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气象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01篇,会议文献有34篇,学位文献有65篇等,草原气象学的主要作者有李英年、郭连云、侯琼,草原气象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文章利用诺木洪农业气象观测站2010~2021年木本植物(苹果树、加拿大杨)物候期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的方法,分析了诺木洪地区近12a木本植物物候期变化...
2.[期刊]
摘要: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湖北岸生态功能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利用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7~2019年气象和相应的牧草物候观测数据,分析气象条件...
3.[期刊]
摘要: 最大风速是指在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10 min平均风速值,利用甘肃省合作市气象局1971年—2020年各月10 min最大风速资料,分析合作市最大风速的年变化...
4.[期刊]
摘要: 为了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鄂尔多斯草原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规律,将“草——畜”这一复合体有机的串联起来,分析其受到的影响,探讨历年来鄂尔多斯牧草种类及草产量的变化...
5.[期刊]
摘要: 根据青海省河南县1978-2020年降雹日数、不同等级冰雹灾害频次等统计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河南县冰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性特征。结果表明:(1)冰雹气候变化,该县...
6.[期刊]
摘要: 本文采用气象干旱指标法和农业干旱指标法分析环湖地区天然草地干旱指标等级。结果表明:青海环湖地区天然草地干旱的降水量月尺度距平百分率(Pa)干旱等级划分指标是-...
7.[期刊]
摘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源区大风、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利用长江源区五道梁、沱沱河2站1981-2019年大风、沙尘暴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大风和沙尘天气日数...
8.[期刊]
摘要: 降水变化对草地关键生态系统过程存在一定的影响,以往的降水试验尽管揭示了生态系统的变化,但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同,如许多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对降...
9.[期刊]
摘要: 利用1961~2020年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候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
10.[期刊]
摘要: 将5月—8月作为苏尼特左旗牧草生长期,利用该地区2018年—2020年的5月—8月降水测站完整资料,对降水空间分布对牧草生长及牧草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冬季载畜量...
11.[期刊]
摘要: 为掌握我国青稞应用技术研究现状,以文献计量学为统计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分析了2010-2020年我国青稞应用技术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10年间我国关于...
12.[期刊]
摘要: 尼洋河作为工布江达县的"母亲河",探究流域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热的关系对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尼洋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
13.[期刊]
摘要: 为探究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荒漠下垫面水分消耗规律,以2019年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荒漠地区沱沱河站监测的涡动数据和微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时间尺度蒸散值的变化特征和...
14.[期刊]
摘要: 文章在研究气候变化对牧草、家畜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减少长期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15.[期刊]
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气象影响评估
摘要: 为评估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以及气象条件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依据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中分辨率成像光谱(Modera...
16.[期刊]
摘要: 为研究两种植物生物量及分配对生长方式和降水变化的响应,本研究以混生群落优势种单生-混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珍珠(Salsola ...
17.[期刊]
摘要: 利用诺木洪气象站1961~2021年的逐日、逐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诺木洪近61 a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
18.[期刊]
摘要: 本文选取青海省海北地区6个气象站1976~2017年最新降水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及M-K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6~9月份海北地区以及6...
19.[期刊]
摘要: 利用三江源地区13个气象站1961~2020年温度和降水资料,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三江源地区温度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分析...
20.[期刊]
摘要: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04—2020年5—8月全生育期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牧草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7年牧草高度、盖度与气象要...
1.[会议]
摘要: 气候是影响草坪草生长发育的动态综合环境因素,草坪生态气候区划对我国草坪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年均温、年均降水量、7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7月湿度...
2.[会议]
摘要: 内蒙古草原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约69万km2,占全国有效天然草场的77%,对不同草原类型进行温室气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温室...
3.[会议]
摘要: 针对中国北方草原区气候变化敏感脆弱,草原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薄弱,特别是在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牧户适应能力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气象数据、树木年轮、问卷...
4.[会议]
摘要: 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和了解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从土壤、植被、家畜及牧区社会经济等...
5.[会议]
摘要: 本研究以太仆寺旗为例,利用1979-2009年的气候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6.[会议]
摘要: 三个时期锡林郭勒盟地区的承灾体脆弱性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南部五个旗县以及中部锡林浩特和东部的东乌珠穆沁旗降低趋势明显。二连浩特从中度脆弱性下降到低脆弱...
