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艺术当代 >“共振”中的异质呈现

“共振”中的异质呈现

     

摘要

2020年5月10日,"共振—第七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线上开幕活动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作品类型样式多元,从架上绘画到装置、影像,同时这些作品也并不拘泥于单一的社会话题的讨论,而是涉及个人身份与社会身份、都市生存体验、数字化生存体验、家庭伦理问题、艺术的疗愈、艺术史的当代语境诠释等多个当下社会热点问题。首先,在关于个人身份与社会身份的思考上,我们通常将脸作为人与人之间肉身差异的视觉符号识别系统,一旦它被抹除掉,自我身份如何确立?比如马东利的《以貌取人》的油画作品直接抹除掉人脸,只留下社会给予的身份。同时他的《娃娃机》将油画作品中的形象玩偶化,将社会身份的严肃问题转化为一种娱乐化的游戏方式。李俊成的影像作品《Monologue2》中同样出现了无脸人,呈现了工业生产中人被同一性标准所带来的异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