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时代财会》 >我国历史上的储蓄和银行

我国历史上的储蓄和银行

         

摘要

储蓄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据《尉缭子·治本篇》载 :“民无二事 ,则有储蓄。”不过 ,这里所说的储蓄 ,指的是百姓财物的积聚、储存。我国古代的储蓄和银行大体经过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窖藏这是最原始的储蓄。古代的钱币大都是铜币 ,人们为了安全 ,将多余的钱装在缸、坛等容器中 ,藏入地窖 ,或埋入地下。这种方式一直盛行到东汉前后。扑满是我国古代专用储蓄钱币的瓦器。据南北朝《西京杂记》记载 :“扑满者 ,以土为器 ,以蓄钱 ,具有入窍而无出窍 ,满则扑之。”这种扑满储蓄大约始于秦以前 ,盛行于汉朝。僦柜到唐朝中期 ,由于商业日趋繁荣 ,都市中开始出现商人保管金银财物的商铺 ,称为僦柜 ,也称柜坊。至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