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实用医学》 >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前后扩散加权成像值的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前后扩散加权成像值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前后的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水平测定及其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均一线采用TKI治疗.治疗4周后,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31例)和无效组(23例).治疗前后进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检查,观察两组图像特征、肿瘤ADC值以及肿瘤最大径,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ADC值与肿瘤最大径变化率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在DWI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像上多表现为蓝色、绿色图像.治疗4周后,有效组的肿瘤组织最大径明显减小,DWI图像显示缩小的病灶仍呈现高信号,ADC图像中肿瘤部分区域出现明显红色;无效组在治疗4周后的肿瘤组织最大径未见明显改变,DWI图像显示病灶呈现高信号,ADC图像上病灶区域始终以绿色、蓝色为主,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肿瘤ADC值、肿瘤最大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有效组治疗4周后肿瘤ADC值均高于无效组,肿瘤最大径小于无效组;治疗4周后肿瘤ADC值变化率、肿瘤最大径变化率大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ADC值与治疗4周后的肿瘤最大径变化率呈负相关(r=-0.461,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TKI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肿瘤组织ADC值呈较高水平,与肿瘤最大径变化率呈负相关,ADC值检测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TKI疗效评估的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