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空间外延与共谋逻辑:边城“庙宇—学校”的民族志研究

空间外延与共谋逻辑:边城“庙宇—学校”的民族志研究

             

摘要

庙宇作为公共空间反映了地方社会变迁和区域历史发展,也是呈现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关系的物化表达。建水文庙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性文庙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庙的代表,它的社会生命史展现了一座“庙宇—学校”的空间再生产过程和作为方法的“空间外延”被激活过程,表明在面对社会张力与博弈时,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并非“零和博弈”而是“调适共谋”。滇南边城文庙的民族志考察,通过历史、空间生产及中央与边缘三个维度,展现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同路径,提供了一个理解公共空间变迁和社会互动的完整、立体案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