和食品保鲜的发展,带动了食品级CO2的行业快速发展,食品级CO2原料的来源主要是合成氨厂脱碳排放的CO2气体、石灰窑气和生物发酵气体.2002年...
3.[会议]
摘要: CO2加氢制汽油技术是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孙剑副研究员和葛庆杰研究员团队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该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全新的Na-Fe3O4/HZSM...
4.[会议]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直接进样测定食品级二氧化碳中ppb级苯
摘要: 介绍了以GDS—D03痕量气体分析仪及特殊填充的色谱柱,直接进样分析检测气体中的痕量苯的方法.通过实验条件的筛选,检测限可达5ppb.方法稳定可靠,满足了食品...
5.[会议]
摘要: 介绍了近年来CO2资源化化工利用的研究方向及进展.CO2的无机化工利用和有机化工利用是CO2通过化学途径实现资源化利用的两大研究方向,无机化工利用可同时实现C...
6.[会议]
摘要: 介绍了JLOX-300型分子筛卓越的低浓度CO2净化性能及最新研究成果,以及JLOX-300型分子筛在深冷空分系统中的应用实例,从理论和实践共同阐述了JLOX...
7.[会议]
摘要: GC-FID-FPD-MSD分析法可检测二氧化碳中的烃、硫化物信号和质量数丰度值与比值可看到二氧化碳长什么样,也就是单位二氧化碳中不同质量数原子、分子的分布.
8.[会议]
摘要: 针对超高纯(电子级)二氧化碳的生产过程及技术特点,展望了超高纯(电子级)二氧化碳未来的发展.因高纯(电子级)二氧化碳对产品纯度要求不仅要达到99.999%以上...
9.[会议]
摘要: 简要介绍神华集团为了探索低碳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所进行的10万t/a CCS示范项目的背景及主要工艺流程、CCS封存注入工艺、监测技术,介绍示范项目目前的进展以及...
10.[会议]
摘要: 为了表征二氧化碳(CO2)在盐水中扩散的过程,开发出了把常扩散系数考虑进去的基于图像的分析方法,计算出的曲线中出现的拐点将整个扩散过程分为不稳定阶段和稳定阶段...
11.[会议]
摘要: 主要介绍了THC-2脱烃催化剂在食品CO2中的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HC-2在食品CO2中的脱烃性能和强度均优于国内同类型产品,温度、空速、入口烃类...
12.[会议]
摘要: 本文分析了以K2CO3 为吸收剂的CO2 分离并压缩流程,并基于关键参数对整个脱碳系统能耗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脱碳流程方案.该改进方案针对影响系统能耗的主要...
13.[会议]
摘要: 根据CO2与其中杂质性质的不同,用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逐步除掉其中的杂质.通过分析来验证,该工艺生产的高纯二氧化碳达到5N,完全满足于激光气的配制、电子...
14.[会议]
摘要: 以发酵尾气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在规定的量化项目检验合格的前提下,未知含氧有机物为二氧化碳产品中异味的主要来源,指出当“水溶液气味、味道及外观”检测...
15.[会议]
摘要: 龙宇公司CO2原料气来自经低温甲醇洗闪蒸出的解吸气,排出量45 000 m3/h,除35 000~40 000m3/h(标态)的CO2原料气经CO2压缩机五级...
16.[会议]
摘要: 本文阐述了二氧化碳纯度的表述方法,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包括吸收法、差减法、气相色谱法、红外法等等,在二氧化碳纯度测定及表述过程中,要针对二氧化碳执行标准...
17.[会议]
摘要: 主要介绍了THC-2脱烃催化剂在食品CO2中的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HC-2在食品CO2中的脱烃性能和强度均优于国内同类型产品,温度、空速、入口烃类...
18.[会议]
摘要: 开发了由T504A型COS水解催化剂串T103特种活性炭精脱硫剂组成的JTL-1常温精脱硫新工艺,在几十家食品级CO2装置成功应用,能将原料CO2气体中的H2...
19.[会议]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THC-2脱烃催化剂在食品CO2中的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HC-2在食品CO2中的脱烃性能和强度均优于国内同类型产品,温度、空速、入口...
20.[会议]
摘要: MDEA脱碳是一种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为基础,加入一种或多种活化剂组成的多胺溶液脱除CO2的工艺。文章介绍了MDEA脱碳的基本原理,以工业应用...
1.[学位]
摘要: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CO2的排放量不断提高,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地球温升问题。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2.[学位]
摘要: 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为之一,因此对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Carboon capture storage,CCS)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物理吸附法...
3.[学位]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量及消耗量的增大,CO2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大,这就导致了如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等环境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CO...
4.[学位]
摘要: 气-液-液三相反应体系在生化反应,均相催化,液液萃取等过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加,使得人们对气-液-液三相体系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超重力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证明...
5.[学位]
摘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安全形式,如何高效清洁利用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广泛研究的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近些年来出现的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由于其可观的工业化潜力,被...
6.[学位]
摘要: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作为一种不具有臭氧消耗潜能值(ODP)和可忽略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不可燃自然工质近年来被广泛研究。本文以...
7.[学位]
摘要: 在临床低流量封闭式麻醉系统中,需要有一种安全高效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对病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及时快速的吸收。这种医用二氧化碳吸收剂分为钠石灰(钠含量高于3wt...
8.[学位]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其中绝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是由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由于未来几十年内化石燃料将会继续...
9.[学位]
摘要: 以固定载体膜为代表的促进传递膜通过在膜内引入可与CO2发生可逆反应的载体,强化了CO2的传递,大大提高了CO2的选择透过性能,在CO2分离领域展现出很大的应用...
10.[学位]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地球环境日趋恶化,尤其是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的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科学研究发现,制冷工质CFCs与HCFCs的化合...
11.[学位]
(PNN)Ru(H)(CO)和(NNS)Ru(H)(CO)活化二氧化碳机理的理论研究
摘要: 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对缓解能源危机、温室效应等问题意义重大。近年来,如何将二氧化碳活化,扩大其应用范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金属络合物在有机合成、键的活化、...
12.[学位]
摘要: 钙循环技术,即利用钙基吸收剂(如石灰石)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实现CO2捕集的技术,具有技术经济性好的特点,既能应用在燃煤电站燃烧后捕集CO2过程中,又能应用在...
13.[学位]
摘要: 生物质能源气体是利用小桐子、棕榈、亚麻等植物果实制取生物柴油后剩余的残渣发酵而来,随着生物柴油行业规模的迅速发展,如何利用该部分残渣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4.[学位]
摘要: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钢渣排放。长期以来,我国的钢渣利用率低,国内积存钢渣已有1亿吨以上,且每年仍以数千万吨的排渣量递增,大量钢渣堆积成渣山,不仅...
15.[学位]
摘要: 近年来,CO2-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体系由于其“绿色溶剂”的优良特性,在反应、分离、分析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组研究最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