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科新进展》 >薄瓣LASIK术后泪液功能的临床观察

薄瓣LASIK术后泪液功能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制瓣(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one use-plus 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OUP-SBK)两种薄瓣LASIK术后患者在泪液功能和角膜染色方面的变化.方法 15例(30眼)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激光制瓣组),15例(30眼)行OUP-SBK(OUP-SBK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检查.多个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fs-LASIK组、OUP-SBK组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05.5±2.7) μm、(103.2±12.5) μ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飞秒激光制瓣组(F=95.48,P<0.01)和OUP-SBK组(F=78.25,P<0.01)的BUT值均明显低于术前.飞秒激光制瓣组(F=26.96,P<0.01)和OUP-SBK组(F =32.11,P<0.01)术后各时间点的SⅠt值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周时飞秒激光制瓣组(Z=4.72,P<0.008)和OUP-SBK组(Z=4.18,P<0.008)的FL均较术前增多、术后1个月、3个月时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为P> 0.008).两组间各时间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P>0.0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和OUP-SBK两种术后的BUT、SⅠt值和FL变化一致,术后的泪膜稳定性和分泌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且两者的角膜组织损伤均在早期得到修复.

著录项

  • 来源
    《眼科新进展》 |2014年第5期|438-440,444|共4页
  • 作者单位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研究所;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研究所;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研究所;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研究所;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研究所;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研究所;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前弹力层下; 角膜磨镶术; 泪膜破裂时间; Schirmer's试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