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结构特征、运行逻辑及效用边界

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结构特征、运行逻辑及效用边界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趋于网格化的社会协同机制日益成熟,通过网格的社会治理成为可能。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的网格,因为其契合了分散的基层社会对利益保护、组织参与、情感交流等方面的需求,网格化使社会治理回到基层的轨道上,充分发挥了基层治理的效能。但现阶段我国城乡社会中的网格化治理中,在治理主体、权限、资源、手段等方面的缺陷,导致网格很大程度上成为基层政府或有关部门向下延伸的触须,部门官僚化、治理碎片化弊端会借助这个通道影响网格化治理。实践中,要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前提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来重构政府与社会关系、通过广泛参与来重建网格治理机制、通过制度建构来加强基层社会自治建设,让基层社会治理回归到网格中,并在服务中夯实网格化治理的权威。网格化治理反映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