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韵律语法研究》 >读《玻璃杯半满抑或半空?汉语重音的另类观》引发的思考

读《玻璃杯半满抑或半空?汉语重音的另类观》引发的思考

         

摘要

本文并非对汉语重音问题的系统探讨,只是受到廖敏关于汉语重音的另类观(T?í sková,2020)的启发,从语音学的角度思考汉语重音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普通话重音问题争议概说及分歧实质简析:从廖敏的汉语重音的另类观说起——不一样的理解烦恼,一样的认知局限。第二部分,简评廖敏另类重音观的积极意义和“半空还是半满杯子”设问比喻的局限性。第三部分,“半满杯子”还是“半空杯子”比喻引发的若干思考,即关于汉语重音问题的诸多主张和争议,归根结底,都源于对以下两种关系认识的分歧:(1)语言的普遍共性与特异性的关系;(2)重音与声调的关系。世界上的语言具有许多普遍共性,所以才能彼此翻译、相互沟通,这是由人类共同的生物学机能(刺激—反应)和共通的认知心理机制决定的。与此同时,各种语言又都具有各自的特异性。所以,才有语言的多样性(曹剑芬,2016b)。而这种多样性是由各种语言社会最初约定音义结合关系时的任意性决定的。每种语言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就是词,因此这种由最初约定音义结合关系的任意性决定的语言的特异性就主要表现在词层面上。所以,在探讨重音问题时,我们就必须关注不同类型语言里的特异性,才能真正认清汉语重音跟其他语言重音的异同。至于重音的探讨为什么总是跟声调问题纠缠在一起,表面看来,原因似乎主要在于不同语言母语者对tone这个术语概念的理解不一样;而实质上,这依然是一个语言普遍共性与特异性的关系问题。这里涉及的关键因素是tonal变化的音位功能和节律功能及其实现手段的异同。在词层面上,汉语的构词法与重音语言的构词法不同。重音型语言的词,即最小音义结合单位是音节的组合,单个音节一般没有构词功能。所以词内音节之间的重度对比是重要的构词手段;而且,在物理声学上,这种重度对比必须依赖音节之间的音高高度(pitch height),即音区(register)特征的对比,而并不关心音节内部音高变化的曲拱特征。所以,重音语言里的词重音具有区别词(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的音位功能。而汉语的词重音一般没有区别词的功能,因为汉语的词,即最小音义结合单位是音节,词素就在音节内部。就tone这个音高运动因素而言,它在音节内部的时间函数(赵元任,1980:65)就已经身兼两职:既具有区别词的音位对立功能,又负载更高层面上的节律对比功能。这种双重载信功能是通过音节内部音高的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的并存叠加同步实现的。也就是说,汉语的构词要素在音节内部,不在音节之间,所以汉语音节之间尽管也存在相对的重度差异,但这种差异一般没有重音型语言里那样的构词功能。由此可见,尽管汉语跟其他语言一样,音高运动(pitch movement)是构成tone(声调、语调)和stress(重音)最重要的声学相关物,这是语言的普遍共性;但是,由于各自的构词法相异,因而tone的语言学功能及其作用方式也就各不相同。综上所述,任何活的语言都不可能没有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语音变化,这是人类语言的普遍共性,是由语言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和思维载体的本质决定的。其承载和传递信息的效能,必然要在说和听的生理、心理局限与交际的客观需求之间取得相对的平衡。因此,语音的轻重调节是不可避免的,汉语也不例外。汉语并不是没有重音,只是汉语的重音跟重音语言或者其他类型语言里的重音不一样。无论是在词层面上还是语句层面上,汉语的重音都呈现出不同于重音语言的类型特点。尤其是在词平面上,汉语的重音不像重音语言那样依赖音节之间的轻重对比,而是通过音节内部包括音高在内的物理四要素的规律性调节变化实现的。因此,汉语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既能承载轻重信息,又能承载声调和语调信息。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人们,尤其是非声调语言母语者对汉语重音和声调关系理解上的种种困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