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西医学》 >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和药物治疗进展

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和药物治疗进展

         

摘要

@@ 心肌顿抑(Myocardium stunning)是1975年由Heyndrickx等(1)学者在犬的短暂冠状动脉阻塞再灌流的实验模型中发现而提出的一种现象,即指短暂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的心肌往往出现收缩功能低下,此现象可持续数小时、数日乃至数周,常见于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冠脉成形术及搭桥术和心脏移植术后(2~4)。心肌顿抑本身虽是一种可逆性病变,但它的存在实际上拖延了许多心脏病发作后的恢复过程,增加和加速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以至于直接影响心脏病的治疗结果。许多学者对心肌顿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就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