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社会科学 >“泰伯三让”何以“无得而称”?——儒家之让的德性自觉与工夫落实

“泰伯三让”何以“无得而称”?——儒家之让的德性自觉与工夫落实

     

摘要

《论语》和《史记》都记载,周太子泰伯“三让”王位,避迁吴地.让了大位,却又能叫别人无法用任何好听的称誉来赞赏,实在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品格.儒家入世、有为,其处人处事并不消极、退避,但却主张谦让、礼让.“让”的含义是辞让、谦让、恭让.行让的过程,始终受个体清楚明晰的德性意识所支撑.让是一切德行的客观基础.君子的所有嘉言善行都可以集中呈现为让德.让之为德也构成了儒家之礼的重要内容.让德还可生动体现在国家的内政、外交活动中.人际交往中,让德能够自觉地把自己设定在低处,而抬高别人.践行让德的关键就在于压制住内心中那些不符合礼乐规范的性情.违背让德的最为直接的一个祸害就是言语争辩.用道义、礼法束缚内心之中的血气性情,构成了行让工夫的落脚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