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当代修辞学》 >《齐桓晋文之事》的语言特色

《齐桓晋文之事》的语言特色

         

摘要

《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篇。文章集中阐述了孟子施"仁政"、弃"霸权"、倡"保民"、"去"残民"的学说的重要理论。它是孟子学说中具有代表性文章之一。文章中不仅贯穿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重要思想的主线,而且还设想了许多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措施。这些主张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一)运用了眼前实事、情中至理构成富有夸张性鼓动性的比喻。论说,即是说理。它是"以理服人",以期达到使对方言听计从的目的。为此,或借助于生动具体的形象,或得力于严密的逻辑推理。在《齐桓晋文之事》章中,当论述施仁政时孟子机智地将上述两种手法熔于一炉。即采用眼前实事来比,从而又进行推理,请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又以"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来比喻"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小至日常生活中的一片羽毛,一根树枝,次之到一车柴薪,大至泰山、北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