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史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78篇,会议文献有4篇,学位文献有13篇等,档案学史的主要作者有丁海斌、刘洋、李筱春,档案学史的主要机构有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会要”档案史史料作为重要的“断代式”政书,详细记录了一个朝代的各项典章制度及沿革变迁。它们以档案文书、实录等为主要资料来源,所记载的事物与档案、档案工作关系...
2.[期刊]
摘要: 对中国古代档案史丛书史料展开具体研究,有利于展现丛书史料价值的独特性。整体概述、择要介绍丛书史料,归纳得出中国古代丛书保存档案史史料的优势与局限性。谈及丛书史...
3.[期刊]
摘要: 类书史料在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章通过研究,明确中国古代类书保存档案史史料主要有集中性强、指引度高和珍稀度高的特点与优势;择要介绍部分类...
4.[期刊]
摘要: “来源原则”是档案工作得以存在的基石,其在档案界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但在电子文件时代,档案界个别学者对其内涵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理解,认为来源原则在不同阶段...
5.[期刊]
摘要: 电子文件单双套(轨)制是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非技术性措施".从1995年起到2020年,档案机构作为研究主体之一,其角色经历了从旁观到搭档,再到主力的变化.变...
6.[期刊]
摘要: 户籍档案工作记载人户的基本信息和财产状况,以管控人口和征收赋税.它是维护明朝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明朝社会背景下,明户籍从户帖到黄册不断发展,对档案的收集整理...
7.[期刊]
摘要: 广西民族大学丁海斌教授是著名的跨学科学者,学兼档案学、中国古代史、中国科技史,在这些领域中都有体系性创建,发表文章260余篇,出版著作36部.他从研究"中国科...
8.[期刊]
摘要: 沃尔多·吉福德·利兰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运动的推动者、美国档案职业之父,是美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先驱.其档案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指明国家档案馆的角色定位在于保管与...
9.[期刊]
摘要: 档案数据是企业档案治理的基石,对企业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对档案大数据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档案数据观的理念,指出档案数据观视域下企业档案数据治理的主要内容,...
10.[期刊]
摘要: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杰出的史学研究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在了解赵翼治学背景,掌握赵翼主要史学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史学论述中蕴含的档案编纂原则,总结了其史学研究中运...
11.[期刊]
"互联网+"背景下档案公众参与融合探析—基于江苏省各级档案网站公众参与板块的调查分析
摘要: 公众参与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典型特征,为了探究我国档案网站与社交媒体平台在公众参与领域的融合情况,笔者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内可有效访问的36个县市区级...
12.[期刊]
摘要: 郑玄是东汉末年的儒家学者,经学大师,同时也是史学家、文献学家、校注家。郑玄一生博览群书,遍注群经。经郑玄整理和注释过的古籍文献主要有《周易》、《尚书》、《毛诗...
13.[期刊]
摘要: 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规模,构成档案事业。档案事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管理体制下呈现不同的形态。文章梳理和总结了档案事业由钳制到科学管理意义、由事务性到文化性、由"...
14.[期刊]
摘要: 史学界一直定义曾三为当代中国档案思想家、新中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的开拓者、奠基人。从曾三不同寻常的革命经历中,我们看到他一直从事新中国党的档案事业,为党的档案事业...
15.[期刊]
摘要: 学术界关于《周礼》中"天府"一词的"库房说"是错误的,而"职官说"也是不准确、不全面的.文章首次考证出"天府"一词的图籍档案库房性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出现...
16.[期刊]
摘要: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为我们保留了三国时期珍贵的历史文化和人物故事,为后世了解和学习三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依托,是一部值得后人阅读的富有史学和文学价值的名著,...
17.[期刊]
摘要: 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面临“供”“需”两难困境,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给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入手,分析探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和保障策略...
18.[期刊]
摘要: 宋代架阁库的建立,是我国档案事业史上一项壮举,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档案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架阁库制度被后代所沿袭,也是我国近现代机关档案室的主要雏形.它的设立,是...
19.[期刊]
摘要: 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面临"供""需"两难困境,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给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入手,分析探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和保障策略...
20.[期刊]
摘要: 宋代是中国文档名词发展史上的繁荣期.这一时期的文档名词涉及十二大族类,文档名词数量共计约192个,总体使用次数高达约21721次,总体出现频次约为8.426,...
1.[会议]
摘要: 本文对档案学研究在引鉴国外理论过程中的传声筒现象及其背后隐含的话语权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克服传声筒,彰显中国特色,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提出了一些看法.
2.[会议]
摘要: 档案学十三本旧著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缘由,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和学识编纂而成.这批书籍实现了当初的定位目标,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书籍的...
3.[会议]
摘要: 本文对档案工作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全文档案管理部门层次、管理网络化、创新型管理、库层管理、档案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
4.[会议]
摘要: 本文从分析档案工作者地位变迁出发,叙述了从夏至清这段历史时期档案工作者地位的变迁。从夏至清,档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但档案工作者的地位却基本处于不断下降趋势中,...
1.[学位]
摘要: 古代中国自殷商便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并形成了以甲骨档案为代表的可考文字记录;西周时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其管理制度已比较完整。秦一统天下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2.[学位]
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发展迅猛,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作为学术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档案史研究并没有与档案学的整体发展同步,而是呈现出分散且低迷的状...
3.[学位]
摘要: 本文在整理唐江镇商会档案的基础上,考察民国时期唐江商会的发展与演变,分析唐江商会职能的变化及其时代特征,以期揭示唐江商业、商会组织与地方政府的相互关系的演变趋...
4.[学位]
摘要: 民国时期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政权交替频繁,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加强国家行政管理,都十分热...
5.[学位]
摘要: 档案记录着人类的文明,人类文明又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之后,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性质的变革,...
6.[学位]
摘要: 民国时期的档案法规代表了整个近代中国档案法规建设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中国特定时期的档案工作特点。本文以国民政府时期作为论述的时间点,从国民政府时期档案法规建设...
7.[学位]
摘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档案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围绕档案开展的一系列档案工作、制定的档案法律规章制度以及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也都是档案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8.[学位]
摘要: 近代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性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这样的社会形态必然要求近代档案事业的发展与其相适应。可以说,近代社会命运的跌宕起伏直接影响着档案...
9.[学位]
摘要: 中国古代档案管理水平总体上是比较发达的,内容也很丰富。从档案的收集到档案的整理,从档案的保管技术到档案的利用等,无不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当然也孕育了...
10.[学位]
摘要: 我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溯古迄今,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档案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作为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缅怀过去的...
11.[学位]
摘要: 黄彝仲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图书馆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档案学、图书馆学的学术研究和档案、图书馆的事业建设,以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其著作包括了档案学和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