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动性心肌顿抑的发生及其能量代谢障碍机制研究
【6h】

运动性心肌顿抑的发生及其能量代谢障碍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线路

1.4.1 论文设计线路图

1.4.2 动物实验线路图

2 文献综述

2.1 心肌顿抑(MS)与运动的影响

2.1.1 MS的概述

2.1.2 MS的可能机制

2.1.3 运动与MS

2.2 运动与心肌α-MHC、β-MHC异型的综述

2.2.1 心肌α-MHC、β-MHC异型结构、功能概述

2.2.2 运动与心肌α-MHC、β-MHC异型

2.3 运动与心肌能量代谢AMPK调控综述

2.3.1 AMPK的结构、分布和激活

2.3.2 运动与AMPK激活

2.3.3 AMPK对心肌代谢的调控

2.4 小结

3研究方法

3.1实验一:运动致心肌顿抑(EIMS)现象发生

3.1.1 引言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

3.1.4 分析与讨论

3.1.5 小结

3.2 实验二: 运动性心肌顿抑(EIMS)能量代谢障碍机制研究

3.2.1 引言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结果

3.2.4 分析与讨论

3.2.5 小结

4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运动致心肌顿抑及运动性心肌顿抑(EIMS)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机制。
  方法:
  实验一:24只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A,n=8)和运动组(B,n=14),B组完成大负荷运动后即刻视心电图情况又分为心电异常组(B1,n=8)和心电正常组(B2,n=6),测定运动前、运动后0、5、10、15、20、30、50、70、90、110min心电图和左室收缩功能;再于运动后110min行HE染色。
  实验二:24只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A,n=8),EIMS+去离子水组(C,n=8)和EIMS+ATP组(D,n=8),测定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心肌AMP、ATP含量、AMPK活性、M-CPT-I mRNA、MCAD mRNA、MEF2a mRNA、GLUT4 mRNA和PGC-1a、PPARa、GLUT4蛋白。
  结果:
  (1)大负荷运动诱发大鼠心电可逆性异常,表现为J点值、T波值等改变。
  (2)大负荷运动后B1组LVESP、+dp/dtmax出现两次升降现象,第二次升降为心肌顿抑现象发生,B2组未见明显第二次升降变化。
  (3)三组HE染色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4)与A组比较,C组心肌ATP显著下降,AMP、AMP/ATP、AMPK活性、α-MHC mRNA、α-MHCmRNA/β-MHCmRNA、LVESP均显著增加,M-CPT-I mRNA、MCAD mRNA、MEF2a mRNA、GLUT4 mRNA、GLUT4蛋白均显著升高,FFA减少;线粒体PGC-1a、PPARa蛋白增加;与C组比较,D组补充ATP后心肌ATP显著升高,AMP无显著性差异,AMP/ATP、AMPK活性、MEF2a mRNA、GLUT4 mRNA、GLUT4蛋白均显著下降,α-MHC mRNA、α-MHCmRNA/β-MHCmRNA、LVESP、M-CPT-I mRNA、MCAD mRNA显著升高;β-MHC mRNA无显著性差异,FFA显著减少;PGC-1a、PPARa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
  (1)大负荷运动可诱发运动性心肌顿抑发生,表现为心电异常、短时可逆性心肌功能障碍、心肌组织无明显坏死,这些变化与临床缺氧缺血所致心肌顿抑相似。
  (2)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是运动性心肌顿抑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通过补充ATP可以减轻运动性心肌顿抑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