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贵州农业科学 》 >茯苓皮中三萜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防治活性

茯苓皮中三萜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防治活性

             

摘要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biocontrol activity of triterpenoids from the peel of P .cocos,nine triterpenoi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eer of P .cocos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in this paper.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dehydroeburicoic acid (1 ),dehydroeburicoic acid monoacetate (2), dehydroeburiconic acid (3),3-epi-dehydrotumulosic acid (4),poricoic acid D (5),poricoic acid C (6),25-hydroxy-3-epidehydroetumulosic acid (7 ),16-deoxyporicoic acid B (8 ),3α,16α-dihydroxylanosta-7,9 11),24-trien-21-oic acid (9)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es.Compounds 4-7 exhibited definite toxicities agains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with the range of inhibition zone 3.00~5.90 mm and compounds 1-5 and 9 had the marginal toxicities against Panagrellus redivivus with the range of corrected mortality rate 15.6%~30.3%.%为进一步研究茯苓皮中三萜成分的生物防治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方法从茯苓皮中分离三萜类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9种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去氢齿孔酸(1)、去氢齿孔酸乙酰酯(2)、去氢齿孔酮酸(3)、3-epi-去氢土莫酸(4)、茯苓酸 D(5)、茯苓酸 C(6)、25-羟基-3-epi-去氢土莫酸(7)、16-脱氧茯苓酸 B(8)、3α,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羧基(9)。化合物4-7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菌圈范围为3.00~5.90 mm,化合物(1~5)和(9)对杀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 )活性的校正致死率在15.6%~30.3%。

著录项

  • 来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 海口571101;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桂林 5410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 海口571101;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桂林 5410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 海口571101;

    云南大学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09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 海口5711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药用作物 ;
  • 关键词

    茯苓皮; 三萜 ; 烟草青枯病菌; 全齿复活线虫; 生物防治活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