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反暗示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反暗示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反暗示效应是指通过说反语或过分夸大达成相反结果的效应,是指在有一定心理对抗的情况下,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影响别人的行为,从而诱导别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者发生自己想看到的事件。安德烈耶娃认为,反暗示现象正好表明了具体个体对暗示的抵抗程度。我们常说的“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未曾偷”,就是反暗示效应的典型事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