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论司马光“中和”学说及其在道学史上的意义与局限

论司马光“中和”学说及其在道学史上的意义与局限

         

摘要

"中和"学说是司马光《中庸》诠释最重要的内容。司马光认为,君子之学贵在治心,治心之要在守心之"中","中"指的是"无过与不及"之德,学者的工夫就在于在人心"未发"之际,谨守这个"中"字。然而,"无过与不及"之"中",本身就是心之"已发",如何于"未发"之际守此具有"已发"意义的"中",从道学的视野来看遂成为问题,程、朱诸子对此都提出了批评。进一步来说,司马光未能考虑到将"未发"之"中"放在一个"本体"的视域下加以诠释,有"用"而无"体",从而使得他在工夫层面上存在诸多不能如理的地方。然而,司马光所提出的问题,引导了道学的思考方向,在这一点上,司马光对后来道学思想的发展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