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椎体成形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及脊柱矢状位序列失衡有关

椎体成形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及脊柱矢状位序列失衡有关

             

摘要

背景:有关椎体成形术后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出现新发椎体骨折的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多,究竟新发椎体骨折是骨水泥强化后导致,还是骨质疏松自然发展的结果,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过保守治疗和骨水泥强化治疗后新发骨折的情况,分析新发骨折与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探索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观察组80例行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80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术后1 d、对照组下地活动后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记录指标包括骨密度、随访期间新发椎体骨折数目和位置以及矢状位参数,对观察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末次随访后,2组病例总数按有无新发骨折再次分为2组,比较新划分的2组病例的指标差异,分析椎体新发骨折和脊柱矢状位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两治疗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盆指数、骶骨斜坡、骨盆倾斜度、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C7矢状位比值以及新发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新发椎体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盆指数、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密度、骶骨斜坡值、骨盆倾斜度、胸椎后凸角、C7矢状位比值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验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过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或保守治疗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及脊柱矢状位序列失衡有明确的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