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栽培制度分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938篇,会议文献有45篇,学位文献有58篇等,按栽培制度分的主要作者有潘晓华、石庆华、任天举,按栽培制度分的主要机构有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为增加水稻种植效益,减少稻田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障稻米品质和稻田生态环境,通过选用抗性品种、优化耕作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种植蜜源植物、推行性引诱杀虫和频振...
2.[期刊]
摘要: 分析234份早抽穗水稻种质资源10个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江汉平原种植的再生稻核心种质。以234份早抽穗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2年...
3.[期刊]
摘要: 从沙地柏根中分离到1株根际促生菌,并对其特征进行鉴定。为明确其功能,以水稻为试验材料,用梯度Na2CO3模拟盐碱胁迫,研究该菌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4.[期刊]
摘要: 为研究再生稻齐穗后刈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头季生物量、青贮品质和再生季产量的影响,在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选取湘两优900和甬优4149为供试材料,设置刈割时...
5.[期刊]
摘要: 禾两优676是由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用两系不育系禾9S与恢复系福恢676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
6.[期刊]
摘要: 以29份寒地早粳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水直播下寒地水稻品质诸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水直播下糙米率较高、精米率较高、精米粒长较短、精...
7.[期刊]
摘要: 水稻新品种禾田稻2号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品种选育技术课题团队育成的集高产、优质、多抗、适广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两年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
8.[期刊]
摘要: 选用11个常规早籼稻品种(系),以浙辐203为对照,通过工厂化培育适龄壮秧进行毯苗机插,考察机插条件下各品种的生育特征、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表现,以期筛选...
9.[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株两优819为早稻材料、泰优398为晚稻材料,设置3种施氮量水平(早稻分别为0...
10.[期刊]
摘要: 为探明香蕉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的可行性,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种植面积广泛的双季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测定添加0.5%、1.0...
11.[期刊]
摘要: 利用自1981年开始的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对耕层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孔隙状况及团聚体进行分析,以探究不同地下水位(20、80 cm)和施肥(高量有机肥、...
12.[期刊]
摘要: 由陕西省汉中市金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选配而成的三系中籼早熟弱感光型水稻新品种羌穗100,201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稻2...
13.[期刊]
摘要: 采用11年(2008—2018年)绿肥定位试验,研究氮钾减施20%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15000、22500、30000、37500 kg/hm2)对双季稻产...
14.[期刊]
摘要: 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以早稻品种中早39、晚稻品种玉针香为材料,设计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用绿肥还田(CK)、施用紫云英还田(T1)、施用紫云英及黑...
15.[期刊]
摘要: 湖南省是长江中游双季稻主产区,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是该区重要的三熟种植制度.为优化种植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及农民增收,开展了13年的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
16.[期刊]
摘要: 明1优臻占系福建省三明市茂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用明1A×明轮臻占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和福建省品种...
17.[期刊]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单季稻产量、土壤养分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摘要: 在等氮量投入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比例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氮素吸收的影响。采用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
18.[期刊]
摘要: 针对传统农膜育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秧苗徒长、高温烧苗、易发立枯病和青枯病、水稻育秧耗时费力、成本高等突出问题,通过引进先进的钵苗育秧技术与无纺布覆盖育秧技术结...
19.[期刊]
摘要: 鱼塘种稻是指利用水产养殖的池塘种植水稻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发展鱼塘种稻,可在稳定鱼塘养殖面积的同时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粮食安全,并减少养殖尾水污染。2022...
20.[期刊]
摘要: 【目的】致力于挖掘水稻低温萌发力(LTG)相关基因,并解析其分子作用机理,为水稻低温萌发力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已有的不同水稻品种低温萌...
1.[会议]
摘要: 随着现代农业种植模式的调整,农业耕作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大幅度减少我省农业用水的总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目标.本试验以扬两优0...
2.[会议]
摘要: 以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技术对双季稻需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灌溉相比,微纳米气泡...
3.[会议]
摘要: 为研究不同冬种模式下的双季稻根际效应及其产量.通过大田试验,对A (CK)(冬闲-双季稻)、B(紫云英-双季稻)、C(油菜-双季稻)、D(大蒜-双季稻)、E(...
4.[会议]
摘要: 综合评价不同冬季作物下的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中的氮素合理运筹和水稻氮素营养特性改良提供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对A (CK)(冬闲-...
5.[会议]
摘要: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和农民习惯施肥CG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紫云英还田替代TD和紫云英还田不替代BTD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
6.[会议]
摘要: 利用江西省双季稻区8个县24个乡镇的调查数据,对双季稻机插技术在江西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种植方式的成本低于其他种植方式、收益高于其他...
7.[会议]
摘要: 近年来我国水稻持续丰产主要依靠增施氮肥,但面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和氮肥利用效率下降等问题.壮秧节氮技术是通过增强秧苗素质提高本田期水稻氮素吸收能力以实现氮肥减施...
8.[会议]
摘要: 稻草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大量的氮、磷、钾、硅等矿质营养元素.长期稻草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是,在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稻草还...
9.[会议]
摘要: 通过分析安徽省双季稻区的基本状况,包括主要光温水气候因子、土壤肥力及双季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特征,揭示了安徽满足双季稻理论光温的北缘已从沿江地区北移到江淮中...
10.[会议]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的早、晚稻连作机直播搭配品种,在洞庭湖区选用12个早稻品种、14个晚稻品种作试验材料,进行了双季机直播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月1日机直播早季各品种...
