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辩证录》文献研究
【6h】

《辩证录》文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文献综述

1.《辨证录》版本与辨证特色研究

2.《辨证录》学术思想研究

2.1《辨证录》学术特色研究

2.2“心肾不交”及其治法研究

2.3“胃为肾之关”之研究

2.4其他

3.《辨证录》疾病治疗学术经验研究

3.1痛证

3.2男科疾病

3.3神志疾病

3.4痰病

3.5消渴

3.6中风

4.《辨证录》方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4.1引火汤

4.2五神汤

前言

1.《辨证录》的著录与版本研究

1.1著述

1.2《辨证录》版本考

1.2.1成书年代

1.2.2《辨证录》版本考

1.2.3《辨证奇闻》版本考

1.2.4小结

2.《辨证录》内容研究

2.1.1各科病证

2.1.2方药特色研究

2.2《辨证录》与《辨证奇闻》主要内容比对

2.2.1症状描述上的差异

2.2.2论理方面的差异

2.2.3方剂部分的差异

2.2.4药物部分的差异

2.2.5在行文描述上的差异

2.3学术特色

2.3.1“胃为肾之关”学说

2.3.2“命门”学说

2.3.3外感病的辨证

3.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辨证录》为清朝陈士铎所撰著的一部临床著作。全书凡14卷,35万余字,计126门,770余证。卷一至卷十主要阐述四时外感及内科病症,卷十一至卷十二记述妇科杂病,卷十三和卷十四则分别为外科和儿科病症。每一病症先述症状,后阐发病机,继而立法、处方,最后详述配伍原理。每一证除列有主治方外,另有附方置于主方之后,因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而备受学者关注。
  在陈氏现存的著作中,《辨证录》与陈氏传世的另一著作《辨证奇闻》,在内容上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细考其缘由,可知二书均为陈氏所撰。通过序言、跋文以及正文间的记述来看,《辨证奇闻》乃江南文南纪在陈氏的传书基础上订正而得,而《辨证录》则未见传书之人的相关记载。
  《辨证录》与《辨证奇闻》广为当今临床大家所重视,但二者之间究竟存在怎样一种关系?截止至目前为止,尚未有学者就此两种古籍进行深入细致的文献学研究,如两种著作的版本以及实际内容情况。有鉴于此,笔者在亲自实地考察这两种古籍版本馆藏之基础上,对两种古籍版本及其中《辨证录》多出《辨证奇闻》之异文进行整理归纳,从论理、方剂、药物、药物炮制以及内容表述等各个方面加以阐论。
  笔者首先进行了版本研究。根据笔者调查发现,《辨证录》共计有三种不同版本。主要有“喻义堂本”、“文奎堂本”、“文诚堂本”。三者相比较,从内容、版式、眉批、字迹等综合考察,以馆藏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喻义堂刻本为最优版本,笔者将此作为底本加以研究。
  通过笔者研究,《辨证奇闻》分别有“积善堂本”、“经元堂本”以及馆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清抄本”。经过详实考察后发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积善堂本”为最优版本,此次研究将此作为工作本加以使用。
  其次,笔者进行了《辨证录》的内容研究。
  《辨证录》中的病症大部分以内科病症为主,妇科病证在篇目上紧随内科病证之后,后为外科病症,最后是儿科病症,此部分内容最少。
  从方剂的角度来看,于七方十剂的配伍法则中,《辨证录》中尤为善用重剂,注重君臣佐使之间的配伍是此书组方用药的最大特色。此是因陈氏受明清时期盛行的温补学派的影响,重视以真水真火为代表的人体正气的作用。
  本书对药物的运用十分的精细,对药物不同部位的选取做了严格的要求;在炮制方法上,本书多以炒黑为主,不做过度的炮制。在药后调护上,除了传统意义上饮食清淡,禁海鲜发物之外,主要以禁色欲和禁盐为主。
  《辨证录》与《辨证奇闻》内容的比对研究同样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症状描述方面,《辨证录》比较形象与具体,《辨证奇闻》则相对简洁。关于《春温门》一则,二书在症状描述上相反,经过研究后认为,以《辨证录》为准确。
  在论理方面,笔者发现二书之间对病因病机的分析基本相同,然《辨证录》更善于借运气、易数之理对医理加以阐发与说明。
  方剂部分,主要从方名、组成进行了考量。《辨证录》此书方名众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沿用古方方名者,如《辨证录》在使用六味地黄汤、八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及其加味时,往往书以全称,而《辨证奇闻》仅作“六味汤”“八味汤”;另一种则是陈氏根据辨证之证型,立法而自拟方名。此部分《辨证录》较《辨证奇闻》归纳的更为全面,如“金石汤”代替了“石膏汤”,“人参竹叶石膏汤”代替了“竹叶石膏汤”。此外,《辨证录》在方剂的命名中常以丸、散称之,《辨证奇闻》则皆为汤。在方剂的组成方面,《辨证录》方中之山茱萸在《辨证奇闻》中常以“枣皮”“山药”取代。经考察陈世铎之《本草新编》相关记载,应以山茱萸为是。
  药物部分,二书间对药物剂量的叙述有些出入,总体上《辨证录》用量较《辨证奇闻》小些;此外,《辨证录》在药物的产地、品种、煎服方法以及服药禁忌方面更加重视。
  此外,《辨证录》较《辨证奇闻》多出的附方,经笔者比对后共计有659方,3万5千余字,皆列于附录中。将这些方剂与正文中主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些方剂更侧重于辨病论治,据其自序中称收载有家传秘本以及好友之医论,笔者疑是此部分内容。
  《辨证录》在继承《灵枢》、《素问》以及仲景、东垣学术思想之基础上,在理论上也多有创新之处。研究认为《辨证录》一书中提出的“胃为肾之关”独特观点是对脏腑关系中胃肾关系的进一步阐发,陈世铎对“命门学说”的论述,将命门与人体正气相关联,极大地提高了命门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价值。陈氏将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论治统一于正邪斗争框架内,对于正虚邪不甚旺的情况以王道之法论治,药量少而剂量多;对于正邪皆旺的重证皆以霸道之法论治,取重剂求速效,切合临床实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