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医药杂志》 >大鼠间质性肺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大鼠间质性肺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间质性肺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将1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8只.实验组雾化吸入博来霉素,对照组雾化吸入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大鼠于28 d处死,收集各组肺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肺组织胶原纤维生成情况;采用免疫黏附法分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泛素结合蛋白p62、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 Ⅰ/Ⅱ)、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磷酸化形式p-mTOR的表达变化.结果 1)HE染色显示,A组大鼠肺组织呈正常表现,未见肺泡炎及纤维化改变;B组肺实质呈大片融合实变,其间有少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多,肺泡间隔明显增厚,可见胶原沉积.2)Masson染色显示,A和B组蓝色区域面积分别为(12.12±1.61) mm2、(23.73±4.20) mm2,B组蓝色面积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蓝色区域主要集中在气管或血管周围,肺间质只有少量散在的点状着色,B组蓝色区域除气管和血管周围外,肺间质也可见大量蓝色着色区,呈片絮状.3)Westernblot结果显示,B组铲SM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B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B组LC3Ⅱ/Ⅰ比值低于A组;B组p-Akt和p-mTOR相对表达量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间质性肺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出现细胞自噬活性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