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自木诗歌创作探踪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自木诗歌创作探踪

         

摘要

当代诗歌的发展,是非常有趣的:一方面,是电视剧和通俗读物对文学读者的争夺,诗人队伍的流失和分化,以及诗集的出版和发行的艰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层出不穷的诗歌团体,自费印刷的铅印和油印的诗歌集,乃至各种名目的诗歌大奖赛,而且,据有关人士讲,目前征订发行的各种诗刊诗报,其数量多在同一层次的多品种文学刊物之上。个中原因,我以为除了诗歌运作上的便利(古人所谓作诗多在“三上”和今人所言“在马背上哼成”),更重要的是,青年与诗情的天然和洽。歌德有一句名言,哪个风流少年不钟情,哪个温柔少女不怀春,情之所钟,春之所怀,在本质上便是属于诗的,只是这里的钟情和怀春,不必仅仅理解为少男少女初尝禁果时的怦然心动,它具有更广阔的涵盖力,初窥人生的惊喜和游移,懂憬未来的豪兴和惆怅,内心感受的喷薄欲发,外部世界的大量信息的纷至沓来、目不暇接,无法掩抑的少年意气和刻意为之的少年老成,意识到了生命律动和暗暗应和的自然季候,最现实的生活问题的苦思冥想和最超远的海市蜃楼般的奇思异想……凡此种种,莫不属予青春的旋律,莫不属于缪斯的琴弦。只要有春天,就会有青俊葱笼的小白杨,只要有人类,就会有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成长起来,就会有印有每一代青年人的独特印记的诗歌,并且在他们的同代人中间获得广泛的知音.由此而言,今日中国的诗歌,是大可不必哀叹“世纪末”情绪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