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构造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62篇,会议文献有135篇,学位文献有47篇等,地壳构造的主要作者有张先康、张成科、王夫运,地壳构造的主要机构有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郑州、中国北京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接收函数分析是一种研究壳幔结构的主要技术手段。然而,沉积层引起的多次波会影响壳幔结构特征的可靠研究。与常规Z-R-T坐标下提取接收函数不同,本文尝试在L-Q-...
2.[期刊]
基于震源应力与GPS应变分析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其邻区地壳变形特征
摘要: 利用1976—2020年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邻区M_(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了研究区域的震源应力场,并结合区域GPS应变率场,分析了该区域现今地壳构造...
3.[期刊]
摘要: 青藏高原是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迅速隆起,平均海拔超过4000 m的高原,是研究碰撞过程和形成演化的理想窗口。有关青藏高原的碰撞过程及印度板块...
4.[期刊]
摘要: 煤及煤层气开发中的异常高压现象会对资源开发带来危险,从而威胁到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本文选取云南雨汪煤矿的6个煤样,联合CT扫描技术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方法,分析测...
5.[期刊]
摘要: 松东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东北部,是受琼东南盆地6号断裂控制、总体呈南断北超的新生代凹陷。松东凹陷断裂复杂,理清断裂的发育特征有助于加深对琼东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的...
6.[期刊]
摘要: 为研究利用土壤Sr-Pb同位素差异性判别山药原产地的可行性,以山药表面附着土壤为对象,将其划分为5组,采用热电离质谱(TIMS)测定土壤和部分山药的Sr-Pb...
7.[期刊]
摘要: 东南极地盾(克拉通)中的太古宙陆核主要分布在面向印度洋扇区的内皮尔山、 南查尔斯王子山、 赖于尔群岛和西福尔丘陵,在面向澳大利亚、 非洲和太平洋扇区只零星出露...
8.[期刊]
摘要: 柴北缘—南阿尔金俯冲-碰撞杂岩带主要产于阿南次级构造岩浆岩带中,以杂岩带中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Pb测年,显示为128.99±0.64...
9.[期刊]
2008年汶川大地震孕震、同震及震后变形和应力演化全过程的数值模拟
摘要: 2008年MS 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 强烈的地表起伏、 不均匀的弹性和黏性结构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由于震前地震活动性不够强烈且地表构...
10.[期刊]
摘要: 聚焦新疆区内集中出露的61处蛇绿岩,据其物质组成、构造属性、形成时代、空间分布等特征,将其划分为14条蛇绿混杂岩带,其中多处发育洋岛海山、洋内弧等大洋岩石圈岩...
11.[期刊]
摘要: 基于2011年10月-2015年12月福建测震台网金钟库区周边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技术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分周期(1~2s,2~...
12.[期刊]
摘要: 本文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降噪自编码网络构建了瑞雷面波群速度、相速度频散特性与地壳厚度的正反演函数关系,并利用最新频散模型反演了中国大陆的地壳厚度.对于神经网...
13.[期刊]
摘要: 莱阳南凹陷沉积中心位于山东省莱阳市南,在布格重力场上反映为西宽东窄近EW走向的重力低值闭合异常。垂直于异常走向,在布格重力异常中心及周围布设了五条重力剖面,以...
14.[期刊]
青藏高原东北隅马衔山断裂带及周缘白垩纪—新生代沉积和构造变形历史
摘要: 马衔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陇中盆地的腹地,分隔了北部的兰州盆地和南部临夏盆地,该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马...
15.[期刊]
摘要: 福建省地震局技术人员搭建了基于海事卫星通讯链路的海域信息通讯系统.该系统分两部分:一是震源船通讯系统,主要有卫星通讯设备、网络设备、视频摄像设备;二是OBS船...
16.[期刊]
摘要: A total of 4 922 Pg arrival times from 1976 to 2014 that were extracted from 56...
17.[期刊]
摘要: 地震走时数据可以反演近地表的速度,但不能反演出隐蔽层和低速层.航空电磁数据可以反演近地表的高电阻率和低电阻率,但是对垂直方向的分辨率低.联合三维地震走时数据和...
18.[期刊]
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Moho形态研究:以接收函数3DCCP方法为例
摘要: 正在进行的印度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印度地壳与欧亚大陆地壳的深部构造接触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当前Moho几...
19.[期刊]
摘要: 印度板块自新生代早期开始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来,印度板块的深俯冲过程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垂向上主碰撞带全地壳尺度由深及浅的相互作用关系研...
20.[期刊]
狭陡型泥石流成灾特征与防治对策研究--以阿坝州金川县刘家沟泥石流为例
摘要: 刘家沟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是一条狭陡型高频泥石流沟,每年雨季,降雨激发泥石流灾害链。本文在野外调查和实地勘测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受汶川MS8.0地震扰动,...
1.[会议]
摘要: 2013年4-5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了OBS2013-3测线深地震探测工作,旨在获取平行于南海北部陆缘的横向地壳结构,为南海北部深部地壳结构及构造...
2.[会议]
摘要: 本研究利用计算得到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接收函分析台站下方的地壳各向异性,通过对径向和切向接收函数各向异性特征的提取估算各向异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快波方向和分裂时...
