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
【6h】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其精神信仰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对人的精神信仰选择影响深远。伴随着全世界对宗教问题关注度的提升,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的机会日益增加。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宗教现象,理性应对宗教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本研究遵循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比较与借鉴相结合的研究原则,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为研究对象,围绕“为什么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进行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以及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等问题,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思路开展研究。全文由导论和六章正文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导论部分对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的重难点进行概述,对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  第一章重点阐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现实意义。本章聚焦现实问题,从国际局势、国家安全、高校意识形态等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本文认为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认清国际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  第二章系统梳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历代领导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关于宗教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创立、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时,他们始终注意用这种科学的宗教观武装人民群众,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第三章深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发展历程。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融于科学世界观教育阶段、受到重视并局部开展阶段、成为焦点并全面开展阶段,进一步从中总结出三大历史特点和四条基本经验。三大历史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范围不断扩大、教育内容不断深化、教育方式不断丰富;四条基本经验是坚持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心工作与现实斗争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坚持统一性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教育内容、坚持理论引导与管理规范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第四章详细分析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现状。本章主要从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展开论述。总结了当前教育的主要做法包括: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顶层设计;将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地区开设专门课程;在部分院校开展主题活动等。分析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内容不充分,教育方法不灵活,教育途径单一化,师资力量较薄弱等。论述了当前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主要包括:社会转型造成大学生“精神危机”;“宗教文化热”带来消极影响;境外宗教渗透带来严峻挑战;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存在问题等。  第五章重点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应在科学的目标、有效的内容和适当的原则之下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形成科学宗教认知,正确看待宗教现象;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理性对待信仰选择,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要强化以马克思主义宗教基本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为核心,以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为重点。教育原则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尊重与引导相并行和说服与管理相统一。  第六章系统提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现实路径。当前,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需要坚持多管齐下,增强教育合力。本文提出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以理论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育人;做好高校宗教工作,坚持以管理育人;拓展网络教育平台,坚持以网络育人等路径,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