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医学》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AMI合并持续性VT/VF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否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否吸烟;心肌梗死症状发作至持续性VT/VF发生的时间;入院时的心电图指标包括QT间期、矫正的QT间期(QTc)、J波、碎裂QRS波;血生化指标包括血清钾离子浓度、血肌酐浓度;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 院内死亡23例,存活出院34例.AMI后合并持续性VT/VF患者平均年龄(62±12)岁,男45例(78.9%),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6.8%,多部位心肌梗死18.6%.院内死亡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存活出院组(P =0.025),AMI症状发生到出现持续性VT/VF的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存活出院组(P=0.006).院内死亡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存活出院组(P=0.018).院内死亡组碎裂QRS波阳性率明显高于存活出院组(39.1%vs8.8%,P=0.009),血肌酐水平高于存活出院组(P=0.003).有碎裂QRS波的患者复律除颤失败率明显高于无碎裂QRS波的患者(41.7% vs 13.3%,P=0.011);有碎裂QRS波的患者平均Killip分级明显高于无碎裂QRS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8).碎裂QRS波等临床指标与院内死亡关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OR=1.904,95%CI=1.257~3.875,P=0.024],AMI发生到出现持续性VT/VF的间隔时间[OR=1.160,95%CI=1.010 ~1.032,P=0.028],碎裂QRS波[OR=2.570,95% CI=2.013 ~4.215,P=0.032]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合并持续性VT/VF的院内死亡的危险性与Killip分级相关,Killip分级越高患者的院内死亡率越高,AMI症状发生到出现持续性VT/VF的间隔时间越长.住院期间出现碎裂QRS波也提示患者心脏受损更加严重,电生理紊乱难以逆转,最后导致患者院内生存率的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