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文学理论前沿 >后殖民主义批评中的“他者”镜像:失语·对位·超越·流散

后殖民主义批评中的“他者”镜像:失语·对位·超越·流散

     

摘要

主体与“他者”的动态关系一直主导着西方的历史叙事和书写,建构了压抑、对等、超越、流散的权力机制。后殖民主义批评瓦解了西方主体与他者二元对立的形而上思维,建构了动态、多元、对话、协商的伦理关系。赛义德揭示了西方主体对东方他者化、物化、殖民化的话语过程,暴露了西方主体话语的霸权主义,也即东方沦为失语的非存在。斯皮瓦克继承赛义德的衣钵,为东方他者代言,试图增补缺场的第三世界种族和性别主体身份,以建构东西方对位的阐释角度。霍米·巴巴超越了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对立,提出了第三空间的间隙、协商空间,这一空间是彼此交融、彼此生成、彼此共生的空间。后殖民主义是一股解放性力量,把世界屈族的地域、身份、文化纳入一个自我与他者杂糅的全球化视阈。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后殖民主义将走向更加开放、融通、流变、动态、生成和世界性的批评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