7.[会议]
摘要: 近30年,内蒙古草原区年平均气温呈直线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351℃/(1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99年以后年降水量减少40.8mm;气候经历了冷干-...
8.[会议]
摘要: 采用伊万诺夫湿润度公式,算出各点湿润度并界定其与自然植被带的对应关系,而后算出代表点的天然牧草气候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利用3~10月湿润度和牧草气候生产力,建...
9.[会议]
摘要: 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增温模拟试验.研究了2013年增温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10.[会议]
摘要: 气候与植被的关系是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2002-2014年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度数据及降水、气温气象资料,探讨了气候因子对不同载畜率水平草地的影...
11.[会议]
摘要: 植物物候是陆面过程模型和全球植被生产力动态模型的重要参数.草地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研究草地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草...
12.[会议]
摘要: 我国草地占国土面积的41.7%,在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草养畜和以草维持生态平衡的草原受着天气气候条件的极大影响,草地生态状况和畜牧...
13.[会议]
摘要: 本文充分利用三江源地区1961~2007年的光、温、水三种气象要素资料、1982年以来的NOAA卫星NDVI资料和1994年以来有完整观测的围封草地的牧草高度...
14.[会议]
摘要: 采用巴彦淖尔市4个牧业旗县气象站40a(30a)的关键时段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计算逐年干旱指数,由各站干旱指数来评定草原旱涝程度。并依此评判逐年牧草长势,分...
15.[会议]
摘要: 为弄清全球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基于野外增温模拟试验研究.本论文在介绍红外加热技术原理、增温效应及其优缺点的同时,从植物物候、光...
16.[会议]
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来自实验的证据
摘要: 首先采用野外增温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北方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对温度变化和降水变化的联合响应;其次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全球变化因子的模拟,分析比较了我国北方草原...
17.[会议]
摘要: 藏北地区是长江、怒江(萨尔温江)和澜沧江(湄公河)等重要江河和许多内流河流及高山湖泊的源头地区.该地区自然条件极为严酷、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18.[会议]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早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温性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季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关系,对于监测草地环境变化及其保护利用,评估区域...
19.[会议]
摘要: 由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引起的气候变暖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草地作为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物质生产、碳储存、水土保持、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
20.[会议]
摘要: 通过对内蒙古草原区81个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和7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983~2012年牧草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近40年内蒙古草原区年平均气温呈直...
1.[学位]
摘要: 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季,而对植物躲避恶劣环境,维持来年生长的关键期—非生长季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全球范围内冬季显著增温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
2.[学位]
摘要: 蒸散是地表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总通量,也是土壤-植被-大气系统(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水文-生态过程耦合的纽带...
3.[学位]
摘要: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我国北方是内蒙古境内面积最大的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但同时草原沙化退化现象也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气象要素与牧草蒸散发量和产量的关系可以...
4.[学位]
摘要: 本文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 Open Top Chamber)于2014年的生长季(5月-9月)在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进行模拟增温增雨试验,探讨温度与降雨变...
5.[学位]
基于CENTURY模型的呼伦贝尔草原ANPP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摘要: 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和典型草原区为研究区域,基于CENTURY模型,对该区域1985~2014年间净初级生产力(ANPP)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分布...
6.[学位]
基于CENTURY模型的内蒙古荒漠草原区ANPP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摘要: 根据1985~2014年内蒙古荒漠草原区11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区30a温度和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四子王旗、达茂旗、...
7.[学位]
内蒙古草原生产力与气候变化关系及公元1-2000年ANPP的重建
摘要: 草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是表征陆地生态过程的重要参数,对了解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草原生产力强烈地依赖自然环境和气候变...
8.[学位]
摘要: 黑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其发源于祁连山区,在上游山区形成的径流是供给中游和下游地区主要的水资源,亦是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
9.[学位]
摘要: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形独特,植被类型以高寒草地为主,近年来干旱是该地区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干旱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生产有着不...
10.[学位]
草原植被返青期的遥感监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植物返青期的变化,探索草原植被返青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深入了解草原植被返青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对指导放牧活动和探索草原...
11.[学位]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锡林郭勒草原的干旱灾害监测和防灾减灾能力,论文利用3S技术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数学建模、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等方法,对锡林郭勒草原...
12.[学位]
摘要: 我国草地面积广阔、种类丰富,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库。草地生产力和土壤碳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主要草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出现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