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接受美学看儿童读物的翻译——以《大智慧》为例
【6h】

从接受美学看儿童读物的翻译——以《大智慧》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简介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儿童读物的定义

2.2 儿童读物的翻译

3 接受美学与翻译

3.1 接受美学的定义

3.2 接受美学在儿童读物语体中的应用

4 接受美学在《大智慧》翻译中的应用

4.1 《大智慧》文本介绍

4.2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大智慧》的语言风格的处理

4.2.1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大智慧》词汇的翻译

4.2.2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大智慧》句子的翻译

4.2.3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大智慧》的语气特点

4.3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大智慧》的难点的处理

4.3.1 不可译现象的处理

4.2.2 人名与地名的译法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在我国日渐繁荣的图书市场中,儿童读物的出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相比于其他的翻译研究,儿童读物翻译的研究在仍然处于边缘位置。儿童读物对于儿童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我国的儿童读物的质量良莠不齐,这将直接对儿童的发展带来危害。目前国外的儿童读物越来越多地被被引入国内,那么译者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关键。
  接受美学理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接受美学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接受,将读者对本文的吸收当成了文学作品意义得以实现的一部分,充分注重读者的能动创造,认为文学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实践才具有意义。
  儿童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比如思维简单,理解能力不强等等。因此,儿童读物无论在词汇还是句法结构等方面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比如简单的词汇、简短的句子、活泼的语气等等。这就要求译者熟悉儿童读物的文体特点,精通相应的翻译原则和技巧,并灵活将其付诸实践。
  基于这些特点,作者站在儿童的角度,根据接受美学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对由美国时代周刊出版的儿童系列丛书《大智慧》进行翻译。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笔者不断总结、归纳,在为中国儿童提供一套优秀译文版本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