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传统音乐符号重建工程》论析——一种民族音乐学.阐释论视角
【6h】

《中国传统音乐符号重建工程》论析——一种民族音乐学.阐释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篇论述部分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及其阐释性特征

第一节阐释学简述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本体及社会功能的阐释性特征

第二章音乐的阐释与曲库的建立

一、传统音乐文化曲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二、各曲种因自身原因发展不平衡

三、古琴艺术的保存与发展需要同步进行

第三章转型与化生

一、归纳法(induction)

二、演绎法(diduction)

第四章编写性阐释的提起与编写视角问题

一、编写性阐释的提起

二、本位(emic)与非本位(etic)

第二篇音乐本体分析

第一章古典编写性诠释分析

第二章对古琴曲的编写性阐释

第三章音乐本体分析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使用民族音乐学实地调查、采访、分析等研究方法及阐释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系统记录、研究了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符号重建项目”。从项目的展开到成果的展现,这三年的研究过程包含着众多音乐工作者的心血。这篇文章将从理论上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以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文章主要由两篇组成。第一篇为论述部分,分四个章节,主要目的是讲清楚几个理论基础问题。包括阐释学理论,以及其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音乐本体、社会功能分析、曲库的建立情况的分析得出结论:现在正是对古曲进行阐释性编写最佳时机。第一篇的重点结论在于第三及第四章,这两章系统分析了古琴音乐编写性阐释的具体方法、手段以及展开这种阐释方式的原因与必要性。尤其是在第四章提出的本位与非本位人员对古曲的不同化解能力,是本项目通过实践摸索后所体现出来的真实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文章的第二篇为音乐本体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符号重建工作委约了一部分音乐作品,通过分析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实际的古曲编写过程中应该如何对待其中的结构、曲调、节奏等具体问题,这些经验对于以后的古曲编写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本文对中国传统音乐符号重建工程所设计的研究方式非常赞同。尤其是亲历了项目成果的排练、录音、演出等一系列工作以后。任何的研究都要有实践,任何的理论成果都应该从实践中得米,如传统音乐符号重建项目这样重视实践、敢于大胆创新的工程,我认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也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将本项目的理论成果清晰、客观地记录下来,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出一份力,做一份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