3.[会议]
摘要: 本文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壳分层结构差异特征。从各构造单元选点,建立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壳分层结构模型。渤海湾盆地中坳陷区与隆起区的地壳分层结构具有较大...
4.[会议]
摘要: 本文根据反射地震证据,研究了铜陵矿集区地壳结构格架,取得的主要发现和认识:(1)铜陵矿集区(上地壳)是由逆冲岩片、褶皱和断裂弯曲褶皱构成的隆起。隆起内部由两个...
5.[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内蒙新巴尔虎左旗-黑龙江齐齐哈尔深地震剖面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地壳的精细速度结构,以及该地区莫霍面的起伏特征。通过本次研究,获得了关于这一地区地壳结...
6.[会议]
摘要: 本文侧重介绍横过大兴安岭深反射地震剖面采集与处理的初步成果及初步认识,进而讨论其揭示出的深部构造特征与大地构造意义.初步处理结果展现了大兴安岭与两侧盆地的接触...
7.[会议]
摘要: 为了揭示松潘地块-西秦岭造山带-临夏盆地精细地壳结构,本文对2004年和2008年完成的总长约400km的深地震反射数据进行了联线初步处理。获得的唐克-合作-...
8.[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95~1996年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中石油新区勘探部项目在其中措勤盆地布置了4条大地电磁勘探剖面,测线布置位置,获得了区域内中新生代地层分布...
9.[会议]
利用ChinArray数据探究青藏东南缘主要断裂对地壳结构的影响
摘要: 木研究选取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ChinArray)的104个宽频带流动台站和3个固定台站的地震记录,计算了4566个接收函数,经过共转换点叠加(CCP)...
10.[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抛物线密度模型及频率域算法的优点,将抛物线密度函数应用于Parker-Oldenburg算法,得到抛物线密度模型的频率域公式,并编程实现了密度界面的重...
11.[会议]
摘要: 造山带地壳岩石圈伸展构造十分常见。本文以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构造为例,探讨形成复杂拉仲线理的区域流变场特征。本次工作以北大别西部的野外组构为约束,应用与Jiang...
12.[会议]
摘要: 速度结构模型对于地震定位、理论波形计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台站对2010年至2012年在福建地区进行的人工地震探测试验得到的震相数据,利用...
13.[会议]
摘要: 本次研究通过收集四川台网、云南台网和国家台网共129个台站一年的连续噪声数据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提取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的瑞利波经验格林函数,计算瑞利波群速...
14.[会议]
摘要: 印度和欧亚板块在50Ma发生汇聚碰撞(Molnar&Tapponnier,1975;Rowley,1996),造就了地球上最宏伟的高原——"青藏高原",为我们...
15.[会议]
摘要: 地壳浅部小于10km深的上地壳是研究造山、成盆过程和地质资源汇聚机制的重要区域,研究上地壳结构对于分析大地构造和资源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上地壳结构可以通过地震...
16.[会议]
摘要: 中上扬子克拉通航磁上表现为北东向展布的宽缓正磁异常夹弱磁异常,为扬子克拉通最稳定的区域.本文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计算了中上扬子克拉通自由空气重力异...
17.[会议]
摘要: 利用P波接收函数、面波频散曲线和基阶瑞利面波的ZH振幅比对地壳结构互补的敏感性,提出了三种数据联合的迭代线性反演方法,用于更好地恢复精细的一维地壳纵横波速度结...
18.[会议]
摘要: 根据最新的CRUST1.0地壳模型给出的青藏高原平均地壳结构,建立了符合该地区真实地球模型TC1P,利用GLDAS水文模型和GRACE重力数据产生了假设已知或...
19.[会议]
摘要: 塔里木盆地及邻区S波速度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垂向和横向的不均匀性。横向的不均匀性表现在盆地和造山带的差别,垂向上表现为上地壳和中下地壳的不同。在上地壳,塔里木和准...
20.[会议]
北阿尔金-敦煌地块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壳生长和改造:来自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
摘要: 塔里木克拉通是中国三大克拉通之一.由于中央被大面积沙漠覆盖,塔里木克拉通的前寒武纪基底主要分布于其周缘,其中太古代-古元古代岩石在塔里木盆地东缘的库鲁克塔格和...
1.[学位]
摘要: 地震学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基于密集台阵观测的多种地震学成像方法有效地约束了地壳精细的结构信息,对理解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地球深部动力学过...
2.[学位]
摘要: 大陆地壳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对象,陆壳的生成和演化与板块构造的关系是板块构造研究中的重大前沿课题。山西中北部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特殊位置,东部为太行山板内造山带,...
3.[学位]
摘要: 原特提斯洋起始于新元古代,结束于早古生代末期,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关键在于原特提斯洋内存在一系列亲缘性不明的微陆块。长期以来学者通常依据这些微陆块...
4.[学位]
摘要: 根据布置于华南地区周边GDSN/CDSN西安(XAN)、昆明(KMI)、恩施(ENH)、QIZ、SSE、TATO、SSLB、NACB、KMNB、TWGB、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