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建国后城乡教育差距及成因分析

建国后城乡教育差距及成因分析

             

摘要

我国在50年代初推进工业化之时,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就极为显著。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构成比分别为56.9%和43.1%,在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比重为83.5%,工业占7.4%,劳务占9.1%。直到70年代末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整体上没有发生变动。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造就了有别于城市教育的农村教育,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为农村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的农民。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基础差、资金少的状况,使得“穷农村办大教育”步履维艰,与城市教育人口相对较少、基础较好、资金较多和政策倾斜相比差异明显。1951年我国确立了第一个学制,突出了从初等到中等教育的工农和业余教育系统,学校必须在面向工农的大前提下,努力让农民及其子女取得受教育机会。农村有条件的地方均成立了各类学校,民办教育、半农半读、农业中学、简易小学、扫盲班以及速成教育应运而生,农村教育呈现出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致的好势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