11.[会议]
摘要: 在双季稻区,不同肥力水平稻田的化肥减施潜力还不明晰.本研究针对高中低肥力的双季稻田,通过在养分专家系统(NE)推荐的施氮量基础上设置氮肥增减15%、30%和4...
12.[会议]
摘要: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会影响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本文研究了等氮条件下不同肥料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物质转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控释...
13.[会议]
摘要: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基础地力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水稻产量和肥料贡献率对土壤不同基础地力的响应,探明土壤基础地力变化和...
14.[会议]
摘要: 目的:品种的不断更新对水稻生产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经营管理水平依然是中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环节.研究明确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响应特征及其差异,以期为水稻的合理...
15.[会议]
摘要: 以上挺下挺、上挺下披和上披下披3种典型双季稻株型为对象,定量分析了3种株型直接辐射消光系数的日变化及其随纬度的变化、正午时刻直接辐射在冠层内水平面上和叶面上的...
16.[会议]
摘要: 分析了我国南方双季稻田长期冬闲造成的不良影响,综述了绿肥冬种及翻压对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有机质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的影响,总结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
17.[会议]
摘要: 针对长江流域双季稻机插秧发展缓慢的问题,提出了"早籼晚粳(早稻中早熟籼稻品种+晚稻早熟粳稻品种)"和"早晚兼用(早晚稻用同一早稻品种)"两种搭配模式,选择2个...
18.[会议]
冬种紫云英和稻草还田下氮钾肥减量施用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摘要: 大量研究表明有机培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土壤肥力以及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有机肥在化肥减量化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豆科绿肥生物固氮和稻草富含钾...
19.[会议]
摘要: 为了研究密植栽培对双季稻齐穗期部分株型特征和产量的影响,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早稻湘早籼24号、陵两优268,晚稻湘晚籼12号、丰源优299为材料进...
20.[会议]
摘要: 水稻产业转型的方向是经营规模化、农民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全程机械化、栽培轻简化.种植双季稻是实现稻田规模化效益的最佳途径,仍将是湖南水稻的主要耕作制度.实现双...
1.[学位]
摘要: 紫云英绿肥因其养分含量丰富,具有固氮、活磷、增钾等优点,在我国南方稻作产区被广泛种植,用紫云英替代部分化肥不仅能保证水稻稳产增产,提升土壤肥力,同时是南方稻田...
2.[学位]
摘要: 土壤微生物能够灵敏、准确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可综合反映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状况。其中,土壤耕作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关系密切,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水稻...
3.[学位]
摘要: 为探讨川东北地区由于季节性干旱所引起的杂交稻避旱错峰延长秧龄移栽以及耐长秧龄品种筛选的相关问题,以参试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正常秧龄(T1)、长秧龄...
4.[学位]
摘要: 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是制约杂交水稻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探究杂交水稻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产量与氮素利用性状间的联系,筛选出适应不同氮素水平的氮高效利用的高产材料,对...
5.[学位]
摘要: 试验于2013-2014年扬州大学校外试验基地江西省上高县进行,以4个籼粳杂交稻品种、4个常规粳稻品种和4个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比较3种类型...
6.[学位]
摘要: 2012-2013年,以超级稻南粳44和武运粳24号为材料,在扬州大学作物栽培生理试验基地进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和灌溉模式(干湿交替灌溉...
7.[学位]
摘要: 水稻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单位面积产量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人口增长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施用化学氮肥是我国稳定和提高...
8.[学位]
摘要: “旱涝急转”是我国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发生性的一种气象灾害,为了探明“旱涝急转”对双季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双季超级杂交稻品种早稻...
9.[学位]
摘要: 农业生产措施中,如何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是农业保护性耕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3-2014年开展了2年大...
10.[学位]
节水灌溉与保护性耕作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摘要: 保护性耕作和节水灌溉对双季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时,既要考虑各种温室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也要兼顾作...
11.[学位]
摘要: 本试验通过对五丰优T025、泰优398、深优1029、荣优286亲本的生育特征观察,五丰优T025制种行比(厢比)、密度及“九二○”剂量试验,五丰优T025、...
12.[学位]
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下氮钾肥减量施用对双季水稻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摘要: 为了探明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对双季稻生产的影响及其节肥效应,于2013~2014年开展了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下氮钾肥减量施用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利用、土...
13.[学位]
不同冬种复种方式下双季稻产量、土壤生态环境及系统能流物流特征研究
摘要: 稻田冬种复种能够提高复种指数,有利于提升作物产量、改良土壤和维持地力,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保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连续两年(2013-201...
14.[学位]
摘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多涝区之一。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水稻是湖南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双季稻是其主要种植方式。湖南省早、晚稻的各个生育时段均有洪涝发生,其生产水平长...
15.[学位]
摘要: 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由于水稻生产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产量水平在区域和年际变化上呈现明显的波动。这些现象突显了优化水稻生产布局和...
16.[学位]
摘要: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新增耕地面积困难,水稻单产水平停滞不前,农村劳动力短缺以及水稻生产经济效益低等因素制约下,通过...
17.[学位]
摘要: 南方双季稻区是我国水稻的主产区,双季稻生产增加了复种指数,其早、晚两季的周年产量远远大于单季稻,并且缓解了单季稻所面临的高产压力和风险,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
18.[学位]
摘要: 稻田生态系统是CH4和N2O的重要排放源,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应用LCA方法评估不同生物炭还田量的减排对于减少温室气体...
19.[学位]
摘要: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田是农业环境中甲烷(CH4)排放的重要来源,约占全球CH4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